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姆河战役

✍ dations ◷ 2025-11-28 10:13:04 #索姆河战役

大英帝国 约420,000人

相关条目

索姆河战役(英语:Battle of Somme,法语:Bataille de la Somme,德语:Schlacht an der Somme)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7月1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双方伤亡共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于实战中使用坦克。

这场战役是协约国在1916年总战略进攻计划的一部分。计划拟定的内容是:在福煦将军的统一指挥下,法国埃米勒·法约尔将军的第6军团和英国亨利·罗林森(英语:Henry Rawlinson, 1st Baron Rawlinson)将军的第4军团,负责突破囤驻在富科库尔、埃比泰讷地区的德国弗里茨·冯·贝卢(英语:Fritz von Below)将军之第2军团的防御阵地;并运用骑兵兵团向法军负责的佩罗讷、莫伯日和英军负责的巴波姆、康布雷等地打开突破口。英、法联军共有32个步兵师和6个骑兵师,2189门火炮、迫击炮,约300架飞机;德国第2军团则有43个步兵师,356门火炮、迫击炮和245架飞机。德军防御由3道阵地组成,全纵深为7至8公里。

1916年6月24日,英军经过充足的准备下,先出动了约1400门火炮,对德军阵地进行一周的的猛烈炮击(6月24日—7月1日),共发射了约150万发炮弹。英军希望透过炮火轰击,达到消灭德军战壕的目的。但事实上德军只有些微死伤,炮火不足以摧毁战壕,其中约1000门是野战炮,对战事并无多大作用。。7天的炮击,虽然几乎完全摧毁德军第一阵地,部分摧毁第二阵地,但失去了进攻作战在战术上应保持的主动性。

7月1日,英国第4军团从马里库尔至埃比泰恩25公里正面向巴波姆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由英国第3军团第7军在其左翼掩护;法国第6军团从罗西耶尔以北索姆河两岸向佩罗讷方向实施辅助突击。当日,法军和英军右翼突破德军第一道阵地,但英军左翼为德军壕沟阵地所阻。英军采用密集队形突击, 遭德军MG-08的强大火力杀伤,损失近57,000人。

7月2—3日,英军右翼和法军攻占德军第二道阵地,法军一度占领巴尔勒、比阿什等德军防御要地。此后数日,由于德军投入预备部队以及英、法联军本身在突破战术和指挥调度方面存在着严重缺点(对各地区的突击规定繁琐,限制了军队的主动性等),以致推进缓慢。

7月19日,德军指挥部又投入新一波预备部队,为便于指挥,将第2军团分编为由贝洛将军指挥的第1军团和加尔维茨将军指挥的第2军团。并在防御上加长纵深,构筑了补充防御地区。

7月中旬,英、法联军仅向前推进数公里,未达成作战的预期目标。而又损失了不少部队

7月底至8月中旬,英、法联军将其部队增强至51个师、飞机增加至509架;而德军增加到31个师、飞机增到300架,由于作战的迟缓、胶着,遂转变成为消耗战。

9月3日起,法国米舍莱(英语:Joseph Alfred Micheler)将军的第10军团、英国高福(英语:Hubert Gough)将军的第5军团分别投入战斗,战场正面范围扩大到50公里宽的战线。德军增强至40个师,又不停加强阵地的防御工事。因此英、法军队的推进速度平均每昼夜仅有150至200米。

9月15日,英军第一次使用新式兵器——Mark I 坦克(共49辆坦克,实际参战仅18辆),配合步兵进攻,推进了4至5公里。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对守备方的德国步兵产生了心理震撼,使他们放弃阵地不战自退。但由于坦克的技术与装备尚未完善,加上战线宽广(10公里18辆坦克),仍然没有达成打开突破口的作战目标。战术层级的运用成功并未能引导作战胜利。虽然英军后来又使用了两次坦克,同样收效不大,倒让德军开始学习如何对付敌方这个庞然巨物。

进入秋季后,气候开始恶化,由于阴雨连绵、道路泥泞,战斗渐渐平息,到了11月完全停止,英、法两国的作战计划宣告失败。

在战史上的评论是: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伤亡皆极为惨重的典型壕沟战。不论是双方所投入的兵力、兵器,都是本次大战中最多的。英军投入作战兵力有54个师,法军有32个师,德军则为67个师。战役结束时,英、法联军伤亡794,000人,郤未能突破德军防御,仅推进5—12公里。德军则损失538,000人。德国虽然失去240平方公里的壕沟阵地,却成功阻截了协约国的战略计划。但协约国在西南战线的胜利仍使得战局的主导权逐渐从德国移向协约国。

至于用兵学方面的检证是:在正面狭窄的地段上,接连实施多次步兵突击来突破敌阵的战术,成效不大,而且极有可能耗损巨额兵力。此外,这场战役促使其他强权国家开始装备坦克等类型的阵地突破用重型器械,并发展反制这类重装备武器的兵器,从而带动并启发了战间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军工业的蓬勃发展。

在索姆河战役期间,英军的进攻方式,是利用徐进弹幕(英语:Barrage (artillery))随己方步兵推进而弹著点前移,步兵再以排成横列的方式(线式战术)进军。而在此战役,德军以机枪、火炮构成壕沟战强大的防御火力,使英军耗损大量步兵,却仍不能顺利攻占德军阵地。当时英军士兵的主要武器步枪对于德军阵地的打击有限,甚至根本无法对付德军防御时的强大火力。大部分的士兵在到达战壕前线之前就已伤亡倒下。此后英军开始尝试使用新型武器─坦克。

协约国:英国、法国、英属加拿大自治领地(英语:Post-Confederation Canada (1867–1914))、英属印度、英属新西兰自治领地、英属南非联邦、英属澳大利亚联邦(英语:Federation of Australia)

指挥官:道格拉斯·黑格

同盟国:德意志帝国

指挥官:麦斯·冯·加尔维兹(英语:Max von Gallwitz)、弗里茨·冯·贝卢(英语:Fritz von Below)

相关

  • 普拉托普拉托(意大利语:Prato)位于意大利中部,是托斯卡纳大区普拉托省的首府。人口18万多,为托斯卡纳大区第二大城市,意大利中部第三大城市,仅次于罗马和佛罗伦萨。自1950年代以来,该市接
  • 跨性别恐惧症跨性别恐惧症(英语:Transphobia)简称恐跨症,是一系列对跨性别或变性人或对性别转换的负面态度,感受或行为。它和恐同症一样,来自佛洛伊德的同性恋恐惧的术语,较有疾病科学的意味。
  • 脊柱前凸脊柱前凸(lordosis)为医学上的一个名词,用来形容脊柱向前过度弯曲。脊柱中的两个部分,分别为颈椎(cervical)和腰椎(lumbar),正常都有一定前凸的弯度,也就是说他们本来就有一定向前的凸
  • 法国共和国卫队法国共和国卫队(法语:Garde républicaine)是法国的一支亲卫队,属国家宪兵管辖,主要负责政府机构的警卫工作。此外法国共和国卫队还负责保护要人及国宾。法国共和国卫队由第1步兵
  • 原则“原则”英文译为:Principle反译回来也包括“定律”、“原理”一词,是在“方法论”中我们所认知的集合范围内可以预测现象的自然规律,常是客观存在的。使用原则概念的有科学、
  • 法兰克·穆勒法兰克·穆勒(英语:Frank Muller,(1862年9月10日-1917年4月19日)),生于弗吉尼亚州,美国天文学家。大约在1885年,他加入了位于薛伦斯维尔一所新的利安德麦科明克观测所,协助哦曼特·史东
  • 郝汝松郝汝松(?-?),字茂甫,陕西延安府绥德州人,明朝政治人物。陕西乡试第四十一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二甲第四十名进士。万历二年(1574年)任直隶霸州(今河北省霸州市)知州。曾祖郝寍;祖父郝思温,寿官;父郝光,母贺氏;继母陈氏;继母刘氏。
  • 曹山本寂法融牛头宗|弘忍东山宗 – 神秀北宗禅|惠能南宗禅 – 北荷泽宗|南洪州宗|南石头宗|保唐宗惠能系曹溪南宗 – 曹山本寂(840年-901年),俗姓黄,法号本寂,谥号元证大师,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代禅宗高僧,洞山良价弟子,为曹洞宗第二祖。本寂禅师十九岁于福州福唐灵石山剃发出家,二十五岁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后前往洞山良价处参访,成为他的弟子,洞山良价将云岩禅师的《宝镜三昧》传给他。本寂禅师后来到抚州曹山(今江西省宜黄县境内)居住并教授弟子。师于天复元年(901)六月,焚香安坐而终,世寿六十二岁。僧腊
  • 卡尔沃岛坐标:.mw-parser-output .geo-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dms,.mw-parser-output .geo-dec{display:inline}.mw-parser-output .geo-non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multi-punct{display:none}.mw-parser-output .longitude,.mw-parser-output .latitude{white-space:n
  • 约翰·杜里图约翰·杜里图(John Doolittle;1950年10月30日-)是美国的一位政治人物。在1991年至2009年期间,他是加利福尼亚州第4选举区选出的美国众议院议员。他的党籍是共和党。在美国第109届国会时,他是共和党在美国众议院的副党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