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玉

✍ dations ◷ 2025-08-13 01:39:20 #1914年出生,2010年逝世,台湾新教徒,语言最后使用者,埔里人,巴宰族人,潘姓

潘金玉(1914年7月21日-2010年10月24日),居住在台湾南投县埔里镇,是台湾最后一位全然精通巴宰语的巴宰族耆老,也是全球最后一位全然精通巴宰语者。 族人尊称她为 tata(达达、巴宰语:阿姨)、或称 apu(阿嬷/ama)。

潘金玉出生于日治时期的乌牛栏部落(爱兰),父母亲均使用巴宰语。之后送至蜈蚣仑部落给噶哈巫族人作养女,养父母均讲噶哈巫语。另因时代背景与平埔族汉化,本人也精通台湾闽南语与日语以及普通汉语。

据噶哈巫族人 Bauke Dai'i 的田野调查结果,由于潘金玉在噶哈巫族部落长大,因此其巴宰语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有受到噶哈巫语的影响。

由于少有人能用流利的巴宰语与之对话,故数十年来日常生活都使用闽南语。 潘金玉耆老用闽南语说:“…跟我的伴(已往生)讲(巴宰语)!如果我老伴有来(在梦中)。跟我一样(同辈)四个(人)都没有了(已往生)。剩我一个(人)、剩我一个(人)!这样子而已,要跟谁讲(巴宰语)!…”。

潘金玉耆老生前全力投入巴宰语的语言复兴运动。她亦参予编纂过《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语文学习领域 原住民语》、其中主编《巴宰语学习手册第(1-9)阶》。于2001年潘金玉耆老已协助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李壬癸院士、及日籍学者土田滋编纂成《巴宰语词典》。

这几年来在潘金玉耆老与巴宰族人、及专家学者的努力下至2010年,小孩加大人至少有10多人会说巴宰语。

潘金玉耆老于2010年10月24日在埔里基督教医院逝世,享寿96岁,她的逝世直接导致巴宰语宣告灭亡

相关

  • 乳头瘤病毒科乳头瘤病毒科(Papillomaviridae)是双链DNA病毒的一科,该类病毒会导致肿瘤,但大多情况不会成为癌症,仅有少数种类会导致子宫颈癌。下有一属:医学导航: 病毒病病毒(蛋白质)/分类cutn
  • 乔·鲁特肯豪斯乔·鲁特肯豪斯(英语:Joe Lutkenhaus,1947年4月24日-),美国微生物学家、分子遗传学家和堪萨斯医学中心大学的免疫学家。鲁特肯豪斯生于艾奥瓦州迪科拉,1969年获得艾奥瓦州立大学学
  • 安德鲁·怀尔斯安德鲁·约翰·怀尔斯爵士,KBE,FRS(英语:Sir Andrew John Wiles,英语发音:/ˈændɹuː ʤɒn waɪlz/,1953年4月11日-),英国数学家,居于美国。因证明费马最后定理,获得2016年阿贝尔奖。
  • 三明治板块南桑威奇板块,或南桑威奇微板块(英语:South Sandwich Plate),是一个微板块,位于南大西洋和南冰洋的交界处。它呈弧形,弧顶指向东方,东界以消减带和南美洲板块相邻,南界亦以消减带和南
  • 村上龙村上龙(1952年2月19日-)是一位日本的小说家、电影导演,本名为村上龙之助。村上龙出生于日本长崎县佐世保市。在1967年他进入县立佐世保北高中就读,曾加入橄榄球队,但半年后因为无
  • 彝文彝文(彝语:ꆈꌠꁱꂷ,nuosu bburm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
  • 智利毛皮海狮(A. philippii)智利毛皮海狮(学名:Arctocephalus philippii)主要分布于智利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是鳍足亚目中体型第二小的物种,16世纪发现。
  • 菩萨菩萨具名菩提萨埵(梵语:बोधिसत्त्व,bodhisattva;巴利语:बोधिसत्त,bodhisatta),意译为道心众生、觉有情、开士等。菩提是佛道,萨埵是众生,众生发心求入佛道名菩萨。
  • 大花龙脑香大花龙脑香(学名:)是龙脑香科龙脑香属的一个分布很广的物种。大花龙脑香是个中型常绿乔木,可以生长到45米高,直径将近2米。无明显板根,树皮通常是平滑的,也是白色的。叶子是卵圆形,
  • 哈迪·霍斯罗沙希赛义德哈迪·霍斯罗沙希(波斯语:سید هادی خسروشاهی‎;1939年-2020年2月27日)是伊朗的神职人员和外交官,2020年2月27日病逝于德黑兰。霍斯罗沙希是库姆神学院(英语:Q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