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酿酒葡萄
✍ dations ◷ 2025-04-25 04:31:10 #酿酒葡萄
葡萄(学名:Vitis vinifera),又名酿酒葡萄,属于葡萄科植物。野生葡萄一般称为野生亚种(V. v. sylvestris),而培植种则是指亚种(V. v. vinifera)。驯化的是两性花,而野生亚种的是雌雄异花的,需要授粉来结果。酿酒葡萄是爬藤植物,可以高达35米,有片状的树皮;卵圆形叶子互生,3-5裂,长及阔5-20厘米,叶背光滑或微有毛茸;圆锥花序;果实是椭圆形或圆形浆果;果皮和果肉不易分离。野生葡萄直径长6毫米,呈深紫色至黑色;培植种的葡萄一般都较大,可长达3厘米,呈绿色、红色或紫色。它们一般生长在潮湿森林及河边。植株叶花序花序花ChardonnayRieslingCabernet Sauvignon酿酒葡萄原产于地中海地区、中欧及亚洲西南部(由摩洛哥及西班牙北部至德国南部及东至伊朗)特有的葡萄。现在世界大部分大洲(除了南极洲)上都有种植,包括中欧及南欧、西亚的安那托利亚、高加索及中东和中国、北非地中海岸及南非、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州、新墨西哥州、纽约州、英属哥伦比亚、墨西哥及加拿大、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及巴西、大洋洲的澳洲及新西兰。酿酒葡萄约于1亿3000万年前出现,而与人类的关系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野生葡萄是由觅食者及早期农夫采摘。几千年来,葡萄都因其医药疗效及营养价值而被采集。其历史与酒的历史紧密缠绕在一起。酿酒葡萄的葡萄籽形状及分布的驯化始于公元前3500-3000年的西南亚洲、南高加索、或黑海西岸地区。于史前或早期历史时期,其种植被扩展至旧世界的其他地方。首份记载葡萄及酒的文献是公元前3000年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及苏美尔古卷。在古埃及也有大量的象形文字记载酒是留给祭师、国务要员及法老。古希腊于米诺斯文明时期将酿酒及种植葡萄的技术引进到欧洲。赫西俄德在其《工作与时日》中清楚记载葡萄收成的情境及酿酒技术,荷马亦有很多类似的记载。希腊透过殖民将这些技术带到其他地方,如意大利。伊特拉斯坎人改进了酿酒的技术,并发展出口贸易往远离地中海盆地的地区。古罗马进一步改善伊特拉斯坎人的技术,多份文献(包括老加图的《农业志》(De Agri Cultura)、马库斯·特伦提乌斯·瓦罗(Marcus Terentius Varro)的《论农庄》(De re rustica)及维吉尔的《农事诗》(Georgics))所记载的资料到现今仍然有效。于3世纪及4世纪,罗马帝国长期的危机制造了边境地区的不稳,引致葡萄种植产量的减少,差不多只在近沿海的城市及市镇保留了种植业。于5世纪至10世纪,葡萄差不多只有在修道院种植。本笃会等将葡萄种植业向北方扩展,并在较高海拔地区也拓展葡萄园。除了宗教性的种植外,他们也为贵族种植葡萄。葡萄种植业在7世纪前的中东都是重要的经济活动,但伊斯兰的扩展则令其衰落(因伊斯兰教禁酒)。到了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葡萄种植业再次起飞。城市及市镇的人口聚集,令艺术家及商人的购买力增加,使得葡萄种植业投资亦相应增加。于文艺复兴时有很多文献都记载着以科学方式种植葡萄及酿酒,是为现今葡萄品种学的起源。葡萄随着欧洲殖民而走遍全世界,约于1600年代到达北美洲,并到达非洲、南美洲及澳洲。从北美洲原产的葡萄属出现混种,目的是对抗葡萄虫根瘤蚜。后来北美洲的砧木被广泛用在酿酒葡萄的接枝上,以抵抗葡萄虫。到了20世纪下半叶,基于微生物学、化学及葡萄品种学,种植葡萄由传统技术转移至科学方法。这种改变亦是因经济及文化的需求所致。《自然》期刊曾刊登酿酒葡萄的基因组序列。酿酒葡萄是第四种被完全序列出基因组的有花植物。这项研究有助了解植物的演化及与酒香味有关的基因。于2007年3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指她们发现了红色葡萄两种极度稀有及独立的基因突变,生产出白色的葡萄藤。若当中只有一个基因产生突变,大部分的葡萄都仍会是红色的。葡萄的使用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在伊朗北部就曾于1996年发现了7000年前的酒罍。进一步的证据显示美索不达米亚人及古埃及人都会种植葡萄及酿酒。希腊哲学家推崇葡萄的治疗效用及酿酒。中国种植酿酒葡萄及酿酒始于2世纪的汉朝,相信是从大宛入口了酿酒葡萄开始。不过在此之前,中国是使用野生的山区葡萄(如细本葡萄)来酿酒。欧洲民间医师会用葡萄藤的树汁来医治皮肤及眼睛疾病。其叶子传统上也用来帮助痔的止血、镇痛及抗炎。生葡萄也有用来治疗喉咙痛,而葡萄干则用来治疗结核及便秘和解渴。熟葡萄则用来治疗癌症、霍乱、天花、恶心、皮肤及眼睛感染,与及肾脏及肝脏疾病。现已发展出没有核的葡萄,但学者发现大部分葡萄的有益特性都是来自其种子的植物化学物质含量。将葡萄藤叶子放入肉碎、饭及洋葱中,是巴尔干半岛传统食物,称为多尔玛(dolma)。
相关
- 机会感染机会性感染又名伺机性感染(英语:opportunistic infection)是指由机会性病原体引发的感染。这些病原体寄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宿主时不致病,但会在宿主出现免疫缺陷时入侵宿主
- 墨西哥湾墨西哥湾是北美洲南部大西洋的一海湾,以佛罗里达半岛-古巴-犹加敦半岛一线与外海分割。北为美国,南、西为墨西哥,东南为古巴,东经佛罗里达海峡与大西洋相连,经尤卡坦海峡与加勒比
- 黑暗时代黑暗时代在历史学中可指:
- 脉络膜脉络膜(Choroid)是位于视网膜和巩膜之间的组织,主要由色素及微细血管组成,呈暗褐色。其血管供给视网膜葡萄糖及氧气。色素则吸收眼球内多余的光,防止它们因折射和散射而干扰视细
- 牙周病学牙周病学是研究探讨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Gingiva、牙周韧带Periodontal ligament、齿槽骨Alveolar bone、牙骨质Cementum) 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
- 副作用 (消歧义)副作用,可能指:
- 东河东河(英语:East River),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市内的一条潮汐型海峡,北接长岛海湾,南接上纽约湾,将位于长岛的布鲁克林和皇后区与曼哈顿岛以及位于北美洲大陆的布朗克斯分开。过去有段时
- 海参海参,又名海鼠、海黄瓜,是海生的棘皮类动物,通常生活在水温颇低的海底,平时以过滤沙子中的杂质为食,又有海中清道夫之称。遇到危险时会吐出内脏吓阻敌人,以求自保。海参在外界某些
- M-H培养基M-H培养基(Müller-Hinton agar)是一种微生物培养基,应用于检测微生物对于抗生素的抗性。此外,这种培养基还可用于筛选奈瑟氏菌属(Neisseria)以及Moraxella(英语:Moraxella)属的物种
- 视锥细胞视锥细胞(英语:cone cell)是视网膜上的一种色觉和强光感受细胞,视细胞的一种,因树突为锥形故称。人类每只眼球视网膜大约600-700万的视锥细胞,大多分布在视网膜黄斑处,周围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