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理中学
✍ dations ◷ 2025-09-19 09:58:09 #文理中学
文理中学(德语:Gymnasium),部分地区也称lyzeum,是中等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种为进入大学准备的学校。何时进入这种学校,以及这种学校的学习时长,依不同的教育体制而有所区别。在德语中,文理中学的学生被叫作Gymnasiast。“文理中学”一词为古希腊语:γυμνάσιον,转写:gymnásion)的拉丁语化形式。在古希腊,体育馆(Gymnásion)是一个给青年男子是训练公共竞赛中的竞赛者的设施,也是进行社会化和从事智力辩论的地方。在体育馆中,所有人须裸体训练,而体育馆(Gymnásion)的词源 古希腊语:γυμνός,转写:gymnós)亦有裸体之意。Lyzeum这一名字也来自于古希腊语,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开创的学院。这一名字之后被引申为高等教育的标志,在奥地利与南德较为常用。文理中学在德语国家的发展:在现代,最初的授课始于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与市立学校。当时的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宗教性的,主要是为了培养神职人员。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使得这些在新教地区的学校逐渐转变成拉丁语学校,而这些的管理责任则转移到了当地的侯爵与市政官员身上。这时学校主要还是以教授拉丁语为主,逐渐加入希腊语作为圣经教材。很多文理中学与更高一级别学校有直接联系,可以直接升学。直到18世纪文理中学才开始教授德语和其他现代外语(主要是法语)以及自然科学学科。这期间学校的教学计划经历了多次改革。直到19世纪末,文理中学在德国才对女性开放,同一时期自然科学与现代外语的课程也正式被列入教学计划。自1900年起,德国的三种中学(humanistische Gymnasium、Realgymnasium、Oberrealschule)的学位被认为同等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文理中学的常规教育时间被缩短,学生必须在12年级结束后毕业。在德国分裂以后,西德实行了9年的文理中学制度,而东德则改制为4年Oberschule。文理中学分为不同类别。如:除这几种常见的文理中学外,还有:不同国家的教学系统不同,所以文理中学在许多国家的定位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拥有文理中学的国家有德国、奥地利、瑞士、卢森堡、意大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法国、荷兰、波兰、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希腊、塞浦路斯、土耳其、英国、美国、加拿大等。本页面主要介绍的是德国的文理中学。
相关
- C-Mycn/an/an/an/an/an/an/an/an/an/aC-Myc或Myc是编码转录因子的调节基因。这一基因编码的蛋白在细胞核内被磷酸化,有多种功能:在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凋亡和细胞转化中发挥作用。My
-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11F35 K1)是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计划中,唯一一架发射的航天飞机。在该计划于1993年终止前,它只在1988年执行过一次轨道飞行任务。与美国的航天飞机类似,暴风
- SiSsub2/sub二硫化硅是化学式为SiS2的无机化合物。与二氧化硅类似,这种材料是聚合物,但它的一维结构与通常形态的二氧化硅不同。这种物质可由单质共热直接化合制得,或由硫化氢与硅共热,也可
- 卑金属卑金属(或称贱金属、基本金属,英语:base metal)是除了金、银、铂、钯等贵金属(precious metal)之外,其他所有的金属。例如:铁、铜、铝等。在化学上,“卑金属”都是用在当作容易氧化与
- 法兰西学院法兰西学术院(法语:Académie française)是法国的一所学术机构,是法兰西学会下属的五个学术院之一,是五个学术院中历史最悠久、名气最大的学术权威机构,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是极高
- World Bank189个国家(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173个国家(国际开发协会)世界银行(英语:World Bank,缩写WB)是为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提供贷款的联合国系统国际金融机构。它是世界银行集团的组成机构之
- 英国军队英国及海外领土 376,405海外驻军 ~30,000英国:英国军队(英语:British Armed Forces),官方名称为女王陛下的军队(Her Majesty's Armed Forces),但是有时在法律上称为皇军(Armed Forces
- 侯朝焕侯朝焕(1936年9月29日-),中国信号处理和声学专家。生于四川自贡。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卵黄动脉卵黄动脉(vitelline arteries)是人体胚胎的动脉之一,是对应卵黄静脉(英语:vitelline veins)的动脉。卵黄动脉在卵黄循环(英语:vitelline circulation)中重要的部分,提供卵黄囊的血液。
- 上郡上郡为战国时期魏国所置。秦惠王十年(前328年),魏国献上郡15县与秦,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肤施县(在今陕西省榆林市南)。西汉、东汉时沿置,郡治未变。汉灵帝末,因羌胡大扰而迁徙,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