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于野谈

✍ dations ◷ 2025-07-27 11:11:07 #朝鲜古典文学

《於于野谈》是柳梦寅所编纂的朝鲜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笔记文学,也是朝鲜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野谈集:142:1438。

柳梦寅(1559-1623年)号於于堂,宣祖在位期间及第,历任礼曹参议、吏曹参判,并曾两次出使中国明朝燕京。虽然他没有参与光海君时期的“废母之争”,但在仁祖反正后,也被反正势力所杀。《於于野谈》是他62岁时所作。朝鲜以往的笔记作品都是侧重考究事理、辨明是非。但《於于野谈》却很少使用议论性文字,而是记述了富有故事性的人物和事件,以及有关人伦、宗教、艺术、动物寓言、民间故事、社会问题、天地草木等各种内容。:142

相关

  • 肺泡巨噬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英语:Alveolar macrophage),是存在于肺间质的特殊巨噬细胞,由迁移到肺的吞噬细胞发育而成,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一部分。可参与吞噬和清除外来的尘粒或病原并进行
  • 坎宁乔治·坎宁(George Canning,又译甘宁,1770年4月11日-1827年8月8日),英国政治家,外相,曾短暂出任英国首相。坎宁的先世居于英格兰,但在十七世纪初移居到爱尔兰。至于坎宁则生于伦敦,父
  • 自然法自然法(英语:Natural law, Laws of Nature;拉丁语:ius naturale, lex naturalis),为独立于政治上的实在法而存在的正义体系。对它的诠释与使用在历史上千差万别。通常而言,自然法的
  • 亚琛和约《第二亚琛和约》,又称《爱克斯·拉夏贝尔和约》,由法国、英国、荷兰和奥地利在第二次亚琛和会讨论后于1748年10月18日签定,亦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终结。签署地点在神圣罗马
  • 咪唑啉啶咪唑啉啶(Imidazolidine)又称四氢咪唑,是一种杂环化合物,化学式C3H8N2。咪唑(C3H4N2)部分加氢得咪唑啉(C3H6N2),继续加氢则得饱和杂环化合物咪唑啉啶。
  • 蒲团蒲团,一种坐壂,外型类似小型的枕头。通常的形状是圆形,也有半月形等其他的形状,中间填充木棉或荞麦瞉等松软的填充物。在佛教中,它经常被当成是辅助禅坐的用具。通常的使用方法是
  • 范畴 (作家)范畴(1955年-)是一名台湾作家、企业家(但未知其企业名称?)。毕业于新加坡国家初级学院、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硕士,其后曾于美国、新加坡、台湾、中国大陆创业逾
  • 四氢呋喃硼烷四氢呋喃硼烷(Borane-tetrahydrofuran complex),别名为硼烷四氢呋喃络合物,分子式为C4H11BO,CAS号为14044-65-6,是一种硼氢化和还原性的试剂,多用在不饱和键与某些官能团的硼氢化与
  • 毕德显毕德显(1908年12月21日-1992年1月12月),山东平阴人,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毕德显1927年考入齐鲁大学物理系。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就读,1934年毕业
  • 诺维亚语诺维亚语(Novial)是一门国际辅助语言,是由参与伊多语运动的丹麦语言学家Otto Jespersen设计的。诺维亚语的词汇主要基于日耳曼语和罗曼语,其语法主要受英语的影响。所列为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