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的杰罗姆

✍ dations ◷ 2025-11-06 00:50:21 #布拉格的杰罗姆

布拉格的哲罗姆(捷克语:Jeroným Pražský 1365年—1416年5月30日)捷克经院哲学家、神学家、改革家、教授,曾在布拉格查理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扬·胡斯的主要追随者,因异端的罪名在康士坦斯大公会议被烧死。

哲罗姆出生于波希米亚王国(现在的捷克共和国)布拉格,1398年自布拉格查尔斯大学毕业后进入牛津大学,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了约翰·威克利夫的改革教义。他是一位哲学家、神学家、大学教授和教会改革家,他一生致力于根除那些他发现腐败的教会教义和教条,也经常进出监狱。甚至他激进的思想最终导致他成为教会的异端被处决而死亡,使他成为新教改革的烈士和胡斯派的追随者。

他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各国间往返,试图游说各个城市宗教改革。他的殉道如同胡斯,被认定是因为对当时腐败的天主教教廷的批评所造成。

之后哲罗姆在巴黎、科隆和海德堡大学任教,但被指控在所有这些大学都是异端邪说,被迫返回波希米亚。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各所大学间旅行,但经常回到波希米亚,在那里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起诉,并因为他的修辞和演讲技巧受到了民众的赞扬。他经常唤醒公众参加反对教会的示威,尽管这些示威有时结束得很糟糕。1401年,他回到布拉格,并于隔年访问了英国,在牛津大学,他复制了约翰·威克利夫的《对话》和《审判》,从而表明了他对罗拉德派的兴趣。他成为现实主义的热心和直言不讳威克理夫的倡导者。 1403年,他去了耶路撒冷,1405年去了巴黎。哲罗姆在那里获得了硕士学位,但让·热尔松把他赶了出去。1406年,他在科隆大学获得了同样的学位,稍后在海德堡大学获得了同样的学位。

1408年和1409年期间在布拉格,哲罗姆所倡议的神学观及抨击使他得接受反对。1410年1月初,他发表了一篇谨慎的演讲,支持威微克理夫的神学观点。四年后在康斯坦茨会议上,这段持被引用了,成了对他不利的证词。1410年3月,教皇诏书发布反对威克利夫的著作,哲罗姆被指控偏袒异端学说,被监禁在维也纳,但随后他设法逃到了摩拉维亚。为此,他被克拉科夫主教逐出教会。回到布拉格,并以胡斯的改革倡导者公开露面。

哲罗姆的思想受教会改革家威克理夫和胡斯影响,成为他们意识形态的追随者,倾向于教授与罗马天主教教义有关的激进思想,即基督徒无需透过教会或神职人员即可直接获得上帝的引导。 他教导个人应该服从于耶稣的直接教义,包含直接从圣经领受,而这些理念与当时天主教会的教义相冲突,以至于他必须不断逃避教会的逼迫。

哲罗姆在巴黎、维也纳、布拉格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煽动公众示威;这些大多发生在哲罗姆所任教的大学城市。在大学任教使哲罗姆能够接触到广泛的受众。

相关

  • 诺伯特·维纳诺伯特·维纳(英语:Norbert Wiener,1894年11月26日-1964年3月18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美国应用数学家,在电子工程方面贡献良多。他是随机过程和噪声信号处理的先驱,又提出“
  • 真核起始因子真核起始因子(英文: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简称为eIF),又称为真核翻译起始因子,是指参与真核翻译起始这一过程的蛋白质。与原核起始因子只有三种(IF1、IF2、IF3)相比,真核起始
  • 齐国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其疆域主要位于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东南部及河南省东北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
  • 慈利县慈利县是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东部的县。辖域面积3,481平方公里;国产值总量66.72亿元(2009年),总人口63.66万人(2009),其中城镇人口为22.90万人,农村人口为40.76万人(2009)。当地民族除
  • 天主教维尔卡维什基斯教区天主教维尔卡维什基斯教区(拉丁语:Dioecesis Vilkaviskensis、立陶宛语:Vilkaviškio vyskupija)是罗马天主教在立陶宛的一个教区,属考那斯总教区。成立于1926年4月4日。2010年,有
  • 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的玛丽·亚历山德琳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的玛丽·亚历山德琳(德语:Marie Anna Alexandrine Sophie Auguste Helene von Sachsen-Weimar-Eisenach,1849年1月20日-1922年5月6日),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
  • 隋凯隋凯(英语:Michael Stephen Kai Sui,1985年7月4日-)是在华发展演艺事业的美国男演员。1985年,隋凯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父亲是美籍华人,母亲是美国白人,7岁时,隋凯随着家人搬迁到中国北京市居住,期间学习了汉语、西班牙语、法语、日语。之后,隋凯回到美国读高中。
  • 塔德·林肯托马斯·林肯,小名塔德(英语:Thomas "Tad" Lincoln,1853年4月4日-1871年7月15日),第16任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与夫人玛丽·托德的幼子,18岁时因染上结核病导致心脏病突发死亡。托马斯·林肯1853年生于伊利诺伊州,与祖父和一位叔叔同名。但有时他的名字也被错拼为“赛迪斯”(Thaddeus)。由于出生时头大身小,活动起来像只蝌蚪,因此他的父亲亚伯拉罕给他取了小名叫“塔德”。有三个哥哥:罗伯特、爱德华和威廉。由于先天唇裂,言语存在缺陷。他和威廉一样淘气顽皮。亚伯拉罕·林肯当选
  • 吉恩·坎贝尔吉恩·坎贝尔(英语:Gene Campbell,1932年8月17日-2013年4月8日),美国男子冰球运动员,场上位置是前锋。他曾代表美国国家队参加195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冰球比赛,获得一枚银牌。
  • 德语史德语成为独立语言的历史是中古时代早期高地德语子音推移发生后开始的。古高地德语、中古高地德语和早期新高地德语这三种(先后相互继承的)语言横跨了整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时代。在十九和二十世纪则是标准德语兴起及方言衰退的时代。古高地德语最早的证据是来自于散见的、可追溯至六世纪的古弗萨克文(Elder Futhark)铭刻,其中的许多是阿勒曼尼语。古高地德语最早的单词表─Abrogans,可追溯至八世纪时;而最早的连贯的文献,如Hildebrandslied、Muspilli和Merseburg咒语等,则可追溯至九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