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牛稠子文化
✍ dations ◷ 2024-12-22 20:05:28 #牛稠子文化
牛稠子遗址是台湾南部重要的遗址之一,该遗址位于台南台地东南侧、台糖虎山农场虎子山四周,恰在原虎山路、文华路二段交会处四周之区域。现今隶属于台南市仁德区成功里。该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牛稠子文化晚期类型。牛稠子遗址发现于台湾日治时期1938年4月由车路墘糖厂(今仁德糖厂)职员萩原直哉于糖厂宿舍北侧约500米之东侧斜坡处发现,其后萩原氏与当时台南第一高等教师国分直一、翁长林正再次调查确认 。从日治时期至国民政府迁台后,牛稠子遗址经历了地表调查和各项试掘计划。由不同的单位负责,但都缺少整合性的调查研究,以近期2013年的牛稠子范围、内涵调查研究及文化资产价值评估计划,最为全面且详细厘清牛稠子遗址的相关文化内涵及文化类缘。1960年林朝棨先生针对西南平原地区进行贝冢调查、1975年宋文薰先生等地表调查、1976、1991年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试掘、1980年全省重要史迹勘查与整修建议─考古遗址与旧社部分调查、1992年台湾地区重要考古遗址初步评估第一阶段研究计划、2012年仁德文华二段与2号计划道路叉口牛稠子遗址抢救计划、2013年牛稠子范围、内涵调查研究及文化资产价值评估计划等,而总发掘面积至今共约569.5平方米。牛稠子遗址属于砂质堆积透水性佳,保存环境不佳,有机性遗物难以保存下来。惟一定年资料为1976年试掘所得之贝冢中之贝壳标本,测得的原始定年资料来为3525±70B.P. 偏牛稠子文化晚期。根据南科园区内的考古资料牛稠子文化大致可区分为锁港期(距今约4,200-3,800年)、以及牛稠子期(距今约3,800-3,300年)。另外牛稠子遗址的文化层平均厚约50公分,最后文化层可达100公分,相较于前时期大坌坑文化的遗址聚落规模更大,这显示了人群长期居住于此地。牛稠子遗址的生态遗留多属于潮间带的贝种,因此可以推断距离海岸线应不致太远。工具方面出土石器以开垦用斧锄形器数量最多,也有少量石刀等收割用具。大量的打剥石片、磨石器等显示石器加工应是在当地进行。陶器工艺高度发展,质地主要以红褐色陶,大部分夹砂,少部分为泥质陶。橄榄石玄武岩制成的斧锄形器、犁形器的出土显示与澎湖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相关
- 基因污染基因污染(英语:Genetic pollution)指对原生物种基因库非预期或不受控制的基因流动。长期以来,保护生物学以及自然保护提倡者用基因污染这一术语来形容从家养的、野生的、非本土
- 支架支架(Stent)是一种应用于植入型外科手术的管状器具,以治疗体内病变的管道例如血管、食道或输尿管等,恢复管道的正常运输功能。支架一般是永久或半永久植入于患者体内,但亦可以意
- 闪电战闪电战(英语:Lightning War,德语: Blitzkrieg 帮助·信息)又称闪击战,是一种军事学说,采用移动力量迅速地出其不意地进攻,以避免敌人组织起防御线。它脱胎于19世纪普鲁士参谋部的战
-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俄语:Кабарди́но-Балка́р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罗马化:Kabardino-Balkarskaya Respublika;卡巴尔达语:Къэбэрдей-
- 伏尔加联邦管区伏尔加联邦管区(俄语:Приволжски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округ,罗马化:Privolzhsky federalny okrug)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东南部,是目前俄罗斯的8个联邦管区之一
- 返祖返祖现象(atavism)是指个别生物体出现了其祖先所具有的性状的现象。返祖现象在很多物种中都有发生,如双翅目昆虫的后翅已经退化为平衡槌,但偶尔会出现有两对翅膀的个体;家养的鸡
- 尿路泌尿系统(英语:Urinary system),有时也归类于排泄系统(英语:Excretory system)(Excretory system)的一部分,负责尿液的产生、运送、储存与排泄。人类的泌尿系统包括左右两颗肾脏、左右
- 2度视场星系红移巡天2度视场星系红移巡天 (Two-degree-Field Galaxy Redshift Survey),或2dF、2dFGRS是天文学在1997年至2002年4月11日之间使用AAO天文台的3.9米AAO望远镜进行的红移巡天观测。史
- 嗅器嗅觉受器(Olfactory receptors)或称嗅觉受体、嗅觉感受器、嗅觉接受器与嗅器,是感觉受器的一种,在鼻腔上部。接受来自外界的化学刺激。每个嗅觉细胞只有一种嗅觉受器,可以接受一
- 123年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