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森啤酒

✍ dations ◷ 2025-11-12 14:15:28 #比尔森啤酒
比尔森啤酒,常常被简称为比尔森(德语:pils,英语:pilsener),也叫比尔森式啤酒,一般指的是使用比尔森式酿造法制出的啤酒。它源自捷克比尔森市,是一种使用下层发酵法,浅色麦芽和苦味较重的啤酒花酿造的窖藏啤酒(拉格啤酒),麦汁浓度最高不超过12.5度,酒精度多在5%以下。一直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绝大多数的捷克啤酒使用的还是较原始的上层发酵法,酿制出的啤酒一般既暗淡又混浊,且产品的口感往往很不稳定,使顾客们经常对酒的质量抱怨不已。到了1839年,比尔森市的市民们终于对这种状况忍无可忍,他们决定集资建立一座他们自己的酿酒厂:“市民酿酒厂”。新酒厂计划采用的是源自德国巴伐利亚的先进的下层发酵法,它将使啤酒的清澈度,香味和保鲜期获得很大的提升。为此酒厂专门聘请了巴伐利亚著名酿酒师约瑟夫·格罗尔(1813-1887)来设计、研究新啤酒的制作工艺,后者最后大胆采用了当时新诞生不久的浅色麦芽,使得啤酒呈现出日后成为比尔森啤酒标志的金黄色。1842年10月5日,第一桶比尔森啤酒终于面世。新式麦芽带来的迷人金黄色泽,比尔森市引以为傲的甘甜水源,左近萨切克市的上等啤酒花和当时最先进的巴伐利亚窖藏啤酒发酵法,这些因素通通添加到一起使得皮尔森啤酒一经面世就立即引起了轰动。恰恰那正是铁路刚刚问世不久并迅猛发展的年代,随着交通方式的进步,很快,皮尔森啤酒和皮尔森酿造法便在整个中欧普及开来。随着19世纪末卡尔·冯·林德将现代冷冻技术引进到德国,过去对下层发酵法来说必不可少的用来维持发酵时低温环境的大地窖变得不再必要,这使许多过去因条件不足无法酿造比尔森式啤酒的地方也得以开始酿造比尔森式啤酒。然而,直到不久之前,正宗的经典式比尔森啤酒依然在使用酒厂下的大地窖和传统的敞开式酒桶。这一传统技术到了1993年才开始被大型窖用酒罐取代。但传统方法依然用于生产少量的样酒以测试酒的质量好坏。比尔森啤酒以世界上首种“金色啤酒”著称。现代比尔森啤酒的色泽从淡黄色到金黄色不等,所使用的香料和味道彼此也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在原产地捷克,比尔森啤酒的口味一般比较清淡,而德国产的比尔森啤酒的口感往往要苦一些(尤其在比尔森啤酒比较流行的北德),有时甚至有类似泥土的味道。

相关

  • HCG试验hCG试验(hCG pregnancy strip test)是利用检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方式,判断是否有怀孕的试验(妊娠试验)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胚胎受精后立刻就会分泌的激素,之后也会由胎
  • 甾体的常见副作用甾体(英语:steroid)是属于脂类的一类,特征是有一个四环的母核。所有甾体都是从乙酰辅酶A生物合成路径所衍生的。不同的甾体在其附在环上的官能团有所不同,而其基本结构都是有一个
  • 斯洛文尼亚语斯洛文尼亚语(slovenski jezik 或 slovenščina),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为斯洛文尼亚的官方语言,在全球有约2百万使用者,分为6种互不相通的方言。斯洛文尼亚语比较接近塞尔维亚-
  • 爱瑟尔湖艾瑟尔湖(荷兰语:IJsselmeer)是荷兰中央的一个浅的淡水湖,面积为1100km²,平均深度为5-6米。艾瑟尔湖是须德海在1933年被阿夫鲁戴克大堤(Afsluitdijk)所隔开后,所形成的人工湖。
  • 阿尔塞斯阿尔塔薛西斯四世·阿尔塞斯(古波斯楔形文字:
  • 萨德侯爵唐纳蒂安·阿尔丰斯·弗朗索瓦·德·萨德(法语:Donatien Alphonse François de Sade,1740年6月2日-1814年12月2日),通称萨德侯爵(法语:Marquis de Sade),法国贵族出身的哲学家、作家
  • 费迪南德·冯穆勒费迪南德·冯穆勒(Ferdinand von Mueller,1793年1月8日-1896年10月10日)为德国-澳大利亚医生、地理学家及植物学家。
  • 阿布里科索夫阿列克谢·阿列克谢维奇·阿布里科索夫(俄语:Алексе́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Абрико́сов,1928年6月25日-2017年3月29日),俄罗斯物理学家,20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
  • 陈刚陈刚(1964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Pappalardo微纳工程实验室主任,S3TEC中心主任,世界知名纳米热电材料和流体学者。其带领的团队首次打破被公认为物体间热力传导
  • 暖武里府暖武里府(泰语:จังหวัดนนทบุรี,皇家转写:Changwat Nonthaburi,泰语发音:)是泰国中部之一个府。以前称为“曼达拉昆村”,于1549年的大城时代被昇格并更名为“武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