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beta剪枝

✍ dations ◷ 2025-05-18 06:20:40 #Alpha-beta剪枝

Alpha-beta剪枝是一种搜索算法,用以减少极小化极大算法(Minimax算法)搜索树的节点数。这是一种对抗性搜索算法,主要应用于机器游玩的二人游戏(如井字棋、象棋、围棋)。当算法评估出某策略的后续走法比之前策略的还差时,就会停止计算该策略的后续发展。该算法和极小化极大算法所得结论相同,但剪去了不影响最终决定的分枝。

Allen Newell和Herbert A. Simon在1958年,使用了John McCarthy所谓的“近似”alpha-beta算法,此算法当时“应已重新改造过多次”。Arthur Samuel有一个早期版本,同时Richards、Hart、Levine和/或Edwards在美国分别独立发现了alpha-beta。McCarthy在1956年达特默思会议上提出了相似理念,并在1961年建议给他的一群学生,其中包括MIT的Alan Kotok。Alexander Brudno独立发现了alpha-beta算法,并在1963年发布成果。Donald Knuth和Ronald W. Moore在1975年优化了算法,Judea Pearl在1982年证明了其最优性。

Alpha-beta的优点是减少搜索树的分枝,将搜索时间用在“更有希望”的子树上,继而提升搜索深度。该算法和极小化极大算法一样,都是分支限界类算法。若节点搜索顺序达到最优化或近似最优化(将最佳选择排在各节点首位),则同样时间内搜索深度可达极小化极大算法的两倍多。

在(平均或恒定)分枝因子为,搜索深度为层的情况下,要评估的最大(即招法排序最差时)叶节点数目为(**...*) = ()——即和简单极小化极大搜索一样。若招法排序最优(即始终优先搜索最佳招法),则需要评估的最大叶节点数目按层数奇偶性,分别约为(*1**1*...*)和(*1**1*...*1)(或(/2) = (√))。其中层数为偶数时,搜索因子相当于减少了其平方根,等于能以同深度搜索两次。*1**1*...意义为,对第一名玩家必须搜索全部招法找到最佳招式,但对于它们,只用将第二名玩家的最佳招法截断——alpha-beta确保无需考虑第二名玩家的其他招法。但因节点生成顺序随机,实际需要评估的节点平均约为(3/4)。

一般在alpha-beta中,子树会由先手方优势或后手方优势暂时占据主导。若招式排序错误,这一优势会多次切换,每次让效率下降。随着层数深入,局面数量会呈指数性增长,因此排序早期招式价值很大。尽管改善任意深度的排序,都以能指数性减少总搜索局面,但排序临近根节点深度的全部局面相对经济。在实践中,招法排序常由早期、小型搜索决定,如通过迭代加深。

算法使用两个值alpha和beta,分别代表大分玩家放心的最高分,以及小分玩家放心的最低分。alpha和beta的初始值分别为正负无穷大,即双玩家都以可能的最低分开始游戏。在选择某节点的特定分枝后,可能发生小分玩家放心的最小分小于大分玩家放心的最大分(beta <= alpha)。这种情况下,父节点不应选择这个节点,否则父节点分数会降低,因此该分枝的其他节点没有必要继续探索。

下面为一有限可靠性版本的Alpha-beta剪枝的伪代码:

01 function alphabeta(node, depth, α, β, maximizingPlayer) 02      if depth = 0 or node是终端节点03          return 节点的启发值04      if maximizingPlayer05          v := -∞06          for 每个子节点07              v := max(v, alphabeta(child, depth - 1, α, β, FALSE)) 08              α := max(α, v)09              if β ≤ α10                  break 11          return v12      else13          v := ∞14          for 每个子节点15              v := min(v, alphabeta(child, depth - 1, α, β, TRUE))16              β := min(β, v)17              if β ≤ α18                  break 19          return v
alphabeta(origin, depth, -∞, +∞, TRUE) 

在这个有限可靠性的alpha-beta中,当v超出调用参数α和β构成的集合时(v < α或v > β),alphabeta函数返回值v。而与此相对,强化的有限可靠性alpha-beta限制函数返回在α与β包括范围中的值。

相关

  • 震颤颤抖或震颤(英语:Tremor)是身体部位因不自主肌肉收缩而造成的震动。最常发生在手部;通常是心脉所致,是正常生理现象。不过震颤严重者可能患有疾病。
  • 展青霉素ClairforminClaviformExpansineClavacinClavatinExpansinGigantinLeucopinPatuline展青霉素(英语:Patulin)是一种有毒的真菌代谢产物,它是一种神经毒物,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很多
  • M-H培养基M-H培养基(Müller-Hinton agar)是一种微生物培养基,应用于检测微生物对于抗生素的抗性。此外,这种培养基还可用于筛选奈瑟氏菌属(Neisseria)以及Moraxella(英语:Moraxella)属的物种
  • 运算符算子(英语:Operator)是将一个元素在向量空间(或模)中转换为另一个元素的映射。 算子对于线性代数和泛函分析都至关重要,它在纯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许多其他领域中都有应用。 例如,在经
  • 俄克拉荷马州坐标:35°30′N 98°00′W / 35.5°N 98°W / 35.5; -98俄克拉荷马州(切罗基语:ᎠᏍᎦᏯ ᎩᎦᎨᏱ,转写: Asgaya gigageyi,或者ᎣᎦᎳᎰᎹ(音译自英语);波泥语:Uukuhuúwa;卡育加语:Ga
  • 系统动力学系统动态学(英语:System dynamics),或称系统动力学,是美国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Jay W. Forrester于1950年代综合了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 控制论(Cybernetics)、伺服机械学(S
  • 泰德·邦迪西奥多·罗伯特·“泰德”·邦迪(Theodore Robert "Ted" Bundy,1946年11月24日-1989年1月24日),原名西奥多·罗伯特·考维尔(Theodore Robert Cowell),是美国一个活跃于1973年至1978
  • 蛙生蛙粪霉蛙生蛙粪霉(学名:Basidiobolus ranarum)是属于虫霉目蛙粪霉科蛙粪霉属的一种真菌,腐生在青蛙等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粪便或土壤等基物上。该种分布于中国、印度尼西亚、非洲、美
  • 京察京察,明朝以后朝廷京官的考察,又称内计,有别于外官考察称为外察,即外计或大计。明太祖建国时,立有官员考察制度,最初为三年一考,后改十年一考。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改为六年一考
  • 上虞区上虞区,浙江省绍兴市市辖区,位于浙江省东部、绍兴市东北部,钱塘江南岸。东邻宁波市余姚市,南接嵊州市,西连越城区、柯桥区,北与嘉兴市海宁市、海盐县隔江相望。陆域面积1401.68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