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玉

✍ dations ◷ 2025-05-18 10:08:41 #1914年出生,2010年逝世,台湾新教徒,语言最后使用者,埔里人,巴宰族人,潘姓

潘金玉(1914年7月21日-2010年10月24日),居住在台湾南投县埔里镇,是台湾最后一位全然精通巴宰语的巴宰族耆老,也是全球最后一位全然精通巴宰语者。 族人尊称她为 tata(达达、巴宰语:阿姨)、或称 apu(阿嬷/ama)。

潘金玉出生于日治时期的乌牛栏部落(爱兰),父母亲均使用巴宰语。之后送至蜈蚣仑部落给噶哈巫族人作养女,养父母均讲噶哈巫语。另因时代背景与平埔族汉化,本人也精通台湾闽南语与日语以及普通汉语。

据噶哈巫族人 Bauke Dai'i 的田野调查结果,由于潘金玉在噶哈巫族部落长大,因此其巴宰语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有受到噶哈巫语的影响。

由于少有人能用流利的巴宰语与之对话,故数十年来日常生活都使用闽南语。 潘金玉耆老用闽南语说:“…跟我的伴(已往生)讲(巴宰语)!如果我老伴有来(在梦中)。跟我一样(同辈)四个(人)都没有了(已往生)。剩我一个(人)、剩我一个(人)!这样子而已,要跟谁讲(巴宰语)!…”。

潘金玉耆老生前全力投入巴宰语的语言复兴运动。她亦参予编纂过《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语文学习领域 原住民语》、其中主编《巴宰语学习手册第(1-9)阶》。于2001年潘金玉耆老已协助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李壬癸院士、及日籍学者土田滋编纂成《巴宰语词典》。

这几年来在潘金玉耆老与巴宰族人、及专家学者的努力下至2010年,小孩加大人至少有10多人会说巴宰语。

潘金玉耆老于2010年10月24日在埔里基督教医院逝世,享寿96岁,她的逝世直接导致巴宰语宣告灭亡

相关

  • 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英文: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heartburn reflux,缩写:GERD),或称作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倒流等,是指胃酸(有时加上十二指肠液)长期不正常地向上反流进入食道甚至
  • 京都大学坐标:35°1′34″N 135°46′51″E / 35.02611°N 135.78083°E / 35.02611; 135.78083京都大学(日语:京都大学/きょうとだいがく Kyouto daigaku;英语译名:Kyoto University),简称
  • 失效率失效率(英语:Failure rate),也称故障率,是一个工程系统或零件失效的频率,单位通常会用每小时的失效次数,一般会用希腊字母λ表示,是可靠度工程中的重要参数。系统的失效率一般会随着
  • T1T1、T01、T.1或T-1可能指:铁路机车地铁列车通勤铁路铁路车次有轨电车
  • 1887年黄河大水1887年9月,河南郑州发生黄河决口,流入贾鲁河、淮河,豫东、皖北受灾严重,1889年1月合龙,死亡超过200万人,用款千万两。此次灾难是人类有历史记录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之一。
  • 凯巴布凯巴布国家森林(英语:Kaibab National Forest)占地1.6 × 106英亩(6,500平方千米),位于亚利桑那州中北部,标志着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北缘、南缘。它分为三个大区:北凯巴布巡逻区(North
  • 双输双输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指参与博弈的各方无论怎样都必然有所损失而且都不会得益。双输的情况多数都是不能避免或不可预防的。强制被动及囚徒困境都可能引起双输。
  • 附肢骨骼附肢骨骼是脊椎动物的骨骼的一部分,由支撑附肢的骨骼组成。附肢骨骼包含组成四肢、胸带和骨盆的骨骼。人体骨架的 206 块骨头中,有126块属于附肢骨骼。附肢骨骼通过软骨内成骨
  • 1号国道 (柬埔寨)1号国道是柬埔寨一条国家级公路,西起首都金边,越湄公河,东至柴桢省、越南边境上的巴域口岸,全长167.1公里。公路在莫尼旺大桥与2号国道相交,在巴域与越南22公路相接。是泛亚公路1
  • 孟加拉苏丹国孟加拉苏丹国,是指中世纪五个在孟加拉半独立王朝。首先是苏丹法赫尔丁·穆巴拉克·沙阿,1338年从德里苏丹国独立和自封苏丹。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中,由来自突厥,孟加拉,阿拉伯,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