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T4噬菌体
✍ dations ◷ 2025-09-16 09:54:04 #T4噬菌体
T4噬菌体是噬菌体的一个品系,属于T-系噬菌体,为烈性噬菌体。具有典型的蝌蚪状外形:六角形的头部和可收缩的长的尾部。头部的蛋白质外壳内含有折叠的DNA分子;尾部的蛋白质外壳为一中空的长管,外面包有可收缩的尾鞘。头部大小为65*95nm,颈部长95nm,尾部120nm。侵染寄主时,尾鞘收缩,头部的DNA即通过中空的尾部注入细胞内。T-系噬菌体是研究最广泛和深入的细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一种正常栖居在人类肠道中的细菌)B菌株,T为英文Type的字头,并按其发现的前后顺序编号为T1,2,3,4,5,6,7,因其偶数型(2,4,6)结构的化学组成与奇数型(1,3,5,7)不同,故又分为T-偶数系与T-奇数系。例:T4属偶数系。其构造属复合对称体制。因结构简单、遗传背景清楚、增殖容易、对人无害,故是迄今被研究得最透彻、在病毒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式生物之一。构造分头部、颈部和尾部3部分。头部呈拉长的二十面体结构,长95nm,宽65 nm,衣壳由9~19种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含量占 76%~81%,含有直径为6nm的衣壳粒212个。核心由线状dsDNA组成,长约50μm(约为头长的650倍),由1.7×10bp构成(包括约2.3%末端冗余)。 DNA成分特殊,以5-羟甲基胞嘧啶(HMC)取代常见的胞嘧啶。头、尾部相连处有一颈部,包括颈环和颈须,前者为一六角形盘状结构,直径37.5nm,每一角上各长一颈须,用以裹住吸附前的尾丝。长而可收缩的尾部由尾鞘、尾管、基板、刺突和尾丝5部分组成。尾鞘长95、宽22 nm,是一种由相对分子质量为55 000的衣壳粒共144个缠绕而成的24环螺旋组成。尾管长95 nm,直径8nm,中央孔道的直径为2.5~3.5 nm,它是头部核酸即基因组注入寄主细胞时的必经之路。尾管亦由24环螺旋组成,与尾鞘相对应。基板与颈环相似,为一有中央尾孔的六角形盘状物,直径为30.5 nm,上长6个刺突和6根尾丝。刺突长20nm,有吸附功能。尾丝可折成2段,长140nm,直径3~ 4nm,由2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和4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组成,能专一地吸附在敏感寄主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上。T4的尾孔至少含溶菌酶等8种蛋白质。3种T偶数噬菌体在寄主细胞表面有不同的吸附位点:T4在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B菌株上的吸附位点是LPS核心多糖中的α-葡糖基-(1→3)葡萄糖末端,在K菌株上则为LPS或外膜蛋白 OmpC。
科学家们在T4噬菌体中发现了一种酶,称为T4-DNA连接酶,在转基因技术中用作黏性末端和平末端的连接酶。对平末端连接效率低下。
相关
- 发冷发冷,是人体在发烧期间感到寒冷的感觉。在人体体温因发烧而上升的过程中,在体温停止增加前,会使患者感觉到寒冷,同时身体为了增加体温,会产生发抖的现象,称之为冷颤。通常会产生发
- 嗜肺军团菌嗜肺军团菌是一种有鞭毛,革兰氏阴性,军团菌属多形态性的短小球杆菌。嗜肺军团菌是一种原发的人类病原体,会引发军团病。嗜肺军团菌不抗酸,无孢子,无荚膜,类似于杆菌。不能分解明胶
- 耳部疾病ICD-10 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为世界卫生组织创建的ICD-10中涉及耳与乳突的疾病分类。外耳疾病(H60-H62)中耳和乳突疾病(H65-H75)内耳疾病(H80-H83)耳的其他疾患(H90-H95)
- 反义词反义词或相反词是语言学上的现象,指的是某一对字或单词具有相反意义或定义,如“有”和“无”、“爱”和“恨”、“冷”和“热”都是反义词。一种语言中的所有词汇不一定都有对
- 语素语素(Morpheme)又称形态素、义基,在语素构词学里指最小的语法单位,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在口语中,语素是由音位这一种能区别的最小声音单位所组成的,而在文字形式语言中,语素则
- 奶油奶油可以指:
- 手术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外科手术,简称手术,凡指透过器械,经外科
- 第一手文献一次文献,又称初级资料、首次资料、一级来源或称第一手资料,是文献学、图书馆学、地理学中指用来做为证据的引文资料, 写作者将其来源方式可以区分成:依据研究资料及方法的不同,
- 细菌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高G+C) 厚壁菌门 Firmicutes(低G+C) 无壁菌门 (无细胞壁)产水菌门 Aquificae 异常球菌-栖热菌门 Deinococcus-Thermus 纤维杆菌门-绿菌门/拟杆菌门 Fibro
- 腮腺炎腮腺炎(Parotitis),俗语称猪头皮,是指一个或两个腮腺(人类脸颊两旁的主要唾腺)发炎的疾病。腮腺是唾腺中最经常发炎的一个部位。目前已知最常造成细菌性腮腺炎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