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鲨

✍ dations ◷ 2025-07-01 11:24:08 #IUCN濒危物种,象鲛属,1765年描述的鱼类

姥鲨(学名:),又名象鲨、象鲛,是象鲛科及象鲛属中唯一的一个物种。它是仅次于鲸鲨的世界上第二大鱼类。象鲛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海洋。它们游动缓慢,一般都没有危害及依靠浮游生物为饵料的。

就像其他的大型鲨鱼,象鲛正面临灭绝的危险,原因是其低繁殖及过分捕鱼,以供应世界各地对鱼翅、鱼肉及器官的需求。

象鲛是象鲛科中的唯一成员。它的学名是由Johann Ernst Gunnerus于1765年就一个在挪威发现的标本而起的。属名是来自希腊文的“海怪”或“鲸鱼”及“鼻子”的意思,种小名则是拉丁文“最大”的意思。它曾被分类在角鲨属中,如、、及。它们亦被命名为、、及。

象鲛是海岸至远洋带的鲨鱼,分布在世界各地北面至温带近大陆棚的海域。它们适应水温介乎8至14℃。它们很多时会游近岸边或进入海湾之中。它们会跟随浮游生物在水体中的浓度,所有很多是在水面可以见到它们。它们经常的迁移,会季节性的出现在某些地区。

象鲛是已知最大的鲨鱼之一,仅次于鲸鲨。一般的象鲛体长可达6米,偶尔能见超过8米个体甚至超过9至10米的个体,但近年过度捕鱼后,如此体型的标本则已很罕见。最大的象鲛标本是于1851年被发现缠在加拿大芬迪湾的鲱鱼网中。据称其长度达12.27米,重19吨。在挪威亦曾有报导超过12米长的象鲛,不过其真实性则尚有存疑。台湾花莲在2004年亦曾捕获过长约12米体重6.2吨的个体。

象鲛有鼠鲨目一般的体形,曾被误认为大白鲨。这两种鲨鱼其实很易分辨,象鲛有一个像巨穴般的颚(达1米阔,在摄食时会保持张开)、较长及明显的鳃裂(差不多环绕整个头部,且有更完善的鳃耙)、眼睛较细及平均腰围较幼。大白鲨则有像匕首的大牙齿,而象鲛的牙齿则呈钩状,约只有5至6毫米。象鲛只有上颚的首3至4列及下颚的6至7列牙齿是有功用的。它们在行为上亦有所差异。

象鲛的尾柄有很多龙骨,皮肤布满盾鳞及一层黏液,鼻端很尖及尾鳍呈半月形。体型较大的象鲛可以拍动背鳍。象鲛身体呈很多不同的颜色,一般背部都是深褐色至深蓝或黑色,腹部则呈暗白色。很多时在它们身上都会发现有伤痕,可能是受八目鳗或雪茄鲛的袭击。象鲛的肝脏,占体重的25%及差不多整个腹腔的长度,相信在它们控制浮沉及长期储存能量中有重要的作用。

雌性的象鲛只有右边的卵巢是仍有效用的,这是在鲨鱼中特有的特征。

象鲛是被动的滤食性动物,从每小时2,000吨或500立方米海水中滤食浮游生物、细小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不像巨口鲨及鲸鲨,象鲛不会主动的追寻猎物,但它们有大的嗅球可以引导正确的方向。与其他大型的滤食性动物不同,象鲛依赖在游动时推入鳃中的海水,而巨口鲨及鲸鲨则可以吸或泵海水入鳃中。

过去由于冬季浮游生物减少,以及在冬季捕获了数只没有鳃耙的个体,人们一度认为象鲛有冬眠习性。然而最近的研究证实象鲛不会冬眠,且是全年活动的。在冬天,象鲛会潜入更深的地方(水深约900米),滤食深海浮游生物。卫星追踪器确认象鲛在冬天会游超过几千公里来寻找浮游生物。象鲛亦会不断舍弃及更新它们的鳃耙,而非只在一短时间内进行。

象鲛会在或近水面张开口及竖起鳃耙来摄食。它们游动得很缓慢,摄食时就只有2节,也不会像大白鲨般躲避船只。它们对人类没有害,也不会受鱼饵所诱。

姥鲨一般是雌雄分开成群活动,一群只有3至4条,但也有报导见到多达成100只的群体。它们群体活动相信是根据视觉的,纵然它们的眼睛很小但却是发展完好的,已知它们是透过视觉来观察可能是误认为同种的船只。雌性是在浅水区域分娩的。

只有很少捕猎象鲛的猎食者,已知的有杀人鲸及鼬鲛会猎食象鲛。八目鳗亦经常被象鲛所吸引,纵然它们未必能割开象鲛的厚皮。

虽然象鲛很大及缓慢,但它们仍然可以跃出水面。它们这种动作可能是为了驱逐寄生动物或共生物。不过对象鲛跃动仍有质疑,因为它们最高的速度每小时就只有4里,且在受到鱼叉的攻击亦未有这样的行为。

象鲛是卵胎生的,生长中胚胎会依赖卵黄,而由于没有胎盘连接,它们后来会吃未受精的卵子。妊娠期相信超过1年,有可能是2至3年,每胎的数目不明但很少,出生的幼鲨只有1.5至2米长。过往只有一只怀孕的象鲛被捉,它就怀有6只未出生的幼鲨。象鲛一般在初夏交配,雌性象鲛会游往浅水区在夏末分娩。

象鲛约在6至13岁及身长4.6至6米时会达至性成熟。繁殖期约2至4年。

象鲛那些几乎没有作用的牙齿在交配时可以稳定雄性的身体。

由于象鲛的速度很慢、不具攻击性及过往数量的丰富,在历史上是渔业的主要收获。它们在商业上有广泛的用途:身体可以作为食物及鱼粉,鱼皮作为皮革,有高角鲨烯成分的肝脏可作为鱼肝油。

由于象鲛的数目严重下降,在很多国家现正受保护及限制其货物的贸易。它们在英国、马耳他、科罗拉多州及美国的海湾与大西洋都受到完全的保护。在新西兰目标捕猎象鲛是犯法的。船只及潜水员接近象鲛是可以接纳的,故在一些象鲛普遍出没的地区,这些活动成为了吸引旅客的招徕。

过往曾发现的大型神秘海洋生物尸体最初都被认为是属于大海蛇或蛇颈龙类的,但在斯特龙塞怪兽及瑞洋丸的个案中,后来发现相信是属于分解了的象鲛尸体。因为它的脊椎软骨系统前端支撑鳃裂的结构腐烂脱落后,看起来就像蛇颈龙的颈子。

相关

  • 斯多葛主义斯多葛主义(英语:Stoicism),斯多葛又译斯多噶或斯多亚,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思想流派,哲学家芝诺于公元前3世纪早期创立,在雅典时他常“在门廊”(希腊语发音为斯多噶)讲学,传人有克雷安德
  • 当费尔-罗什罗广场当费尔-罗什罗广场(法语:Place Denfert-Rochereau,曾经称为Place d'Enfer)位于法国巴黎十四区蒙帕纳斯(Montparnasse)地区7条道路的交汇处:拉斯帕伊大道(Boulevard Raspail)、阿拉贡
  • 安吉尔拉尔夫·诺曼·安吉尔爵士(Sir Ralph Norman Angell,1872年12月26日-1967年10月7日),英国演讲家、作家、英国工党国会议员,于1934年获得1933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 石门区坐标:25°17′25″N 121°34′07″E / 25.290412°N 121.568491°E / 25.290412; 121.568491石门区是台湾新北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为一个滨海的小渔里,也是台湾最北端的行政区,
  • 盂兰盆节盂兰盆节(日语:お盆/おぼん Obon)是日本的传统节日,即当地的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或简称御盆节。日本在飞鸟时代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盂兰盆节,后来与当地民俗结合,具有独特的庆祝方式
  • 林肯·斯蒂芬斯林肯·斯蒂芬斯(Lincoln Steffens1866年4月6日-1936年8月9日),美国记者,作家。斯蒂芬斯于1866年4月6日出生于旧金山,并在加州沙加缅度长大。他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并就学于军校。
  • 乳或称乳汁,俗作奶,是一种哺乳类(包括单孔目)雌性动物(有时为雄性)乳腺的分泌物,也是哺乳类特有的能力之一。它营养丰富,色白、不透光,主要功能是在幼儿能够自行消化其他食物(即断奶)之
  • 臧爱亲臧爱亲(360年-408年3月12日),南朝宋武帝刘裕之妻。东莞郡人。祖父臧汪,字山甫,任尚书郎。父亲臧俊,字宣乂,郡功曹。后适高祖,生会稽宣长公主刘兴弟。义熙四年正月甲子(408年3月12日),臧
  • 锺相锺相(11世纪?-1130年),南宋初期洞庭湖地区民变领袖。原是荆湖北路鼎州(今湖南常德市)的一个小商人。北宋末年,锺相在洞庭湖一代传播一种巫教(可能是摩尼教),仿照王小波、李顺、提出“
  • 伊丽莎白·多尔伊丽莎白·多尔(英语:Elizabeth Dole,1936年7月29日-),美国共和党籍政治人物、作家。她曾在罗纳德·里根与乔治·H·W·布什政府中任职,并担任过联邦参议员。多尔毕业于杜克大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