首页 >
奥斯尼尔龙
✍ dations ◷ 2025-10-30 09:37:00 #奥斯尼尔龙
奥斯尼尔龙(属名:Othnielia)意为“奥塞内尔的”,是一种鸟臀目恐龙,是以最初的命名者-19世纪的美国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为名。马什原本在1877年命名它们为雷克斯侏儒龙(Nanosaurus rex),彼得·加尔东(Peter Galton)在1977年将它们重新命名为雷克斯奥斯尼尔龙(Othnielia rex),而状态为疑名。奥斯尼尔龙的化石已在怀俄明州、犹他州、科罗拉多州的莫里逊组发现,年代为晚侏罗纪的牛津阶到提通阶,但根据加尔东在2006年对于莫里逊组鸟臀目恐龙的重新研究,奥斯尼尔龙的唯一可确定化石是正模标本的股骨(编号YPM 1875),可能还有其他相关的颅后身体部位。但加尔东认为该股骨是无法用来鉴定的,并利用其中两个部分骨骸建立一个新属,奥斯尼尔洛龙(Othnielosaurus)。这个新属仍等待者被广泛地接受,但这种分类状况已经有先例(例如马拉鳄龙与兔鳄)。奥斯尼尔龙的化石被划分到奥斯尼尔洛龙(Othnielosaurus)后,奥斯尼尔龙成为疑名,只有在概要性叙述中出现。自从部分化石被独立成新属后,奥斯尼尔龙成为疑名,从剩下的化石,可看出奥斯尼尔龙是种小型、敏捷、二足草食性动物,可能拥有比例较小的手臂与长后肢,身长为1.5到2米,体重接近10公斤。奥斯尼尔龙出现在科幻小说《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中,并被描绘成在树上攀爬的小型恐龙,但没有证据可支持这个说法。在加尔东的2006年研究中,奥斯尼尔龙只有正模标本与两个部分骨骸是可供鉴定的,而其他的标本则无法归类。在这些无法归类的标本中,包含一个存放在瑞士Aathal恐龙博物馆的接近完整化石,昵称为“芭芭拉”,一个幼年的部分骨骸(编号DMNH 21716)、一个齿骨(编号MWC 5822),后两者曾被归类于奥斯尼尔龙。丹佛自然科技博物馆也有被归类于奥斯尼尔龙的化石。在2001年,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等人宣称,在科罗拉多州花园公园的莫里逊组地层,发现一个幼年鸟脚类化石(编号DMNH 21716),可能属于奥斯尼尔龙。这个化石位于五个砂岩块中。根据骨头大小与长度、未愈合的神经弓、以及骨头组织等特征,这个化石被推测是个未成年体。如果这个标本属于奥斯尼尔龙,体型相当于成年个体的1/3大小。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奥斯尼尔龙的刚孵化幼体、蛋化石,因此无法推测这个标本的实际年龄。
相关
- 弥漫性肺病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又称为弥漫性肺病 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DPLD))是一群主要侵犯肺泡上皮细胞,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以及肺内血管及淋巴
- 黑色素瘤黑色素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从黑色素细胞发展而来的癌症,是皮肤癌中罕见的癌症。好发于皮肤但也可能出现在口腔、肠道或眼睛中。女性患者的黑色素瘤最常出现在腿,而男性患
- 霉菌霉菌是非分类学名词,是对菌丝体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的丝状真菌的俗称。霉菌的菌丝呈长管、分枝状,无横隔壁,具多个细胞核,并会聚成菌丝体。霉菌常用孢子的颜色来称呼,如
- 脂联素n/an/an/an/an/an/an/an/an/an/a脂连蛋白(英语:adiponectin,亦称为脂联素)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由ADIPOQ基因所编码,含244个氨基酸。成人体内的脂联素水平与脂肪
- 前体药物前体药物(英语:prodrug),也称前药、药物前体、前驱药物等,是指经过生物体内转化后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前体药物本身没有生物活性或活性很低,经过体内代谢后变为有活性的物质,
- 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化学式:NO2),是氮氧化物之一。室温下为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顺磁性气体,易溶于水,溶于水部分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吸入后对肺组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作
- 意识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乙酰乙酰基(英语:Acetyl),化学式为
- 六碘苯六碘苯是一种苯的衍生物,分子式C6I6,意味着苯的六个氢原子均被碘取代。形状为橙黄色晶体,难溶于各种溶剂。苯甲酸与碘化试剂在发烟硫酸中加热首次制得六碘苯。或使用高碘酸作为
- 生物恐怖主义生物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涉及有意释放或传播的生物制剂(细菌、病毒或毒素)。这可能会对自然或人类有害。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