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卡因

✍ dations ◷ 2025-08-10 16:01:43 #可卡因
可卡因(INN:Cocaine),又译为古柯碱。为一强烈的兴奋剂,是一种毒品。可能造成思觉失调、欣快感或者精神激动(英语:Psychomotor agitation)等心理影响。生理上的症状可能包括心跳过速、出汗与瞳孔放大。剂量的可卡因会造成高血压或中暑。使用后数秒到分钟即出现效果,并持续5到90分钟。可卡因偶尔也会用于医疗用途,例如局部麻醉与减少鼻部手术的出血。可卡因具有成瘾性,原因是由于其作用于脑中的奖赏路径(英语:mesolimbic pathway)。短时间使用后,会出现依赖性的高风险。使用可卡因也会增加中风、心肌梗死、肺部问题、败血症与猝死的风险。一般街头非法贩卖的可卡因,常见的会混入局部麻醉药、玉米淀粉、奎宁或者糖类等会增加额外毒性的物质。又如,混合了无烟火药的可卡因粉末称作布朗布朗(英语:Brown-brown),因无烟火药通常含有可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硝酸甘油,可造成血管舒张,令可卡因自由地在人体血管内移动。有报导称,在西非的武装冲突中,曾有童军服用过此种药物。持续反复使用可卡因,会导致感觉快乐的能力减少与身体疲累。可卡因是5-羟色胺、去甲基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抑制剂,会使脑部这三种神经递质的浓度上升。可卡因可以轻易地通过血脑屏障,而且可能会造成血脑屏障的破坏。可卡因是由古柯的叶子制成,此一植物的主要产地在南美。2013年合法生产的可卡因数量有419公斤。估计美国每年非法可卡因的市场在一千亿到五千亿美金之间,可卡因可再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制成霹雳可卡因。每年用药人数约在1,400万至2,100万人之间,其中北美洲的用量最大,其次为欧洲和南美洲。其中 1-3% 的发达国家人口在其一生中至少使用过可卡因一次。2013年,可卡因直接导致约4,300人死亡,比起1990年的2,400人上升了许多。秘鲁人(英语:Peruvians)从远古时代就有嚼食古柯叶的习俗。1860年,可卡因首次由古柯树的古柯叶内纯化出来。1961年起,国际麻醉品单一公约要求各国将所有非医学用途的可卡因使用列入刑事罪行规范。

相关

  •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生物用来储存遗传讯息的物质。目前已知的所有生物中,几乎全部都以DNA为遗传物质分子,少数如部分病毒,则以RNA作为遗传物质。除此之外,过去科学家曾经以为生物的遗传物
  • 恶性高热恶性高热、致命高热(英语:Malignant hyperthermia (MH))是病人因全身麻醉而导致的严重反应,是因为使用特定全身麻醉药而引发的罕见危及生命病症(英语: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
  • 植物学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系统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综合性科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人类对植物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类在寻
  • LOINC观测指标标识符逻辑命名与编码系统(Logical Observation Identifiers Names and Codes,LOINC) 是一部数据库和通用标准,用于标识检验医学及临床观测指标。LOINC数据库旨在促进临
  • 骨髓来源细胞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骨髓(英语:bone marrow)位于较大骨骼的腔
  • 心搏停止心脏停止(Cardiac arrest)或称为心搏停止,是心脏因不能够有效收缩,而导致血液循环停止的现象,症状包含丧失意识(英语:Unconsciousness)、呼吸异常或中止(英语:respiratory arrest),有些
  • 社会阶级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
  •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英语:virtual reality,缩写VR),简称虚拟技术,也称虚拟环境,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用户关于视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感觉仿佛身历其境,可以即时、没
  • 浦金氏纤维浦金氏纤维(英语:Purkinje fibers)位于心脏的心室内壁,就在心内膜(endocardium)之下。这些纤维是特化的心肌细胞,可传导生理上的电位讯号并刺激心脏以协调的方式收缩运作。浦金氏纤
  • 兔子兔,又称兔子,在汉语中是哺乳类兔形目兔科(学名:Leporidae)物种的总称。正在吃牧草的兔子一只野兔一个宠物兔一只睡觉的家兔一个好奇的棉尾兔两个兔子兔子剪影兔子雕塑作品拟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