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牛稠子文化
✍ dations ◷ 2025-02-23 07:37:26 #牛稠子文化
牛稠子遗址是台湾南部重要的遗址之一,该遗址位于台南台地东南侧、台糖虎山农场虎子山四周,恰在原虎山路、文华路二段交会处四周之区域。现今隶属于台南市仁德区成功里。该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牛稠子文化晚期类型。牛稠子遗址发现于台湾日治时期1938年4月由车路墘糖厂(今仁德糖厂)职员萩原直哉于糖厂宿舍北侧约500米之东侧斜坡处发现,其后萩原氏与当时台南第一高等教师国分直一、翁长林正再次调查确认 。从日治时期至国民政府迁台后,牛稠子遗址经历了地表调查和各项试掘计划。由不同的单位负责,但都缺少整合性的调查研究,以近期2013年的牛稠子范围、内涵调查研究及文化资产价值评估计划,最为全面且详细厘清牛稠子遗址的相关文化内涵及文化类缘。1960年林朝棨先生针对西南平原地区进行贝冢调查、1975年宋文薰先生等地表调查、1976、1991年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试掘、1980年全省重要史迹勘查与整修建议─考古遗址与旧社部分调查、1992年台湾地区重要考古遗址初步评估第一阶段研究计划、2012年仁德文华二段与2号计划道路叉口牛稠子遗址抢救计划、2013年牛稠子范围、内涵调查研究及文化资产价值评估计划等,而总发掘面积至今共约569.5平方米。牛稠子遗址属于砂质堆积透水性佳,保存环境不佳,有机性遗物难以保存下来。惟一定年资料为1976年试掘所得之贝冢中之贝壳标本,测得的原始定年资料来为3525±70B.P. 偏牛稠子文化晚期。根据南科园区内的考古资料牛稠子文化大致可区分为锁港期(距今约4,200-3,800年)、以及牛稠子期(距今约3,800-3,300年)。另外牛稠子遗址的文化层平均厚约50公分,最后文化层可达100公分,相较于前时期大坌坑文化的遗址聚落规模更大,这显示了人群长期居住于此地。牛稠子遗址的生态遗留多属于潮间带的贝种,因此可以推断距离海岸线应不致太远。工具方面出土石器以开垦用斧锄形器数量最多,也有少量石刀等收割用具。大量的打剥石片、磨石器等显示石器加工应是在当地进行。陶器工艺高度发展,质地主要以红褐色陶,大部分夹砂,少部分为泥质陶。橄榄石玄武岩制成的斧锄形器、犁形器的出土显示与澎湖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相关
- 发热 (消歧义)发热可能指下列身体症状:发热也可能指其他事物的发热、散发热能,例如:
- 显微镜显微镜泛指将微小不可见或难见物品之影像放大,而能被肉眼或其他成像仪器观察之工具。日常用语中之显微镜多指光学显微镜。放大倍率和清析度(聚焦)为显微镜重要因素。显微镜是在
- 秩父宫雍仁亲王秩父宫雍仁亲王(日语:秩父宮雍仁親王/ちちぶのみや やすひとしんのう Chichibu-no-miya Yasuhito Shinnō */?、1902年6月25日-1953年1月4日),是大正天皇和贞明皇后的第二皇子,幼
- 结石结石指人或其他动物在体内器官空腔或导管腔中形成的块状固体物。常见的结石有肾结石、胆结石、肝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结膜结石、唾液线结石等。结石的常见成分为钙
- 善恶善(古希腊语:ἀγαθὸν,拉丁语:bonum,英语:goodness),是宗教、哲学、伦理学等范畴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例如“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善”与“恶”相反。善的含义接近于道德
- 林地疏林是一个植被主要为树木的土地,疏林为森林的一种,和森林的不同处在于两者的树冠。在森林中,大部分的树冠都是相连的。因此,阳光不能轻易的到达地面;疏林则容许阳光透入地面,但仍
- 国体国体,指国家的形式。国家在政治权力组成与分配方面的体制。
- 智神星智神星(英语、拉丁语:Pallas),小行星序号是2 智神星(2 Pallas),是人类继谷神星(小行星带中唯一的矮行星)后所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估计质量是小行星带的7%。智神星直径为544千米(338英
- 望诊望诊是四诊之一,医生运用视觉观察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迹象,以了解诊视对象身体状况的方法。望诊在四诊中形成和发展最早,内容有望人的精神状态、面部色泽、形体动态、舌象
- 按揭抵押(mortgage),是指提供私人资产(不论是否为不动产)作为债务担保的动作,多发生于购买房地产时银行借出的抵押贷款或在典当商折现非不动产的物品。抵押常在银行或地产界使用。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