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

✍ dations ◷ 2025-11-27 18:03:01 #川崎病
川崎氏病(英语:Kawasaki disease),又称为川崎病或黏膜皮肤淋巴腺综合征(英语: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是一种全身血管发炎的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为无法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发烧五天以上、颈部淋巴结肿大(英语:Lymphadenopathy)、红眼、生殖器部位、嘴唇、手掌或脚底长出皮疹,其他症状则有喉咙痛和腹泻。症状出现后三周内,手脚皮肤可能会剥落,之后就会康复了。但可能在1-2年后,有些儿童的心脏会形成冠状动脉瘤(英语:Coronary artery aneurysm)。病因目前尚不明朗,可能是感染引发了遗传易感者的自体免疫反应。川崎氏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诊断通常是基于体征和症状判定,其他测试如心脏超音波检查和血液检查或许也能做为诊断辅助。类似症状的疾病则有猩红热和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早期治疗为高剂量的阿司匹灵和免疫球蛋白,患者接受治疗后,约在24小时内退烧并完全康复。如果进犯冠状动脉,有些病例会需要持续接受治疗或手术。 如果不接受治疗,冠状动脉问题的发生率高达25%,死亡率约为1%。若患者接受治疗,死亡风险为0.17%。川崎氏症并不常见,每10万名5岁以下人口中,仅会出现8至67位患者;但在日本,每10万人中就有124位患者。患者几乎都在五岁以内;男孩较女孩容易罹患此症。公元1967年,日本小儿科医师川崎富作(英语:Tomisaku_Kawasaki)率先提报此病,故依此命名为川崎氏病。此病好发于五岁以下小孩,以6个月至一岁的婴儿比例最高,患病几率男生多过于女生,约1.3~1.5:1川崎氏病的病因依旧未明,但许多科学家怀疑这可能是一种特殊的病毒感染导致。目前倾向于把它当成是一种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疾病。因为病因未明,所以此病没有针对病原的特殊疗法。急性期常合并使用静脉注射高剂量免疫球蛋白与高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60-100 mg/kg/day),退烧后改使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3-5 mg/kg/day)。如已并发冠状动脉瘤形成的病患,则需要继续长期追踪治疗。

相关

  • 鹿花菌孢印黄色异养腐生真菌美味鹿花菌(学名:Gyromitra esculenta),又名鹿花蕈或河豚菌,是鹿花菌属下的假羊肚菌,分布在欧洲及北美洲。它们生长在针叶林的沙质土壤,于春天及初夏长成。子
  • 膀胱肠瘘管膀胱肠瘘管(Vesicointestinal fistula),又称肠膀胱瘘管(Intestinovesical fistula)是膀胱于肠道之间的瘘管。膀胱肠瘘管瘘管能够依据其发生的位置给予更精确的命名:造成膀胱肠瘘管
  • 支链淀粉支链淀粉(Amylopectin)又称胶淀粉、淀粉精,是天然淀粉的两种主要高分子化合物之一,另一种为直链淀粉。普通淀粉颗粒内,支链淀粉约占80%,直链淀粉约占20%。从结构上来讲,支链淀粉是一
  • 布鲁内尔艾米尔·布鲁内尔(Heinrich Emil Brunner,又译艾米尔·布伦纳,1889年-1966年),有着深远影响的瑞士籍新教神学家、新正统神学家,曾与卡尔·巴特共同推动了二十世纪上半叶欧洲德语系
  • 定义定义(definition)是透过列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物件的基本属性来描述或规范一个词或一个概念的意义;被定义的事物或者物件叫做被定义项,其定义叫做定义项。例如“一个单身汉是一个
  • 南京官话字南京话是江淮官话(淮语)的一种方言。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9区、溧水区北部、句容市和马鞍山市部分地区。南京官话曾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明代及清代中叶之前中国的
  • Oliver Wendell Holmes, Sr.老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Sr.,1809年8月29日-1894年10月7日)是美国医生, 著名作家,被誉为美国19世纪最佳诗人之一。他的儿子是美国著名法学家小奥利弗·
  • 赫尔辛基宣言《赫尔辛基宣言》(英语:Declaration of Helsinki)是于1964年提出的一个医学伦理学宣言。其内容是围绕医学研究运用于人体时归立了六项基本原则。除此亦提出“告知后同意”法则(i
  • 亚洲人亚洲人可以指:亚洲人的定义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各有不同:例如在古埃及的文献中,“亚洲人”指的是埃及国境以外、非洲大陆以东的人们,指的是今日的中东人。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
  • 绝对零度绝对零度(英语:absolute zero)是热力学的最低温度,是粒子动能低到量子力学最低点时物质的温度。绝对零度是仅存于理论的下限值,其热力学温标写成K,等于摄氏温标零下273.15度(即−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