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定年

✍ dations ◷ 2025-10-22 04:17:08 #相对定年

相对测年(Relative dating)是确定过去事件的相对顺序(即某一物体相比于另一物体的年龄),而非确定它们的绝对年龄(即估计年龄)的科学。在地质学中,岩石或表层沉积物、化石和岩性可用于对各地层柱进行相互对比。在20世纪早期发现可提供绝对日期的放射性定年法之前,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都采用相对定年来确定材料的地质年代,虽然它只能确定一系列事件发生的“次序”,而不能测定事件发生的“时间”,但仍不失是一种有用的技术。生物地层学的相对测年法不仅是古生物学的首选方法,在某些方面,也是更准确的一种方法。叠覆律是17世纪至20世纪初地质学中观察到的“相对测年”的总结结果,该定律指出,较老的地层将比较新的地层更深。

1800年左右,威廉·史密斯发现了岩层中化石出现的规律。在挖掘英格兰西南部萨默塞特煤炭运河(Somerset Coal Canal)期间,他发现岩层中化石出现在的顺序总是相同。当继续从事测量员工作时,他在英格兰各地发现了同样的情况。他还发现某些动物只出现在某些层序上,而且在整个英格兰,它们都处在同一层序中。正是这一发现,使史密斯能够辨别出岩石形成的顺序。16年后,他发表了一幅展示出不同地质年代岩石的英格兰地质图。

18世纪地质学首次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出现时,就发展出了相对年代测定方法。今天,地质学家仍使用以下原则作为提供地质史和地质事件时间信息的手段。

“均变论”指出,现今观察到的正在改变地壳形态的作用,也同样以基本相同的方式作用于整个地质年代。18世纪苏格兰医生和地质学家詹姆斯·赫顿提出的一个地质学基本原则是“现在是过去的钥匙”,用赫顿的话说:“地球过去的历史必须用现在发生的事情来解释”。

“侵入关系原理”涉及横切侵入。在地质学中,当火成岩侵入体穿过沉积岩地层时,可以确定火成岩侵入体比沉积岩年轻。有许多种不同类型的侵入体,包括岩株、岩盖、岩磐、岩床和岩脉。

“横切关系原理”适用于断层构造与所穿过岩层的年龄先后关系。因此,如果发现断层只穿透某些地层而非其顶部的地层,则被穿过的地层比断层更老,而未被切割的地层则一定比断层更年轻。在这些情况下找到关键层可能有助于确定断层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

“包裹体和成分原理”解释,对于沉积岩,如果在地层中发现包裹体(或碎屑),则包裹体必定比包含它们的地层更古老。例如,在沉积岩中,来自较老地层的砾石被撕裂并包裹在较新地层中是很常见的;在火成岩中发现的“捕虏岩”也属于这种情况。这些异物被岩浆或熔岩流收集、并入,随后在基质中冷却。因此,捕虏岩比包含它们的岩石更古老。

“原初水平律”原理表明,沉积物的堆积基本上呈现为水平层。对各种环境下现代海洋和非海洋沉积物的观察支持了这一概论(虽然“交错层”为倾斜的,但交错层单元的总体方向是水平的)..

“叠覆律”表明,在构造未受到干扰的原始层序中,沉积岩层比其下方的年轻,比上方的更古老。地层经历的唯一干扰就是生物扰动,动物和/或植物在地层中移动物体,但这一作用尚不足使层序位置发生改变。该原理将沉积层视为垂直时间线的形式,即部分或完整地记录了从最低到最高沉积层所经历的时间。

“动物群演替原理”是依据沉积岩中所出现的化石。由于生物生存于全世界同一时代,它们的出现或(有时)消失可用于提供所在地层的相对年龄。该原理是威廉·史密斯在查尔斯·达尔文进化论发表前近一百年所提出,演替原理的发展完全独立于进化思想。然而,考虑到化石石化的不确定性,受栖息地横向变化(沉积地层中的岩相变化)引起的化石类型局域化,以及并非所有化石都能被发现于全球同一时代内,因此,这一原理变得相当复杂。

“侧向连续律”规定沉积层最初朝各个方向横向延伸;换句话说,它们是侧向连续的。因此,其他各方面相似,但现在被山谷或其他侵蚀特征隔开的岩石,可以假定最初是连续的。

沉积层不会无限延伸;相反,可以看到界限,并受到沉积物规模、类型以及沉积盆地大小和形状的制约。沉积物会继续移动至某一区域,并最终堆积下来。但随着远离源头的沉积物数量减少,沉积层将变得越来越薄

由于搬送介质没有足够的能量来搬运粗粒材料,因此,粗颗粒材料一般不会移动。取而代之的是,输送介质中最后沉淀在终点的将是粒度最细的颗粒,并呈现出从粗颗粒到细粒度材料的横向过渡过程。地层内沉积物的这种横向变化称之为沉积相。

如果有充足的沉积材料,它将会一直堆积至沉积盆地的边缘。通常,沉积盆地位于与正在形成中的沉积物非常不同的岩石中,沉积层的横向界限将以岩石类型的突变为标志。

熔融包裹体是被困于晶体中的小熔岩包块或“团块”,而这些晶体则在形成火成岩的岩浆中生长。在很多方面,它们类似于流体包裹体。熔融包裹体通常很小–大多数直径都小于100微米(一微米是千分之一毫米,或约0.00004英寸)。然而,它们能提供丰富的的有用信息。利用显微观察和一系列微量化学分析技术,地球化学家和火成岩学家们可从熔融包裹体中获得一系列有用的信息。熔融包裹体的两种最常见用途是研究特定岩浆系统历史早期存在的岩浆成分。这是因为包裹体可以起到“化石”的作用—在这些早期熔体被后来的火成作用改变前,就将其捕获并封存。此外,由于它们被困在高压下,许多熔融包裹体还提供了有关驱动火山爆发的挥发性元素(如水、二氧化碳、硫和氯)含量的重要信息。

英国冶金学家“亨利·克利夫顿·索尔比”(Henry Clifton Sorby)是首位记录晶体中微小熔融包裹体之人,近年来,先进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熔体包裹体的研究。二战后的几十年来,前苏联在熔融包裹体的研究方面一直居于领先水平(索博列夫和科斯秋克,1975年),并开发了在显微镜下加热熔融包裹体的方法,因此,可以直接观察它们的变化。

尽管体积很小,但熔融包裹体可能含有多种不同的成分,包括玻璃(代表快速冷却淬火的岩浆)、小晶体和单独的富蒸汽气泡。它们出现于在火成岩中发现的大多数晶体中,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橄榄石和辉石。熔融包裹体的形成似乎是岩浆中矿物结晶的正常部分,它们可以在火山及深成岩中找到。

“包块律”是地质学中的一种相对测年方法,从本质上说,该定律表明,岩石中的碎屑比岩石本身更古老。捕虏岩就是一则示例,它是原岩的碎块,由于顶蚀作用而落入到岩浆中。另一则例子是衍生化石,这是一种被从较老地层中侵蚀出来并重新沉积到较年轻地层中的化石。

这是对查尔斯·莱尔在1830年至1833年多卷的《地质学原理》中所阐述原始“包裹体和成分原理”的重述。该原理指出,对于沉积岩,如果在地层中发现包裹体(或碎屑),则包裹体必定比包含它们的地层更古老。例如,在沉积岩中,较新地层中常见到来自较老地层的破裂砾石,而火成岩中的捕虏体也是这种情况,这些异物被岩浆或熔岩流裹入,随后在基质中冷却。因此,捕虏体比包含它们的岩石更古老...

相对测年用于测定地球以外太阳系天体上的事件顺序,几十年来,行星科学家一直用它来解释太阳系中天体的发展,特别是在绝大多数缺乏表面样本的情况下。许多相同的原则也适用。例如,如果一道山谷形成于撞击坑内,则山谷一定比陨石坑年轻。

陨石坑在相对测年中非常有用,一般来说,行星表面越年轻,陨石坑就越少。如果掌握到足够精度的长期陨坑形成率,则可仅根据陨石坑数,就能了解粗略的绝对日期。然而,目前对地月系统以外的陨石坑形成率尚知之甚少。

考古学中的相关测年方法与地质学中应用的一些方法相类似,类型学原理可与地质学中的生物地层学方法相比较。

相关

  • 阿帕拉契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英语:Appalachian Mountains),又译阿帕拉契山脉,是北美洲东部的一座山系。南起美国的阿拉巴马州,北至加拿大的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最北部余脉则延伸到魁北克的加
  • 顶级域名顶级域(或顶级域名;英语:Top-level Domain;英文缩写:TLD)是互联网DNS等级之中的最高级的域,它保存于DNS根域的名字空间中。顶级域名是域名的最后一个部分,即是域名最后一点之后的字
  • 石鼓区石鼓区为湖南省衡阳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衡阳市城区北部,东临湘江与珠晖区相望,西北与衡阳县为邻,南以解放路与雁峰区接壤,西以蒸湘北路与蒸湘区为界,总面积94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20
  • 雷蒙德-路易斯·加斯顿·普兰特雷蒙德-路易斯·加斯顿·普兰特(法语:Raymond-Louis Gaston Planté,1834年4月22日-1889年5月21日)是一位法国物理学家,曾于1859年发明了铅酸蓄电池,最终成为率先推出的商用化可充
  • 里洛易·格鲁门里洛易·格鲁门(英语:Leroy Grumman,1895年1月4日-1982年10月4日)生于纽约州,是美国著名的工业家和航空学工程师,格鲁门公司的创始人。1916年格鲁门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工程学学位。
  • 崔正华 (1945年)崔正华(1945年1月-),男,汉族,北京怀柔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甘肃省政协副主席。
  • 慕尼黑-新佩拉赫南站慕尼黑新佩拉赫南站(德语:Bahnhof München-Neuperlach Süd),地铁站名新佩拉赫南站(德语:U-Bahnhof Neuperlach Süd),是一座慕尼黑地铁5号线和快铁7号线位于拉默斯多夫-佩拉赫的一
  • 藤原定赖藤原定赖(日语:藤原定頼/ふじわら の さだより  */?,995年-1045年2月8日)是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公卿和歌人,官位(日语:官位)是正二位权(日语:権官)中纳言,亦是中古三十六歌仙和《百人一首》歌人之一,有46首作品收录于敕撰和歌集内,藤原北家小野宫流(日语:小野宮流)出身,父亲是同为《百人一首》歌人的正二位权大纳言藤原公任,号四条中纳言。按《公卿补任》记载,定赖生于正历3年(992年),然而由于同书以及《中古歌仙三十六人传(日语:群書類従)》均记载他死于宽德2年正月19日(1045年2月8日)
  • 陈必谦陈必谦(?-1644年),字益吾,号旦融,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匠籍。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府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科进士,授知辉县,仿古常平仓法,积谷赈饥。濬卓水、万泉等河,民利赖之。秩满入觐,御史左光斗特荐,左都御史邹元标、吏部周顺昌辈争相引重。以目眚,天启二年四月考补为南京江西道御史。值挺击、红丸二案罪人未得,特疏参戚臣郑养性及大臣之婿戚入阁者,群奸侧目,削籍归里。崇祯初,起补南京御史,当京察,陈六事曰:正纪纲、明职业、重操守、破情面、禁借端、息党议,疏入称旨,申谕掌察诸臣
  • 2008年3月台湾宣告 - 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