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玉

✍ dations ◷ 2024-09-20 09:03:21 #1914年出生,2010年逝世,台湾新教徒,语言最后使用者,埔里人,巴宰族人,潘姓

潘金玉(1914年7月21日-2010年10月24日),居住在台湾南投县埔里镇,是台湾最后一位全然精通巴宰语的巴宰族耆老,也是全球最后一位全然精通巴宰语者。 族人尊称她为 tata(达达、巴宰语:阿姨)、或称 apu(阿嬷/ama)。

潘金玉出生于日治时期的乌牛栏部落(爱兰),父母亲均使用巴宰语。之后送至蜈蚣仑部落给噶哈巫族人作养女,养父母均讲噶哈巫语。另因时代背景与平埔族汉化,本人也精通台湾闽南语与日语以及普通汉语。

据噶哈巫族人 Bauke Dai'i 的田野调查结果,由于潘金玉在噶哈巫族部落长大,因此其巴宰语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有受到噶哈巫语的影响。

由于少有人能用流利的巴宰语与之对话,故数十年来日常生活都使用闽南语。 潘金玉耆老用闽南语说:“…跟我的伴(已往生)讲(巴宰语)!如果我老伴有来(在梦中)。跟我一样(同辈)四个(人)都没有了(已往生)。剩我一个(人)、剩我一个(人)!这样子而已,要跟谁讲(巴宰语)!…”。

潘金玉耆老生前全力投入巴宰语的语言复兴运动。她亦参予编纂过《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语文学习领域 原住民语》、其中主编《巴宰语学习手册第(1-9)阶》。于2001年潘金玉耆老已协助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李壬癸院士、及日籍学者土田滋编纂成《巴宰语词典》。

这几年来在潘金玉耆老与巴宰族人、及专家学者的努力下至2010年,小孩加大人至少有10多人会说巴宰语。

潘金玉耆老于2010年10月24日在埔里基督教医院逝世,享寿96岁,她的逝世直接导致巴宰语宣告灭亡

相关

  • 南京人南京人,或称南京直立人和南京猿人,1990年代出土于南京汤山葫芦洞的南京人化石地点。目前有两例复原的南京猿人头骨。“南京猿人I号头骨”,为有病的成年女性,距今约58~62万年。“
  • 罗伯特·魏泰克罗伯特·H·魏泰克(英语:Robert Harding Whittaker, 1920年12月27日-1980年10月20日),著名的美国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他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五界系统,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
  • 活机器活机器(Living Machines)又称活的机器、生活机器或生命机器,它是一种废水处理的设计形式,以模仿湿地的清洁功能。他们是密集的生物修复系统,也可以产生有益的副产物,如甲烷煤气,食
  • 尼柯耶上座部佛教巴利圣典尼柯耶(巴利文与梵语:Nikāya),原义是收集、集合、分类、群体等。在上座部佛教中,用来称巴利藏中的经藏部分,相当于汉传佛教中的阿含经(āgama)。在部派佛教中,上
  • 圣托玛斯大学圣多默(皇家)大学(英文:Pontifical and Royal 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 或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或 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 (UST),他加禄文:Unibers
  • 北美短叶松北美短叶松(学名:Pinus banksiana),又名班克松、短叶松,是松科松属的植物。原产北美,现在中国大陆的青岛、庐山、抚顺、熊岳、南京、北京等地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 静物摄影静物摄影(Still life photography)是拍摄无生命主题的一种摄影类型,通常是一小组对象。它是摄影对静物艺术风格的应用。一个例子是食品摄影。与其他摄影类型相比,这种类型给了摄
  • 欧威欧威(1937年9月16日-1973年12月1日),本名黄煌基,台南人,台湾的电影演员。欧威于1937年出生在台湾台南州新化郡新化街(今台南市新化区),高中毕业后即进入影坛,曾担任过华兴片厂场记、摄
  • 辛德曼堡战役参数所指定的目标页面不存在,建议更正成存在页面或直接建立下列一个页面(建立前请先搜寻是否有合适的存在页面可以取代):阿肯色波斯特战役(Battle of Arkansas Post),或称辛德曼堡
  • 缈子偶素缈子偶素或称缈子素是一个由反缈子和电子构成的奇异原子,符号为Mu或 μ+e−,由Vernon W. Hughes于1960年发现,在缈子偶素两微秒的半衰期中,科学家已经可以合成氯化缈子偶素(Mu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