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应量

✍ dations ◷ 2025-11-19 18:39:21 #效应量
在统计学中,效应值(effect size,或译效果量)是量化现象强度的数值。效应值实际的统计量包括了二个变数间的相关程度、回归模型中的回归系数、不同处理间平均值的差异……等等。无论哪种效应值,其绝对值越大表示效应越强,也就是现象越明显。效应值与特效检验的概念是互补的。在估算统计检定力、需要的样本数(英语:Sample size)与进行元分析时,效应值经常扮演重要角色。在研究结果中报导效应值被视为洽当的或必须的。相对于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效应值有利于了解研究结果的强度。特别是在社会科学和医学研究上,效应值更显得重要。绝对与相对效应值可以传递不同的讯息,又可互相补充讯息。有个心理学的研究学会鼓励学者报导效应值:在比较平均数的情况下,效应值经常指的就是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标准化后的平均差异程度”,依照惯例,一些常用的effect size=可解读为以下情况:线上应用

相关

  • 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PAEs),又称酞酸酯,统称邻苯二甲基酯类,主要做为增塑剂(增塑剂)使用,添加到塑胶中以增强弹性、透明度、耐用性和使用寿命。邻苯二甲酸酯也可用来软化聚氯乙烯
  • 热导率热导率(英语:Thermal conductivity)其符号为 k {\displaystyle k} 、 λ {\displaystyl
  • 妊娠线妊娠线在怀孕后三个月时,在腹部会出现的深色垂直线。妊娠线为咖啡色,宽约一公分,一般会沿着腹部中线,从耻骨延伸到肚脐,不过有些也会延伸到肚脐的上方。妊娠线是因为胎盘产生的促
  • 物理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是路易斯·哈米特(Louis Hammett)于1940年创造的一个术语,是指关注化学结构与反应性之间关系的有机化学学科,尤其是将物理化学的实验工具应用于有机分子的研究。
  • 毒物学毒理学(toxicology, /ˌtɒksᵻˈkɒlədʒi/)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及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有机体的有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进而预测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的严重程度,为确定安
  • 焦磷酸酶焦磷酸酶(英语:Pyrophosphatase)是作用于双磷酸键上的酸酐水解酶。例子包括了:EC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2.1/2/3/4/5/6/7(2.7.10/
  • 莫莱-明托改革莫莱-明托改革(Morley-Minto Reforms, Government of India Act 1909)即“1909年印度政府法案”,因由当时印度事务大臣、自由党(Liberal Party)政治家兼作家约翰·莫莱和时任总督
  • 阿尔德库尔特·阿尔德(德语:Kurt Alder,1902年7月10日-1958年6月20日),德国化学家,1902年7月10日,阿尔德生于德国克尼格许特(今波兰霍茹夫),1950年与奥托·迪尔斯因对二烯合成的研究获诺贝尔
  • Mg(ClOsub4/sub)sub2/sub高氯酸镁是一种强氧化剂,化学式为Mg(ClO4)2。它可以由氧化镁溶于30%高氯酸制得:反应过程需不断搅拌,分多次缓慢加入氧化镁粉末,缓慢滴加高氯酸溶液,溶液呈弱酸性后停止滴加。然后
  • 星际互联网星际互联网络(Inter Planetary Internet,简称IPN)是美国在外太空创建信息网络的长期构想。该网络的任务是为深空探测任务提供地面支持,具体为:体系结构研究包括很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