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

✍ dations ◷ 2025-11-12 19:45:19 #零食,玉米制品,伊利诺伊州的象征

爆米花又称玉米花、爆穀或爆谷(英语:Popcorn),是膨化了的玉米粒,体积比原来的玉米粒增加了60倍,是常见的零食和小吃,尤其是戏院和电影院里的常见食品。与爆米花类似的食品还有大米花、小米花等。

目前,美国是爆米花的最大消费国。

数千年前,爆米花首次在被发现于印加帝国。它是玉米最古老的形式之一。

在大萧条期间,爆米花因相对便宜,所以尽管其它业务不景气,爆米花业务却蓬勃发展,并成为了许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美国农业部统计,大部分玉米用于生产爆米花。

爆米花有不同的口味,如草莓爆米花、巧克力爆米花、芝士爆米花等。

玉米粒中含有水和油脂。与其它谷物不同,玉米粒的外皮坚硬又不透水汽,而内部的淀粉坚硬紧实。油和水被加热气化,不透水汽的外皮包裹着,因此在内部形成了高压蒸汽,玉米粒中的淀粉开始胶化,软化,且可任意形变。当玉米内部压力持续增加到约930kPa,温度约180°C(356°F)时,玉米外皮因无法承受更高的压强而突然破裂,高压蒸汽和淀粉和蛋白质一起喷涌而出,形成充满气泡和泡沫状。这一爆破会使气体、淀粉和蛋白质快速冷却,淀粉和蛋白质形成的泡沫就会固定下来形成了很脆的爆米花。

中国传统罐式爆米花机使用普通玉米、大米(成为爆米香)、黄豆等。当高温密闭的压力锅盖子突然打开,玉米粒内部高气压来不及释放,就炸破了。

无调味的爆米花富含膳食纤维、低热量低脂肪,不含蔗糖和盐。然而为了增添爆米花的风味,有些食品制造商在爆米花中添加大量的香料、糖、油脂或其它调味料,以及其它食品添加物来制造出符合消费者喜好的特殊口味,而爆米花的热量、脂肪等都来自于其添加物。

美国幼儿协会建议四岁以下儿童不应食用爆米花,因为爆米花有可能卡在幼儿喉咙里,造成窒息。

爆米花不带水或汁,适合在戏院内享用,所以受到电影观众及电影院主的欢迎。 因此,现代的电影院食品主要是爆米花。 有说,“爆谷文化”即是“睇戏文化”(看电影文化)。

而由于爆米花较干,大多数人通常将其与饮料一并享用。

相关

  • 格鲁吉亚格鲁吉亚国家图书馆(格鲁吉亚语: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ს პარლამენტის ეროვნული ბიბლიოთეკა),或称格鲁吉亚国立公共图书馆,是格鲁吉亚的国家图书馆
  • 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意大利语:Accademia dei Lincei,意大利语发音:,英语:Lincean Academy),是于1603年设立于意大利罗马科西尼宫帕拉左柯西尼(Palazzo Corsini)的一个科技研究
  • 回燃回燃,又分为爆燃、复燃,泛指在火灾现场为缺氧燃烧时,因大量的新鲜空气冲入现场,而导致爆发式的剧烈燃烧现象。爆燃现象,意指在现场通风不良之密闭空间内,当火势已维持了一段时间,空
  • 拉脱维亚人拉脱维亚人(拉脱维亚语:latvieši)是北欧波罗的人的一支,拉脱维亚的主体民族, 属于北欧人种。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是目前波罗的人和波罗的语族仅存的两支。目前,拉脱维亚人总人
  • 叶啮虫科叶啮虫科(学名:Psyllipsocidae),又名裸啮虫科、跳啮科,是昆虫纲啮虫目之下的一个科,含4属。根据Catalogue of Life、Dyntaxa 及TaiBIF,本科包括下列各物种: .mw-parser-output table
  • 佛朗哥部队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独裁时期(西班牙语:Dictadura de Francisco Franco)是指西班牙历史上1939年-1975年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实行独裁统治的时期。该时期西班牙的正式国号为西班牙
  • 伶盗龙亚科伶盗龙亚科(学名:Velociraptorinae),是驰龙科的一个亚科,化石主要发现于北半球。白垩纪早期的化石,主要发现于美国。白垩纪晚期的化石,主要发现于中国、蒙古、罗马尼亚。已知年代最
  • 马哈拉施特拉邦马哈拉施特拉邦(马拉提语:महाराष्ट्र,印地语:महाराष्ट्र,拉丁字母转写:mahārāṣṭra),位于印度中部,西邻阿拉伯海,与印度卡纳塔克邦、特伦甘纳邦、果阿邦、古吉
  • 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英文简称“PKUHSC”,是北京一所以医药卫生为主的高等院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原名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5月4日并入北京大学。北医前身是国立
  • 东马来西亚东马(马来语:Malaysia Timur),是马来西亚位于婆罗洲的北半部领土,由沙巴、砂拉越及纳闽组成,面积占全国6成(200,657平方公里)余,但人口仅占全国2成。地理上,东马西马的位置被南海所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