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比尔森啤酒
✍ dations ◷ 2025-05-29 11:11:28 #比尔森啤酒
比尔森啤酒,常常被简称为比尔森(德语:pils,英语:pilsener),也叫比尔森式啤酒,一般指的是使用比尔森式酿造法制出的啤酒。它源自捷克比尔森市,是一种使用下层发酵法,浅色麦芽和苦味较重的啤酒花酿造的窖藏啤酒(拉格啤酒),麦汁浓度最高不超过12.5度,酒精度多在5%以下。一直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绝大多数的捷克啤酒使用的还是较原始的上层发酵法,酿制出的啤酒一般既暗淡又混浊,且产品的口感往往很不稳定,使顾客们经常对酒的质量抱怨不已。到了1839年,比尔森市的市民们终于对这种状况忍无可忍,他们决定集资建立一座他们自己的酿酒厂:“市民酿酒厂”。新酒厂计划采用的是源自德国巴伐利亚的先进的下层发酵法,它将使啤酒的清澈度,香味和保鲜期获得很大的提升。为此酒厂专门聘请了巴伐利亚著名酿酒师约瑟夫·格罗尔(1813-1887)来设计、研究新啤酒的制作工艺,后者最后大胆采用了当时新诞生不久的浅色麦芽,使得啤酒呈现出日后成为比尔森啤酒标志的金黄色。1842年10月5日,第一桶比尔森啤酒终于面世。新式麦芽带来的迷人金黄色泽,比尔森市引以为傲的甘甜水源,左近萨切克市的上等啤酒花和当时最先进的巴伐利亚窖藏啤酒发酵法,这些因素通通添加到一起使得皮尔森啤酒一经面世就立即引起了轰动。恰恰那正是铁路刚刚问世不久并迅猛发展的年代,随着交通方式的进步,很快,皮尔森啤酒和皮尔森酿造法便在整个中欧普及开来。随着19世纪末卡尔·冯·林德将现代冷冻技术引进到德国,过去对下层发酵法来说必不可少的用来维持发酵时低温环境的大地窖变得不再必要,这使许多过去因条件不足无法酿造比尔森式啤酒的地方也得以开始酿造比尔森式啤酒。然而,直到不久之前,正宗的经典式比尔森啤酒依然在使用酒厂下的大地窖和传统的敞开式酒桶。这一传统技术到了1993年才开始被大型窖用酒罐取代。但传统方法依然用于生产少量的样酒以测试酒的质量好坏。比尔森啤酒以世界上首种“金色啤酒”著称。现代比尔森啤酒的色泽从淡黄色到金黄色不等,所使用的香料和味道彼此也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在原产地捷克,比尔森啤酒的口味一般比较清淡,而德国产的比尔森啤酒的口感往往要苦一些(尤其在比尔森啤酒比较流行的北德),有时甚至有类似泥土的味道。
相关
- 尿石症肾结石(英语:Kidney stones)是尿液中的矿物质结晶沉积在肾脏里,有时会移动到输尿管。它们的体积小至沙粒般,也有些大到像个高尔夫球。较小的肾结石常会随尿液排出体外,但如果直径
- 万叶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獭形狸尾兽獭形狸尾兽(学名:Castorocauda lutrasimilis),是一种细小及半栖息在水中的动物,生存于侏罗纪中期1亿6千4百万年前的内蒙古,是哺乳动物的近亲,在髫髻山组(英语:Tiaojishan Formation)被
- Cusub2/subO氧化亚铜是一价铜的氧化物,分子式为Cu2O,红色至红褐色结晶或粉末。它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但可溶于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铵溶液。溶于浓氨溶液形成无色配合物Cu(NH3)2+,其在空气
- Wacker法瓦克法(Wacker process),又称Hoechst-Wacker法,最早是指乙烯在含有四氯钯酸盐催化剂的水中,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乙醛的反应。这是第一个工业化的有机金属(有机钯)反应,亦是均相催化
- 斯坦尼斯瓦夫·蒂利希斯塔尼斯拉夫·蒂利希(Stanislaw Tillich,1959年4月10日-)是德国的一位政治人物,他是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党员。自2008年开始,他担任萨克森州总理(英语:List of Ministers-President
- 黏弹性黏弹性(英语:Viscoelasticity)是黏性和弹性的结合,亦即黏性流体与弹性固体的流动特性组合,一般认为粘性是液体的,弹性是固体的性质。两者都是表示各自的变形的容易度(难度)的,但其样
- 动作片动作片是娱乐电影或电视剧的一个种类,其情节多半包括一连串的动作镜头,如打斗、特技、追车或爆炸场面等等。剧情通常是正义的一方对抗邪恶的一方,而解决的方法往往是诉诸暴力。
- 何绍基何绍基(1799年-1873年),字子贞,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出身,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其父亲是何凌汉,何凌汉曾在16岁时参加家乡道州州试考取
- 戊寅戊寅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5个。前一位是丁丑,后一位是己卯。论阴阳五行,天干之戊属阳之土,地支之寅属阳之木,是木克土相克。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15年称“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