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行星

✍ dations ◷ 2025-04-04 15:59:45 #微型行星
微型行星(minor planet)是直接环绕著我们的太阳的天体,但它们暨不是主要的行星,也不是原本所谓的彗星。微型行星可以是矮行星、小行星、特洛伊天体、半人马小行星、古柏带天体、和其它的海王星外天体。第一颗微型天体(行星)是在1801年发现的谷神星(矮行星,但从发现开始迄1851年,它都被视为一颗行星)。在小行星中心已经存有轨道资料的天体超过570,000颗。“微型行星”(minor planet)这个名词从19世纪就被用来描述这些天体。planetoid这个名词也曾经被使用过,特别是针对较大(像行星)的天体,像是从2006年起被国际天文联合会称为矮行星的天体。在历史上,“小行星”(asteroid)、“微型行星”(minor planet)和planetoid或多或少的被视为同义词。但因为在木星,尤其是海王星轨道之外也发现了许多的小天体,而使问题变得复杂,因为这些天体不适合全部都归类为小行星。此外,曾经被观察到释出气体的小行星可能会得到也是彗星的双重分类。在2006年之前,国际天文联合会使用“minor planet”做为正式的用语,但是在2006年的会议中,对太阳系的天体重新做了分类,将小行星和彗星重新归类为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如果自身的重力足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 - 形状近似球体的椭球体 - 的小行星重新分类为矮行星。而除了行星和矮行星,其他所有环绕着太阳运转的天体,包括彗星,正式的分类名称通通都是太阳系小天体。国际天文联合会的态度是:“小行星这个名词依然可以使用,但是使用太阳系小天体 这个名词会更恰当”。然而,为了编号和命名的目的,仍然遵循传统区分出小行星和彗星。在我们的太阳系,米玛斯似乎是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最小天体,智神星则可能是未达到的最大天体。国际天文联合会目前已宣告了五颗矮行星:谷神星、冥王星、鸟神星、妊神星和阋神星。在太阳系内已经发现数以万计的小行星,从2009年起每个月发现的小行星数量可以超过3,000颗。超过535,000颗的小行星已经赋予临时名称,多达251,651颗小行星的轨道已经确认,并取得的正式的永久的正式编号 ,并且有16,154颗已经正式命名。迄2010年9月,尚未命名的正式编号最小的小行星是(3708) 1974 FV1;但也有一些正式编号高于240,000号的已经正式命名了。有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小行星族群:新发现的小行星会赋予临时的名称(像是2002 AT4),其中包括发现的年份和指示发现的那半个月与那半个月内顺序的字母翰数字代码。依但小行星的轨道被确认,它会被赋予一个永久编号,并且之后还可以有一个名字(例如(433) 爱神星)。照规定在正式名字之前的永久编号要使用括弧,但括弧通常会被省略。非正式的,当名字在文章中不断出现时,除了第一次会有编号之外,再次提到时连编号都会被省略。小行星在获得了永久编号之后但还没有命名之前,临时的名称依然会被保留,例如(29075) 1950 DA。现代的技术发现越来越多新的小行星,也有越来越多的小行星尚未命名。早期发现但长期未命名的小行星 (3360) 1981 VA,现在已经命名为(3360) Syrinx;自从2008年9月,这个头衔由(3708) 1974 FV1取代了。在很罕见的情况下,一颗小天体的临时名称可能成为他自己本身的正式命名:迄今尚未正式命名的(15760) 1992 QB1以它的临时名称代表了古柏带的一个族群,称为QB1 (cubewano)。少数几个天体跨列成暨是彗星也是小行星,像是小行星(4015) Wilson–Harrington,也是彗星107P/Wilson–Harrington。小行星的轨道一旦被证实,就会获得官方的正式编号。由于发现的速度增快,现在这个序号已经达到六位数了。从五位数迈入六位数的资料讯发布在2005年10月19日的小行星通报(MPC),小行星的最高序号在那一期从99,947到118,161。最初几颗小行星的名字都来自希腊和罗马神话,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加以神话人物命名的数量开始萎缩,取代的是知名人士、戏剧中的人物、发现者的妻子和儿女,甚至电视中的字元。第一颗不以神话人物命名的小行星是(20) 王后星,是依据马赛市的希腊名字命名的。第一颗完全不遵循传统命名的小行星是(45) 香女星,用的是拿破仑三世的妻子Eugénie de Montijo皇后的名字。有一段时间只有女性或女性化的名字被用在小行星的命名;亚历山大·冯·洪保德是第一位被用来命名小行星的男性,但他的名字被女性化为 (54) 亚历山大(哲女星)。而奇怪的是以女性化的名字命名多年之后,这不可言传的传统一直到(334) 芝加哥才被破除。当小行星的数量增加到几百颗,甚至数以千计时,发现者给它们的名字也开始越来越琐屑或无聊。第一个这样的线索是(482) Petrina和(483) Seppina,它们是发现者的宠物狗。然而,这样的命名到了1971年将小行星2309命名为史巴克先生(发现者的猫的名字)时才引发了争议。虽然IAU随后就禁止以宠物的名字命名,但一些怪异名称还是会被接受,例如(4321) 0、(6042) Cheshirecat、(9007) 庞德 (James Bond)、(13579) 全奇数、(24680) 全偶数和(26858) Misterrogers。一些既定的规则,不同于彗星,小行星不能以发现者自己的名字命名。避开此一禁制的方法是天文学家彼此交流,礼貌性的以对方的名字命名。一个例外是(96747) Crespodasilva,是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原因是发现者在不久之后就过世了,享年仅22岁,Lucy d'Escoffier Crespo da Silva 。一开始,名字要适应各种不同的语言。(1) 谷神星,正确的名称是Cerere(切雷雷),是正式的意大利名称;Ceres是盎格鲁-拉丁的名称。德国、法国、阿拉伯和印度使用的形式类似英文,而俄罗斯的类似表单,是Tserera,比较像意大利文。在希腊,这个名称翻译成“得墨忒耳”(Demeter),相当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谷神。在最初几年,在它导致矛盾之前,小行星的名称之后会附上数字,并且翻译成希腊文;其它的例子像Hera是(3) Juno(婚神);Hestia 是(4) Vesta(灶神);Chloris 是(8) Flora(花神);和Pistê是(37) Fides(忠神)。在中国,名字并未转换成中国的神之后再命名,但通常是有一个音节或两个字元的神或人的名字,后随着神或女这个字,如果只有一个音节就会加上星字。所以,多数的小行星名称都是三个汉字的字元。例如:Ceres是谷神星、 Pallas 是智神星等等。小行星的命名并非毫无章法可言:有一些族群有制定名称的来源和规则。实务上,半人马小行星(土星和海王星轨道间的小行星)全部使用神话中的半人马命名;木星特洛伊以特洛伊战争中英雄的名字命名;共振的海王星外天体使用冥界的幽灵命名;非共振的远距小行星采用创世纪的诸神命名。国际天文联合会的第15委员会是由专门研究彗星和小行星物理特性的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彗星和微型行星的物理属性资料可以在PDS小行星/尘埃内找到。这包括基本小行星物理特征,像是联星系统的性质、掩星计时和直径、质量、密度、自转周期、表面温度、反照率、旋转向量、分类、绝对星等和倾斜。此外,欧洲的小行星研究结点(E.A.R.N.),一个研究小行星的社群,维护的小行星数据库还包括近地小行星的物理和动力学性质。个详细的资料可以从en:Category: Asteroids visited by spacecraft和en:Category: Comets visited by spacecraft获得。微型行星       ·       1 谷神星序号 · 卫星 · 名称意义小行星族 · 主带 · 近地小行星(阿波罗小行星 · 阿莫尔型小行星 · 阿登型小行星) · 特洛伊小行星(火星特洛伊) · 光谱分类半人马小行星 · 达摩克型小行星 · 海王星特洛伊 · 海王星外天体(独立天体 · 柯伊伯带 · 离散盘 · 奥尔特云)

相关

  • object relations客体关系理论是一种精神分析理论,于1940至1950年代由英国心理学家罗纳德·费尔贝恩和梅兰妮·克莱因等人所开拓。不同于弗洛伊德理论,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并非寻求“驱力”的满
  • 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由可产生种子的植物所组成的,有胚植物的一个子类群。它是所有植物中最进化的一个物种。无论在物种数量和地理分布也是最多最广的。现存的种子植物可以分为五种类群
  • 有机物质有机物质是由有机化合物所组成的,来自曾经生活过的生物体,如动物或植物在环境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和遗体。基本结构是由纤维素、单宁、角质、木质素和不同的蛋白质、脂质和糖类
  • 恐头兽亚目恐头兽亚目(学名:Dinocephalia)是个大型早期兽孔目演化支,繁盛于二叠纪的瓜德鲁普世,但之后灭绝而且没有留下任何后代。除了巴莫鳄亚目与始巨鳄科以外,恐头兽类是兽孔目中最原始的
  • 质体质体可能是指:
  • 杨福愉杨福愉(1927年10月30日-),浙江镇海人,生于上海,中国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60年获苏联莫斯
  • 加拿大皇家学会加拿大皇家学会(英语: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简称RSC;法语:La Société royale du Canada,简称SRC)是加拿大的国家学术研究机关。由第四任加拿大总督罗恩侯爵提议成立,并于18
  • 大般若经《大般若经》,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梵语:महामहाभारतसूत्र Mahā-prajñāpāramitā Sūtra),大乘佛教经典,为宣说“诸法空相”之义的般若类经典汇编,并广述菩
  • 可塑性神经可塑性(英语:Neuro-plasticity)是指重复性的经验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由Richard J. Davidson 在 1992 年提出。神经可塑性是近期的发现,过去的科学家往往认为在婴儿关键期后,大
  • 非二元性别非二元性别(英语:Non-binary gender)、性别酷儿(英语:genderqueer)和X性别(日语:Xジェンダー)是指一系列不完全是男性或女性的性别认同,这些身份在男性或女性的分类以外。非二元性别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