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鞋

✍ dations ◷ 2025-09-12 15:58:10 #鞋

穆勒鞋(拉丁语:mulleus calceus;英语:Mule,英语发音:/mjuːl/)是一种鞋子,最大特点是露出脚后跟的设计。

穆勒鞋历史上主要为高跟设计,穿戴者主要是女性。当代又出现了平底,以及男性款式。

穆勒鞋的名字可能来自苏美尔语的“Mulu”,意思是室内鞋。同时,拉丁语的“Mulleus”也专指古罗马时期元老院的三巨头才有权穿着的紫红色高低礼仪鞋。

从16世纪到18世纪,穆勒鞋相较于使用于社交场合的高跟鞋,一直是女人们在家中最常穿着的流行款式。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人最爱穿的也是穆勒鞋。

正是因为“闺房专用”的特性,穆勒鞋逐渐拥有了慵懒、私密的性暗示意味。例如,在洛可可风格代表画家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的名作《秋千》里,那只轻佻飞出的粉红色穆勒鞋,将穆勒鞋的性暗示意味表达得淋漓尽致。1793年,玛丽王后被送上断头台,流行了几百年的高跟穆勒鞋渐渐淡出妇女们的日常生活,变成妓女的专宠。穆勒鞋蕴含的情色意味被进一步加深了,这可以在马奈的名作《奥林匹亚》中窥见端倪。

在20世纪,直到二战后,人们才完全接受了“露出部分脚背、脚趾和脚跟”的穆勒鞋穿着。其中,著名模特梦露功不可没。她在电影1955年电影《七年之痒》中就穿着这种鞋子。它弱化了性暗示意味,以简洁的黑白配色,略呈方形的鞋头、强调力量感的粗跟形成了一种去性别化的朴质感。

从2012年到2015年,穆勒鞋从尖头细跟慢慢演变成鱼嘴粗高跟。

17世纪早期

1750年制

18世纪

平跟

高跟

相关

  • 形态上的分类语言的形态分类(英语:morphological typology),是根据它们共同的形态结构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参见语言类型学)的一种方法。该领域根据这些语言组合语素构成单词的方式来把语言
  • H02ATC代码H(激素制剂,不包括性激素及胰岛素)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分类,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 桥头事件桥头事件,为发生于民国68(1979)年1月22日于台湾省高雄县桥头乡(现在的高雄市桥头区)的示威游行活动,为国民政府在台湾实施戒严三十年以来第一次的政治示威活动。民国67年(1978年)8月
  • 企业家企业家(法语、英语 Entrepreneur,德语 Unternehmer)是自己创立并运营企业的人。企业家会承担起整个企业的责任,为企业长远利益着想,不轻易退休或转职。接手前人所拥有的事业,作法
  • 双面胶带双面胶是胶带的一种,也可以指:
  • 三菱集团三菱集团(日语:三菱グループ/みつびしグループ  */?,Mitsubishi Group;也被非官方地称为三菱系列(Mitsubishi Keiretsu))是日本一个企业联合体,为原三菱财阀解体后其旗下企业共同组
  • 隋唐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近郊,始建于隋炀帝时期,格局仿照隋大兴城修建,时称东都或东京。历经了隋朝、唐朝、五代和北宋,前后沿用500余年,为隋唐的东都,北宋的西都。2010年
  • 斯皮罗·萨马拉斯斯皮罗·萨马拉斯(希腊语:Σπυρίδων Σαμάρας,1861年11月29日-1917年4月7日),希腊作曲家,歌剧作家。他是《奥林匹克会歌》(亦称《奥林匹克圣歌》)的曲作者。1861年,斯皮
  • 威廉·杜兰特威廉·克拉波·杜兰特(英语:William Crapo Durant 1861年12月8日-1947年3月18日),也称为比利·杜兰特(Billy Durant),美国汽车工业先驱,他创造了由同一公司注册多个相互独立的品牌这
  • 范乐年范乐年(1939年10月-),男,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专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者,水利部大禹资源系统研究开发部主任,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原副会长,第七、八届全国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