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女白琴

✍ dations ◷ 2025-10-23 00:05:49 #孝女白琴
哭丧女,又称哭孝女、哭丧妇,粤语称喊口婆,台湾又俗称为孝女白琴(源自布袋戏《云州大儒侠》中的角色孝女白琼),日本称为泣女(泣き女)、哭女(哭き女)、鸣女(鳴き女)、泣泽的(泣沢テ、ナキテ)、泣泽人(泣沢ビト、ナキビト)、泣泽婆婆(泣沢ババ、ナキババ)、泣泽老母(泣沢老母、ナキアサン)、吊丧婆婆(弔いババ、トムライババ)等,朝鲜半岛称为代哭女(代哭女 、대곡녀)或代哭者(代哭者、대곡자) ,是一种丧礼相关职业,由女性担任,专门受雇于丧礼中代哭,世界各地包括儒家文化圈、南亚、欧洲、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以至南美洲、非洲都有见到。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古文明已有出现。由于哭丧女这种特种代哭职业在现代一些地区并不常见,因此常常受到媒体的访问。家里有人逝世后,亲朋好友前往葬礼吊丧,死者的家属除了点头致意,大部分因为失去亲人的痛而会流下泪来,甚至嚎啕大哭。由于“哭”在一些文化的葬礼不单是情感的体现,还是重要的礼仪,有的死者家属因哀恸欲绝或其他原因而哭不出来,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会认为往生者的家属不够孝顺,因此往生者的家属会请哭丧女来代哭,并营造葬礼的哀伤气氛,带动家属以哭泣宣泄悲痛情感。为了投入,有些哭丧女还会事先了解死者生平事迹。而哭丧女哭丧通常有一定条理,并非胡乱大哭,有如唱歌。由于哭丧女本身与丧家并不认识,她们也不是真的为死者逝世而痛哭,因此需要一些刺激眼睛流泪的物品如辣椒、薄荷等达到逼真效果。在儒家文化圈中包括葬礼在内的凶礼里,哭称为哭礼,是一种重要的礼仪,而不只限于情感的表达,而后世民间丧礼中的哭又以妇女为主,于是出现了专门代哭的哭丧女。哭丧女有专门的打扮,有些穿着普通的素服或丧服,有些穿着戏服。有些哭丧女不但要代哭,还要负责以悲恸的语气念祭文,甚至协助葬礼上其他事务如打扫、准备供品、折冥镪、上香等。这项职业在台湾很多都是祖传职业。在中国大陆,有些哭丧女是从事其他职业后改行,文革时曾被视为“封建遗毒”而禁止,改革开放后又再兴起,但近年开始式微。在广州,哭丧女是照早、午、晚哭三次,也有些会在中间多喊一次,除了哭之外还会喊挽词 。在日本,一些地区的哭丧女是以报酬所得到的米量来计算哭的程度,如“五合泣””、“X升泣””(“一升泣”、“二升泣”等)之类的名称来表示哭的程度。在朝鲜半岛,至今儒家思想依然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葬礼上也常会雇用哭丧女印度教传统上不容许高种姓的妇女在公开场合过于暴露情感,于是高种姓的家庭在葬礼上就会聘用哭丧女(印地语:रुदाली)代哭,哭丧女则属于较低种姓。她们穿上黑衣,披头散发,在葬礼上捶胸嚎哭、抽搐似地跳舞、滚地大哭等。古希腊人会在葬礼上雇用哭丧女,《伊索寓言》中就有一则故事《富人与哭丧女》提及当时的职业哭丧女,而法国小说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也在他的作品《高老头》中提及到主角的葬礼上雇有两名哭丧女代哭,俄国的克雷洛夫亦在他的一篇寓言也提到职业哭丧女。现代马耳他岛的葬礼中一般要雇二至三位哭丧女来哭丧。在乌尔第三王朝时的丧礼中有雇用哭丧女。犹太人葬礼上也会雇用哭丧妇。《圣经》旧约耶利米书提到当时以色列人有职业哭丧女 。古埃及壁画、雕塑常有描绘葬礼中的哭丧女。哥伦比亚人有在葬礼上雇用哭丧妇的习俗。此习俗也见于巴西等其他南美洲国家。在科特迪瓦,除了丧家会雇用哭丧女外,也有些丧家的亲友为了表达心意而雇哭丧女前往葬礼代哭。当地哭丧女的装扮是穿着粗略绣上红色和黑色图案的衣服、戴头巾,在葬礼上伏在死者身上痛哭。南华大学生死学系生命礼仪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国柱认为,哭丧女能引导丧家在哀戚氛围下“彻底宣泄心中的抑郁难过”,起心理辅导作用。另外,由于哭丧女是以哭作为谋生技能,需要演技,她们所哭的又非自己的亲人,有些人认为雇用哭丧女是一种虚伪和爱面子的表现,是一种陋俗,阻碍文明健康发展,而哭丧女也用作比喻一些矫情、强作悲伤的表现。与其他丧葬相关职业一样,有些人认为哭丧女这种职业不吉利,于是避免和职业哭丧女交往,以致职业哭丧女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恋爱、婚姻方面遇到困难。

相关

  • 太阳能太阳能(英语:Solar energy),是指来自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被不断发展的一系列技术所利用的一种能量,如,太阳热能集热器(英语:Solar thermal collector),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热能发电,和人
  •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简称MALT),位于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各种黏膜组织中,由黏膜表皮细胞下方的淋巴小结以及表皮细胞之间的微皱褶
  • 罕用字体表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简称甲表,是中华民国教育部于1979年出版的常用字和字体标准,内收4808字。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简称乙表,是中华民国教育部于1982年12月出版的次常用字和字体
  • 防震地震工程,又名防震工程,是当建筑物受到地震影响时对其结构行为的研究,用以减少地震发生时对于建筑物的损害。它是结构设计和土木工程的一环。 乔治·豪司乐教授被视为现代地震
  •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英语:Genome Editing),又称基因组工程,是遗传工程的一种, 是指在活体基因组中进行DNA插入、删除、修改或替换的一项技术。 其与早期的遗传工程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早期的
  • 盖茨堡之役葛底斯堡战役(英语:Battle of Gettysburg,1863年7月1日至7月3日)于宾夕法尼亚州葛底斯堡及其附近地区爆发,是美国内战中最血腥的一场战斗,经常被引以为美国内战的转捩点。此役是由
  • 彭春彭春(?-1699年),又作朋春,清朝满洲正红旗人,董鄂氏。康熙时历任太子太保、副都统、都统。和郎坦率军视察雅克萨形势。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和郎坦率领林兴珠等将领围攻雅克萨,俄罗斯将
  • 奥地利皇帝这是一份奥地利自成为独立封地以来各代藩侯、公爵、大公以及皇帝的名单。奥地利起源于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创设的巴伐利亚东部边防区(马克),其统治者(来自于巴本堡家族)在大约96
  • T36-T50ICD-10 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即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的第十九个编码分系统(从S00-T98),其中包括了损伤、中毒和某些确定外因的后果,及其分类
  • 板门店宣言《板门店宣言》(판문점 선언),简称《4·27宣言》(4·27 선언),韩国全称《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韩语:한반도의 평화와 번영, 통일을 위한 판문점 선언),朝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