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制度

✍ dations ◷ 2025-04-03 17:27:15 #现代教育制度
中华民国现行学制为国民小学六年义务教育、国民中学三年义务教育,合称“九年一贯课程”,与高级中等学校三年高等教育,大学四年制教育的架构,除国民义务教育外,高级中等以上学校教育(含五专)包含“普通教育”与“技职教育”双轨。中华民国国府迁台后于1968年开始实施九年国民教育后。直至今日,接受六年学制的国民小学和三年学制的国民中学教育,对于中华民国的所有及龄国民是一项应尽的义务。而大约95%以上的国中毕业生会选择进入三年学制的高级中等学校继续升学,也可进入五年制专科学校。而高中、大学、研究所等等的各级学校遴选,现今大都依旧有名称不同的考试遴选方式。除此,亦有以高等教育为主的回流教育;比方在职专班。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进西学,推广新式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01年,刘坤一与张之洞联衔上奏提出“兴学育才”、改学制、变科举、立学堂,仿日本学制。1902年8月15日,清廷颁布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定的《钦定学堂章程》,称为壬寅学制。由于该学制制定仓促,公布后遭到诸多批评,因而未能实施。1904年1月13日,清廷颁布颁布张百熙等人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称为癸卯学制,为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法定近代学制系统,标志着近代新式教育制度的确立。1905年9月2日,清廷下诏宣布自次年起,科举制度废止。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亦正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此后,新式教育在中国各地得到迅速发展。师范院校的设置,是起于一八九七年盛宣怀创立的南洋公学,设有师范院,分上院、下院,培养中小学师资,但有体系的实施师范教育制度,则是始于一九0二年颁布之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及一九0三年修改壬寅学制而颁布之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使得师范教育取得了独立之地位,学制中规定设置初级师范学堂,以养成小学堂教席之人才,优级师范学堂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并有实业教员讲习所,以培养职业科目师资。师范教育虽渐发达,但在当时,一般观念仍停留在有知识便可为人师的阶段。民国建立以后,国民政府把优级师范学堂改为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培育中学师资,初级师范学堂改为省立师范学校,培育小学师资。师范学校系统包括全公费、半公费以及自费生,毕业生依据享有公费待遇的多寡服务一定的年限。其中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的“选科”,以及省立师范学校的“第二部”,均属为补充教师不足开设的师资培育组织。而实业教员讲习所也改为实业教员养成所。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改采美国制度,建立起完备的现代教育制度。将师范学校与中学并列,高等师范与大学并列,主要的培育组织包括培育中学师资的师范大学及一般大学教育科,以及培育小学师资的师范学校、高级中学师范科,师范讲习科等,并逐年停止公费。北伐全国统一后,学者开始倡议恢复公办师范教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颁布了师范学校法,将师范学校与普通高中分开,恢复独立的师范学校教育体系,但师大与一般大学及其他教育院系仍并存。此时期的师资培育组织,包括高级师范教育及初级师范教育系统,前者培育中学师资,后者培育小学师资。高级师范教育系统包括师范大学、一般大学教育院系,另配合师资需求,亦设置师范大学专修科、乡村师范学院及专修科师资训练班。初级师范教育系统包括师范学校、乡村师范学校、简易师范学校,师范学校微小学师资的主要培育单位,设有附属小学,乡村师范学校以培育乡村小学师资为目的,简易师范学校以培育师资不足地区之小学师资为主。本期师范生尚未恢复公费制度,但学费与膳食费已全部或部分免费,并有服务年限的规定。师资培育组织以正规的师范大学及学校为主,而辅以变通性的专修科与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师资培育一元独占的局面,于焉产生。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起,进入抗战时期,师资培育组织仍维持高级及初级师范教育系统,但两级师资培育系统均改为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其中高级师范教育系统改由独立师范学院或大学师范学院,培育中学师资,初级师范教育系统仍维持前期的师范学校体系,培育小学师资。本时期的师范生又恢复公费待遇,由政府全额补助,也有服务年限的规定,也奠下了政府迁台后的师范教育体系。

相关

  • 溶细胞素溶细胞素(Cytolysin),亦作溶胞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植物或动物分泌的对特定细胞有毒性的物质。这类物质通常是通过让靶细胞因裂解而溶解而起效的。通常,溶细胞素会因对某一类细胞
  • 复制复制(英文:Copying;中文音译:拷贝)是将某事物通过某种方式制作成相同的一份或多份的行为。在中文里,台湾和港澳地区亦将英文中表示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
  • 系统生物学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是一个试图整合不同层次信息以理解生物系统如何行使功能的学术领域。通过研究某生物系统各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例如,与细胞信号传送
  • 心内膜炎心内膜炎(英语:Endocarditis)是心脏的心内膜(心腔中的最深层的组织)引发的炎症,通常和心脏瓣膜有关。此外,心内膜炎也可能与室间隔(英语:interventricular septum)、腱索(英语:chordae t
  • μ子催化Μ子催化聚变是一种核聚变过程,可以让核聚变的发生温度远低于正常情况,即使在室温下或更低的温度都可以触发核聚变。它是核催化已知聚变反应的几种方法之一。μ子是一种不稳定
  • 美国在线美国在线(AOL Inc.,前身为:America Online,AOL),著名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现为电信商威讯旗下Verizon Media公司的子公司。今天的美国在线,源自20世纪80年代的一家计算机服务公司Cont
  • 葡萄栽培葡萄栽培是一门专门研究葡萄和生产葡萄的学科,内容包含所有在葡萄园中所进行的园艺工作,为园艺学的一个分支。葡萄栽培的工作内容为育苗、选地种植、灌溉、施肥、树冠管理(英语
  • 伊泽尔省伊泽尔省(法语:Isère)是法国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所辖的省份。该省编号为38。位于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东部,该省是本大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省份,而人口也在本大区排名第
  • 布莱克本伊丽莎白·海伦·布莱克本,FRS(英语:Elizabeth Helen Blackburn,1948年11月26日-),分子生物学家,生于澳大利亚、现居美国,拥有澳、美两国国籍,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与
  • 菲比格约翰尼斯·安德列斯·格列伯·菲比格(Johannes Andreas Grib Fibiger,1867年4月23日-1928年1月30日)是一位丹麦科学家,曾获1926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27年颁发)。菲比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