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伊比利亚人
✍ dations ◷ 2025-09-26 16:32:48 #伊比利亚人
伊比利亚人(拉丁语:Hibērii,源自希腊语:Ιβηρία)这个概念,在语言学和地理学上有着不同的含义。在语言学,特别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当中,伊比利亚人指的是那些以伊比利亚语为母语的民族。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在印欧人到来之前,操伊比利亚语的众多部落就已经进入了西南欧的伊比利亚半岛,后来随着印欧人(主要是凯尔特人和拉丁人)的侵入,这些伊比利亚人逐渐被排挤和同化,至今只有生活在比利牛斯山脉一带的巴斯克人仍然保留着与古代伊比利亚语相似的语言。因此,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巴斯克人是现今唯一的属于“伊比利亚人”这个范畴的民族。包括巴斯克语,以及很多已经消亡了的古代语言在内的伊比利亚语系(或语言文化共同体),是一种不同于当今盛行于欧洲的印欧语系的独立语系,其起源的演化,以及说这类语言的各个民族的发展史,至今仍然有待于专业人士进行研究探讨。地理学意义上的伊比利亚人,泛指生活在当今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所有常住民族,特别是其中的两大主体民族: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这两个民族的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意大利语族,他们可以被看作是以古凯尔特人和早期伊比利亚原住民的后裔为主体,结合了大量罗马人以及少量日尔曼人成分而形成的民族。
相关
- 密码子遗传密码(英文:Genetic code)是一组规则,将DNA或mRNA序列以三个核苷酸为一组的密码子转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以用于蛋白质合成。几乎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样的遗传密码,称为标准
- 乙醇脱氢酶醇脱氢酶(英语:Alcohol dehydrogenase,缩写ADH, EC 1.1.1.1),是一种以NAD+或NADP+为受体、作用于供体CH-OH基团上的氧化还原酶。这种酶能催化以下两种酶促反应:醇脱氢酶是一种锌蛋
- 生命力生命力论(英语:Vitalism,又译为生命主义、生气论、生机论、生机说、生命力)在人类历史上存在长久的历史,现代版本是19世纪初由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一般认为“生命力”学说
- 傅-克酰基化反应傅里德耳-克夫特化酰化反应(简称傅-克酰基化反应)是一种傅-克反应,在质子酸或路易斯酸(如三氯化铝)催化下,芳香性化合物与酰卤或酸酐发生的亲电子取代反应,为一改良的亲电子取代反应。
- 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是动物的一类/门,由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等外骨骼动物组成被称为节肢动物门(学名:Arthropoda)的分类单位。为动物界中所属物种最多的一门, 已被人类命名的昆虫类就有超
- 码表计时马表,或称马表(英语:chronograph),是一种有计时功能的手表,是将秒表的功能结合于手表之中。计时码表于1720年由英国人乔治·格林汉(英语:George Graham)发明。无论是机械手表,石英
- 苯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苯基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英语:Phenylethanolamine N-methyltransferase;PNMT)是一个存在于肾上腺髓质的酶,其将去甲肾上腺素转换为肾上腺素。此酶受皮质醇的正影响,后者由肾上腺皮
- 瓦格纳-尧雷格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Julius Wagner Ritter von Jauregg,奥地利在1919年废除Ritter头衔,之后他的名字变成Julius Wagner-Jauregg,1857年3月7日-1940年9月27日),奥地利医学家。
- 单股DNA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英语:DNA virus),又称D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DNA。一般为正链DNA病毒。医学导航: 病毒病病毒(蛋白质)/分类cutn/syst (hppv/艾滋病, 流感/疱疹/人畜共患)/人名体
- 艺术桥艺术桥(Passerelle des Arts)是法国巴黎塞纳河上的一座人行桥,连接法兰西学会和卢浮宫中央广场(英语:Cour Carrée)(第一帝国时称为“艺术宫”)。1802到1804年,在今天艺术桥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