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ᩅᨯ᩠ᨵ ”、新傣仂文“ᦞᧆ”,对应傣耶语称“ဝတ်ႉ”(wâ̰t)。华人地区还有汉族寺庙。
1950年,缅甸设立宗教事务部(英语:Ministry of Religious Affairs and Culture (Myanmar)),现缅甸佛教置于其管理之下。
1951年8月成立的佛教评议会负责管理全国佛教在家居士事务。
1980年5月,缅甸为统一国内九大僧派,举行僧伽和合大会,会后设立了国家僧伽组织“全国僧伽大长老委员会(英语:State Sangha Maha Nayaka Committee)”,简称“僧伽委员会”,全国僧伽民主选举出僧王,即僧委会领袖。僧委会内部还常设僧伽法庭,由精于律藏且在全国有声望的上座比丘担任成员,负责仲裁僧侣的纠纷事务,尤其是戒律方面的争执。
缅甸在国际佛教旗的基础上修改制成本国的佛教旗帜,第五种颜色代之以粉红色。
缅甸沙弥
缅甸比丘
缅甸比丘
缅甸掸邦东枝的寺院佛像
2008年缅甸僧人正在进行寺院考试
曼德勒阿马拉布拉(英语:Amarapura)的寺院僧侣托钵出行
曼德勒僧侣托钵接受食物供养
从古至今,东南亚、南亚佛教国家间的佛教交流频繁,互有传承,并且常以佛教为纽带联结外交和政治关系。作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三个中心国度,缅甸、泰国和斯里兰卡向来关系密切。缅甸在历史上经常从斯里兰卡延僧求法,国内的重要派别和传承都离不开斯里兰卡的影响。斯里兰卡也在佛教衰弱之时,向缅甸请法,绍续佛种。
11世纪以后,由于信奉印度教的注辇人的入侵,斯里兰卡的佛教受到重大打击。至维阇耶跋护一世(英语:Vijayabahu I of Polonnaruwa)王(1055—1113年在位)击败注辇人后,向蒲甘王朝延请上座部长老到斯里兰卡重建僧团。16世纪以来,西方殖民者入侵斯里兰卡,破坏佛教,斯国维摩罗达磨苏里耶二世(英语:Vimaladharmasuriya II of Kandy)王先后两次延请缅甸上座部长老前来传教护法。1799年,达摩觉提创建了斯里兰卡的缅甸派;19世纪,斯里兰卡僧人从下缅甸带去罗曼那派。两国独立后,佛教往来和外交关系更加密切。1950年前后,两国互赠佛陀或佛世高僧的舍利子。
在若开邦,佛教信仰占绝对优势,但同时拥有着丰富的穆斯林移民史。尽管如此,在英国人到来之前两敎关系相对融洽。然而,英国统治时期殖民者引入了大量孟加拉族穆斯林进行垦殖,后称为罗兴孟加拉族,导致若开地区千年来的人口结构发生改变,两敎间冲突愈发明显。二战时期,仅在一个边境小城貌夺,罗兴亚人就杀死了三万多名手无寸铁的佛教徒,并且在缅甸独立后拒不归还土地,结怨之后,与佛教社区经常发生群体冲突,部分人甚至进行恐怖主义活动和分裂活动。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罗兴亚穆斯林武装经常屠杀佛教徒平民,抢占土地。80年代年至今,忍无可忍的缅甸政府对罗兴亚人开始态度强硬,当地佛教徒也以武力回击,时有发生双方死伤惨重之事件,例如2012年罗兴亚人奸杀若开邦佛教社区年轻平民女人,引发了暴动事件。在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反感穆斯林的佛教徒甚至成立了民族主义组织,斯里兰卡有“佛教力量(英语:Bodu Bala Sena)”,泰国有“认识佛陀基金(英语:Knowing Buddha)”,缅甸则有以强硬派僧侣阿欣威拉杜(Ashin Wirathu)为领袖的“969运动”组织。西方媒体称他们为“迫害伊斯兰教”的“佛教恐怖主义”。
缅甸的建筑艺术从相当早以前就已经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具有印度教和佛教艺术特征。缅甸作为佛教古国,境内有非常多的佛教建筑古迹,随处可见佛寺、佛塔,且通常规模宏大。光是蒲甘地区,因蒲甘王朝对佛教的推崇至极,建设的佛寺(塔寺与僧庠)、佛塔(Okell拼音:s̱eiṯi)数量极多,被誉为“万塔之城”,当地有句俗话:“车轴吱吱叫不停,蒲甘佛塔多如林”。据1973年的考古统计,蒲甘的寺塔古建筑,多达2217座。蒲甘古城也因此与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亚洲三大佛教遗迹。
缅甸最出名的佛教建筑有蒲甘王朝时期的他冰瑜塔寺(英语:Thatbyinnyu Temple)、瑞喜宫塔寺(英语:Shwezigon Pagoda)(Hyweis̱ìh͟kouñ hpăyà)、阿难陀寺(塔寺),及勃固王朝时期的仰光大金塔。蒲甘王朝的佛塔基座多为方形,而勃固王朝则以八边塔基为常见,且塔身变小,从塔基到塔尖的轮廓向内弯曲,形成特异的优美长弧,譬如通体金碧辉煌的仰光大金塔;其金伞(htì)结构有5448粒钻石及2317粒红宝石,在塔的尖端则有一颗被称为“金刚芽”(စိန်ဖူး )、重76卡拉的巨钻,在塔的周围悬挂著1065个金铃和420个银铃。
缅甸塔寺(Okell拼音:hpăyà)拥有各式丰富的形态,可以由一座塔或多座塔共同构成。其中păhtoù拥有方形的底座,如同金刚宝座式塔。
秃干䃸塔寺属于păhtoù
阿难陀塔寺属于păhtoù
瑞喜宫塔寺
Hpauñṯo'ù塔寺
Hpauñṯo'ù塔寺内部
Sulamăní塔寺
缅甸佛像以玉石雕刻佛像为最常见,体态饱满、圆润。
缅甸早期的佛教造像艺术受到印度教影响较多,形式简单,接近印度笈多王朝萨尔纳特样式,集中分布在室利差咀罗(英语:Sri Ksetra Kingdom)。10世纪以后,蒲甘地区的佛像艺术和壁画艺术较有代表性,题材丰富,特别是本生故事是和佛世传说很常见,受大乘佛教影响,菩萨造像增多;这一时期的造像形成了“面短而圆”的风格,精美程度得到提升。14世纪以后,缅甸的南部、中部、北部都有大量佛像,题材主要是单尊造像和本生故事,各种纹路装饰较多,装饰性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