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非处方药

✍ dations ◷ 2024-07-05 04:45:04 #乙类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over-the-counter (OTC) drug),又称为成药,指的是未经处方而可以从药店购买得到的药品,与处方药相对。这些药品临床应用时间较长、药效确定、药物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不须过多的专业知识,仅凭药品说明书和标签就可以安全使用。目前,专业领域比较公认的划分非处方药的标准有如下几条:依据中华民国药事法第八条规定,国内非处方药包括“医师药师药剂生指示药”(以下简称指示药)、“成药”与“固有成方制剂”。其中指示药需经医师药师与药剂生指示使用;成药由于作用缓和,使用简便,民众可不需医师指示即可购买使用;而固有成方制剂指我国固有医药习惯使用,具有疗效之中药处方,并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选定公布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在中国大陆非处方药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两种,分别使用红色和绿色的“OTC”(Over-The-Counter)标志(甲类非处方药:OTC;乙类非处方药:OTC)。甲类非处方药不须医生处方就可以购买和出售,但必须在药店出售,并在药师指导下使用;乙类非处方药有着长期安全使用的记录,可以像普通商品一样在超市、杂货店直接出售。无论甲类非处方药还是乙类非处方药,在经过审批之后都可以在大众媒体上发布商业广告,这在处方药是绝对不可以的。非处方药有时与处方药有一定的交叉,即有的药以某一种用途使用时是非处方药,做另一种用途使用的时候则是处方药,如止酸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作为处方药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症,作为非处方药,则只能用于胃酸过多等症状,服用一周。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国家,1938年美国颁布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条例,首次提出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概念。1951年颁布了Durham-Humphrey Amendment修正案,明确了非处方药的分类标准。目前美国对非处方药实施管理的机构是FDA下设的OTC管理机构。迄今为止美国登记在案的OTC共有350000种。

相关

  •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英语:Gram-negative bacteria)泛指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红色的细菌。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首先添加了结晶紫,再添入另一种复染染料(通常使用番红),从而将所有的革兰氏阴性菌
  • 免疫豁免免疫豁免(英语:Immune privilege)在免疫学中是指由于解剖和免疫屏障的存在,有些自身抗原位于免疫豁免部位,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不能接触到它们。如果屏障遭到破坏,自身抗原暴露,就能
  • KUNV昆津病毒(英语:Kunjin virus,缩写作 KUNV)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英语:Flavivirus),是一种西尼罗河病毒亚型,只分布在大洋洲。昆津病毒最早是在1960年从澳大利亚环
  • 介白素白细胞介素或介白素(interleukin)是一组细胞因子(分泌的信号分子)。最早发现在白细胞中表达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手段。实际上,白细胞介素可以由多种细胞产生。免疫系统的功能,在
  • 限医生处方 (S4)《药物和毒物的统一调度标准》(英语:Standard for the Uniform Scheduling of Medicines and Poisons,SUSMP)是澳大利亚政府药物管理局(英语: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出
  • 中国-康奈尔-牛津计划中国-康奈尔-牛津计划(China–Cornell–Oxford Project)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农村对于流行病的大型观察性研究,由康纳尔大学、牛津大学和中国政府共同出资1990年5月,《纽约时报
  • 东南亚各群岛海洋东南亚指的是包括文莱、东帝汶、印度尼西亚、东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新加坡的东南亚海洋地区。 海洋东南亚有时也称为“岛屿东南亚”。19世纪的语汇“马来群岛”指的是
  • 主题地图主题地图(英语:Topic Maps)是对知识进行表示和交互的一种标准,它和语义语义网中的知识表示模式相类似,并且结合了传统索引、搜索引擎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点,可以有效的组织知识
  •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是基于原子尺度的量子磁物理性质。具有奇数质子或中子的核子,具有内在的性质:核自旋,自旋角动量。核自旋产生磁矩。NMR观测原子的方法,是
  • 酪胺酸酪氨酸、酪胺酸(Tyrosine, 缩写为 Tyr or Y) 或 4 - 羟基苯丙氨酸, 是细胞用来合成蛋白质的22种氨基酸之一,在细胞中可用于合成蛋白质,其密码子为UAC和UAU,属于含有极性侧基,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