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
✍ dations ◷ 2025-04-25 09:20:07 #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
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或称澳纽美安全条约(ANZUS)是一个美国和澳洲,以及澳洲单独和新西兰联合处理太平洋地区防卫事务的安全条约,不过今日此条约被理解成在任何方面遭受攻击皆与之相关。此条约原是一个完整的三方防卫条约,但在1984年新西兰和美国对于持有核武器或是核动力驱动的美国海军船只可否进入新西兰港口起争执之后,此条约就不再适用于美国和新西兰之间,但对于任一国和澳洲之间仍然有效。在此条约之下的美澳同盟仍然完全有效,两国的国防部长经常列席年度部长级会议,美国太平洋地区总司令和澳洲参谋总长也常进行咨商,美国国务卿和澳洲外交部长每年会就条约相关事务进行会议,第17届部长级会议在2005年11月澳洲阿德莱德召开。不同于NATO,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并没有整合的防卫架构或是专属的部队,不过为了完成条约义务,澳洲和美国共同进行了许多不同活动,这包括从特遣战斗群等级到营级特殊部队训练等级的陆上和海上军事演习、派遣军官至对方军队、和装备与作战准则的标准化。两国也共同运作一些澳洲境内的防卫设施,主要是一些早期预警卫星地面台和为梯队系统网络收集东亚和东南亚讯号情报的设施。此条约签署于美国澳洲和新西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紧密合作后不久,在那段期间澳洲曾一度濒临日本帝国入侵。随着二战结束,美国渴望与日本的关系正常化,特别是因为日本不远处朝鲜战争上演正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的加入,冷战似乎会成为一场全面战争。虽然澳洲和新西兰极为不愿与日本签订可使日本重新武装的和平条约,不过两国在他们提出的三方安全协定被美国接受后终于有所松动。结果产生的就是在1951年9月1日旧金山签定的条约,并在1952年4月29日生效。此条约下所有签署国承认在太平洋地区对任何一方的攻击将危害他方的和平与安全,条约内声明“若任一方认为自己在太平洋地区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受到威胁时,各方将一同协商”。三国也誓言将维持并发展独自和共同抵抗攻击的能力。值得注意有趣事情是在签署后的30年间此条约并未引起争议,虽然新西兰和澳洲在这段期间曾派遣部队支援马来亚戒严并且随后和美国在越战一同作战。新西兰和澳洲早前曾与美国在韩战并肩作战。新西兰后来也派遣运输机、海巡机和巡防舰前往波斯湾,和少量部队、SAS部队和医疗人员前往阿富汗。另外虽然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公开质疑美国出兵的正当性,但新西兰还是派遣工程人员和部队前去伊拉克支援。在1983年,美国接触澳洲恰谈有关测试美国新一代的洲际弹道导弹MX导弹,因为美国在太平洋的测试范围不敷使用,因此希望用塔斯曼海做为目标区域。当时澳洲总理自由党的马尔科姆·弗雷泽同意为美国提供在雪梨附近的观测站做此用途,不过在1985年来自工党的新总理鲍伯·霍克(Bob Hawke)在工党左派的压力下撤销了这个提案。1985年,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的属性发生显著变化。由于新西兰内部的反核呼声高涨,而美国却是核武器国家,保障条约会员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同年法国在南太平洋群岛进行了核武器实验。随着新西兰工党在1984年大选的胜利,总理戴维·朗伊以核武器的危险性,法国在南太平洋继续核试验以及反对美国总统里根具有侵略性的对抗苏联政策为由禁止核动力的或携带核武器的船只进入新西兰港口和海域。由于美国海军拒绝确认舰艇上是否载有核武器,所有的美国海军船只实际上都被拒绝进入新西兰领海。1985年二月,新西兰因美国布坎南号驱逐舰有携带深水核炸弹的能力而拒绝了其访问要求。根据1984年大选前的民意调查,百分之五十八的民众明确反对美国军舰的访问。 1986年国防委员会做的民意调查表明新西兰居民反对核武器的比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二;百分之九十二的新西兰居民希望政府通过联合国促进核裁军;百分之八十二的居民希望扩大无核区。在和新西兰谈判失败并和澳大利亚协商后,美国宣布暂停其条约中对新西兰的义务直到美国军舰允许使用新西兰港口。同时美国宣布新西兰为“友国而非盟国”。 许多美国报纸因此在几周内都以头条批评美国内阁成员出卖盟友。 然而尽管朗伊政府的政策导致美国暂停对新西兰的义务,朗伊政府却并没有退出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1991的一次民调显示百分之五十四的新西兰居民宁愿使条约失效也不愿核武器军舰访问新西兰。随着新西兰无核区,裁军和军控法案(1987)的通过,这项无核政策在1987年成为新西兰法律。1985年七月十日,法国海外安全总局在奥克兰炸沉了绿色和平的彩虹勇士号抗议船。这一事件激起了新西兰的更高的反核武情绪。由于西方领导人没能批评法国对新西兰的战争威胁,新西兰的外交和国防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新西兰逐渐疏远了和传统盟国——美国,转而和南太平洋小国建立良好关系并维持和澳大利亚及和英国的关系。九一一袭击事件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提供了包括军队和军舰在内的军事力量以支持美国主导的持久自由军事行动。1999年至2003年之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在东帝汶共同采取了大量行动以防止印度尼西亚国民军对东帝汶的种族清洗及阻碍独立投票。美国只采取了有限的支持。行动后由联合国接管。在本世纪初期,条约的突出主题之一是中华民国获得美国的援助以对抗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潜在威胁。随着澳大利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贸易关系持续增长,2004年八月,澳大利亚外长亚历山大·唐纳在北京暗示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不适用于上述情况。这一说法随后即被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纠正。在2005年三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声明澳大利亚应该重新评估此条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针对中华民国的反分裂国家法之后,唐纳宣布为防止中华人民共和国侵略中华民国,安保条约应该生效。但这应该在和美国协商后且不致澳大利亚卷入战争的前提下。每年的美国国务卿和澳大利亚外长的双边会晤代替了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会员国外长级会晤。第一次双边会晤于1985年在堪培拉举行。在1986年的第二次双边会晤上,美国宣布其暂停条约中对新西兰的义务直到新西兰允许美国军舰进入新西兰港口。接下来的美澳部长级双边会晤(AUSMIN)交替在澳大利亚和美国举行。同盟关系在澳大利亚产生了一些政治争议。特别是在澳大利亚卷入伊拉克战争后,一些澳大利亚社团发出重评美澳关系的呼声。尽管同盟关系在冷战中及冷战后获得广泛支持 一位澳大利亚评论家认为在反对恐怖主义,发挥联合国作用及美澳同盟关系的背景下应该重新讨论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澳大利亚同时也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支持者。2006年五月,美国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罗伯特·希尔把新西兰的无核化形容为“遗物”并标明美国希望和新西兰能有更紧密的防务关系。他同时赞赏新西兰参加阿富汗战争及参与伊拉克重建。他对澳大利亚报纸谈到:“与其在无核议题这种遗物上试图说服对方,不如把精力集中于我们能够合作的事情上。” 在美国与新西兰在核争议上出现解冻迹象的时候,美国在2006年施加更大的压力。美国贸易官员把撤销对美国核军舰进入新西兰港口与两国间潜在的自由贸易联结在一起。2008年2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苏珊·施瓦布宣布美国将和已在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中的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四国进行谈判以期参与“充满活力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包括美国商会、美国全国制造业协会、美国全国对外贸易委员会等组织的支持。
相关
- 吉姆萨染液吉姆萨染液(英语:Giemsa stain)是一种用于染色体的染色方法。它是罗曼诺夫斯基染色法的改进版本。以它的发明者,德国汉堡科学家古斯塔夫·吉姆沙命名。染色物质Giemsa与DNA上的
-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英语: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简称UNFPA)是联合国一个专门机构,其使命是促进所有人健康生活和平等机会的权利。作为一个志愿性的基金机构,联合国人口基金
- 巴鲁赫·斯宾诺莎斯宾诺莎(拉迪诺语:Baruch de Spinoza,拉丁语:Benedictus de Spinoza,1632年11月24日-1677年2月21日),西方近代哲学史重要的理性主义者,与笛卡尔和莱布尼茨齐名。斯宾诺莎的祖先是居
- 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一个出现在哲学、统计学、经济学、金融、保险、心理学、社会学及资讯工程的概念。在经济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概念,指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收益和损失)的
- 脑疝疝(Hernia),俗称疝气,其最初的意义是“腹痛”,但后世多特指“少腹坠痛”的狐疝,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腹股沟疝”。医学上的疝气指的是器官,例如肠子,经由腔室的孔道离开原先的位置。有
- 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希腊语: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法语:Jeux olympiques、英语:Olympic Games),简称奥运会、奥运,是国际目前最高等级的综合型体育赛事,由国际奥林匹克委
- 罗马时代荷兰南部地区在古代被罗马人所占领,从公元前55年被凯萨所征服,到公元410年成为墨洛温王朝的一部分,一共历经四百余年,在罗马几年的统治之下,荷兰从此往后的生活以及文化层面深受
- 圣尼古拉斯圣尼古拉(希腊语:Άγιος Νικόλαος,Hagios Nikólaos,拉丁语:Sanctus Nicolaus,荷兰语:Sinterklaas,英语:Saint Nicholas,约270年~343年)基督教圣徒,米拉城(今土耳其境内)的主教
- 波利维亚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9年估计家用电源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人类发展指数 以下资讯是以2018
- 雒建斌雒建斌(1961年8月18日-),中国摩擦学领域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生于陕西户县,原籍陕西户县。198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1985年至1988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读研究生,并获北京科技大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