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佩,字振行,清代徽州婺源县人。中年弃儒习医,名噪于时。著有《燥湿论》、《医理》。创万病之源,提出“燥湿为本”说。
余国佩,清代徽州婺源县沱川人,国学生。为人温恭沈静,中年弃儒习医,悟《参同契》而得医家三昧,名噪于时。自制余氏普济丸、辟痧丹、仓公散。咸丰元年(1851年)著《医理》,倡六气独重燥湿论。
著有《痘疹辨证》二卷、《燥湿论》一卷、《医案类编》四卷、《吴余合参》四卷、《金石医原》四卷、《医理》一卷。《医理》为余国佩于咸丰元年(1851年)著,现存有蒋希原于宣统二年(1910年)的精抄本,藏于安徽中医学院,是国内尚未刊印之珍本。
《医理》全书共1卷,21小节,分别为:六气独重燥湿论、湿气论、治湿法、燥气论(附治法)、风无定体论、暑病论、寒与燥同治论、五行异体同源论、内伤大要论、察脉神气论、外科燥湿分治论、医心论、元会大运论、医法顺时论、药性随运变更论、地天泰论、医主意论、望闻问切论、行气活血求本论、调经宝生论、石膏论附。其自序称:“医书著述,代不乏人,皆取已效成方,依傍古法,详加注释,遂致医书汗牛充栋,使后学者莫得其指归。"批评了一些医家编写医书时只是收集资料,以注释前人文献为主,个人见解少,往往“寻流忘源,门类越多,歧途越甚,以至后学唯于趋向。”《医理》力避繁冗,全书字数不过22500余字,却涉及病因病机、望闻问切、治疗大法、药物性味、专科疾病等,基本概括了理法方药的全部内容,并结合临床实践,予以精辟论证,使后人读此书能“明其理而后能知治病之法,并可悟却病之方”。
《医理》最显著的特点是首创以燥湿为纲,统领病因、诊断、治法、方药。提出需随时了解大运之变更、六气之纲领和致病因素,以此改变成方的配伍,发明前人所未备,应付疾病无穷之变化。医法立论易简而理赅,内伤从性命源头立论,外感独重燥湿为纲,察脉诊断须去繁从约等,所提多为发古人所未及。
倡六气独重燥湿论,认为虽有六气之名,不外燥湿之气所化。一般认为燥湿论出自石寿棠《医原》,但石氏《医原》成书于咸丰十一年,即公元1861年,比余国佩《医理》晚10年。至于石氏有否受余氏影响,抑或所见略同,殊途同归,有待进一步考证。现代医学对致病因素的认识,已逐渐由早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竞争的激烈,人们承受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如不能合理调适,可造成脏腑气血失调致病。余氏认为内伤之病,虽有种种名目,但以精、气、神三字即可括之。如“仍觉多事,以心字尽之可矣。”“内伤之因,但认心字为要。”这种以“心字为要”的观点具有浓郁的道家色彩,与现今精神情志致病亦相吻合。从当今的临床实践看,内伤之病,心字为要的防病治病观,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