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酿酒葡萄
✍ dations ◷ 2025-02-23 17:03:32 #酿酒葡萄
葡萄(学名:Vitis vinifera),又名酿酒葡萄,属于葡萄科植物。野生葡萄一般称为野生亚种(V. v. sylvestris),而培植种则是指亚种(V. v. vinifera)。驯化的是两性花,而野生亚种的是雌雄异花的,需要授粉来结果。酿酒葡萄是爬藤植物,可以高达35米,有片状的树皮;卵圆形叶子互生,3-5裂,长及阔5-20厘米,叶背光滑或微有毛茸;圆锥花序;果实是椭圆形或圆形浆果;果皮和果肉不易分离。野生葡萄直径长6毫米,呈深紫色至黑色;培植种的葡萄一般都较大,可长达3厘米,呈绿色、红色或紫色。它们一般生长在潮湿森林及河边。植株叶花序花序花ChardonnayRieslingCabernet Sauvignon酿酒葡萄原产于地中海地区、中欧及亚洲西南部(由摩洛哥及西班牙北部至德国南部及东至伊朗)特有的葡萄。现在世界大部分大洲(除了南极洲)上都有种植,包括中欧及南欧、西亚的安那托利亚、高加索及中东和中国、北非地中海岸及南非、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州、新墨西哥州、纽约州、英属哥伦比亚、墨西哥及加拿大、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及巴西、大洋洲的澳洲及新西兰。酿酒葡萄约于1亿3000万年前出现,而与人类的关系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野生葡萄是由觅食者及早期农夫采摘。几千年来,葡萄都因其医药疗效及营养价值而被采集。其历史与酒的历史紧密缠绕在一起。酿酒葡萄的葡萄籽形状及分布的驯化始于公元前3500-3000年的西南亚洲、南高加索、或黑海西岸地区。于史前或早期历史时期,其种植被扩展至旧世界的其他地方。首份记载葡萄及酒的文献是公元前3000年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及苏美尔古卷。在古埃及也有大量的象形文字记载酒是留给祭师、国务要员及法老。古希腊于米诺斯文明时期将酿酒及种植葡萄的技术引进到欧洲。赫西俄德在其《工作与时日》中清楚记载葡萄收成的情境及酿酒技术,荷马亦有很多类似的记载。希腊透过殖民将这些技术带到其他地方,如意大利。伊特拉斯坎人改进了酿酒的技术,并发展出口贸易往远离地中海盆地的地区。古罗马进一步改善伊特拉斯坎人的技术,多份文献(包括老加图的《农业志》(De Agri Cultura)、马库斯·特伦提乌斯·瓦罗(Marcus Terentius Varro)的《论农庄》(De re rustica)及维吉尔的《农事诗》(Georgics))所记载的资料到现今仍然有效。于3世纪及4世纪,罗马帝国长期的危机制造了边境地区的不稳,引致葡萄种植产量的减少,差不多只在近沿海的城市及市镇保留了种植业。于5世纪至10世纪,葡萄差不多只有在修道院种植。本笃会等将葡萄种植业向北方扩展,并在较高海拔地区也拓展葡萄园。除了宗教性的种植外,他们也为贵族种植葡萄。葡萄种植业在7世纪前的中东都是重要的经济活动,但伊斯兰的扩展则令其衰落(因伊斯兰教禁酒)。到了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葡萄种植业再次起飞。城市及市镇的人口聚集,令艺术家及商人的购买力增加,使得葡萄种植业投资亦相应增加。于文艺复兴时有很多文献都记载着以科学方式种植葡萄及酿酒,是为现今葡萄品种学的起源。葡萄随着欧洲殖民而走遍全世界,约于1600年代到达北美洲,并到达非洲、南美洲及澳洲。从北美洲原产的葡萄属出现混种,目的是对抗葡萄虫根瘤蚜。后来北美洲的砧木被广泛用在酿酒葡萄的接枝上,以抵抗葡萄虫。到了20世纪下半叶,基于微生物学、化学及葡萄品种学,种植葡萄由传统技术转移至科学方法。这种改变亦是因经济及文化的需求所致。《自然》期刊曾刊登酿酒葡萄的基因组序列。酿酒葡萄是第四种被完全序列出基因组的有花植物。这项研究有助了解植物的演化及与酒香味有关的基因。于2007年3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指她们发现了红色葡萄两种极度稀有及独立的基因突变,生产出白色的葡萄藤。若当中只有一个基因产生突变,大部分的葡萄都仍会是红色的。葡萄的使用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在伊朗北部就曾于1996年发现了7000年前的酒罍。进一步的证据显示美索不达米亚人及古埃及人都会种植葡萄及酿酒。希腊哲学家推崇葡萄的治疗效用及酿酒。中国种植酿酒葡萄及酿酒始于2世纪的汉朝,相信是从大宛入口了酿酒葡萄开始。不过在此之前,中国是使用野生的山区葡萄(如细本葡萄)来酿酒。欧洲民间医师会用葡萄藤的树汁来医治皮肤及眼睛疾病。其叶子传统上也用来帮助痔的止血、镇痛及抗炎。生葡萄也有用来治疗喉咙痛,而葡萄干则用来治疗结核及便秘和解渴。熟葡萄则用来治疗癌症、霍乱、天花、恶心、皮肤及眼睛感染,与及肾脏及肝脏疾病。现已发展出没有核的葡萄,但学者发现大部分葡萄的有益特性都是来自其种子的植物化学物质含量。将葡萄藤叶子放入肉碎、饭及洋葱中,是巴尔干半岛传统食物,称为多尔玛(dolma)。
相关
- Mushroom Observer真菌观察者(英语:Mushroom Observer)是内森·威尔逊(Nathan Wilson)于2006年成立的网站,旨在创造一个供业余真菌学摄影爱好者分享真菌照片的平台。真菌观察者是提供业余真菌爱好者
- 丝状噬菌体科丝杆噬菌体属 短杆状噬菌体属丝状噬菌体科(Inoviridae, Filamentous Bacteriophages),又译作丝杆噬菌体科,是单链DNA病毒的一科。
- 艾尔帕索艾尔帕索(西班牙语:El Paso)是美国德克萨斯州艾尔帕索县县治,位于德州极西部,隔格兰德河与墨西哥的华雷斯城相望。是该州第六大城、全国第十九大城市 (2006年估计人口为609,415)。
- LGBT权利美国对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者权益的保障随着时代发展愈趋成熟。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劳伦斯诉得克萨斯州案判决,同性恋自2003年起已为全国合法;而有关详细规定
- 起搏器心脏起搏器(英语:Pacemaker、Artificial pacemaker),又称心脏节律器,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疗器材,使用电击对于心脏的肌肉做持续与规律的刺激,以维持心脏的持续跳动。1932年,美国的生
- 宇宙微波背景宇宙微波背景(英语: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简称CMB,又称3K背景辐射)是宇宙学中“大爆炸”遗留下来的热辐射。在早期的文献中,“宇宙微波背景”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R
- 乳木果油乳木果油是由由非洲特有植物乳油木(Vitellaria paradoxa) 之坚果所榨取的植物性油脂。外观呈象牙色泽,化学成分主要由硬硬脂酸和油酸衍生的三酸甘油酯所构成。它被广泛使用于
- 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英语: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缩写:MSDS)是一个包含了某种物质相关数据的文档。 中国在2009年2月1日实施之最新国家推荐标准GB/T 16483-2008《化学品安
- 鱼眼镜头鱼眼镜头指视角接近或等于180°的镜头,视角为众多镜头之冠。这类镜头一般焦距极短,在135底片格式下,16毫米或焦距更短的镜头通常即可认为是鱼眼镜头,绝大部分的鱼眼镜头均是定焦
- 费慰梅威尔玛·坎农·费尔班克(英语:Wilma Cannon Fairbank,婚前本姓 Cannon,1909年4月23日-2002年4月4日),汉名费慰梅,是一位研究中国艺术和建筑的美国学者。其夫费正清。费慰梅生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