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水岭

✍ dations ◷ 2025-11-22 14:24:43 #大分水岭
大分水岭(英语:Great Dividing Range),亦音译作大狄维亭山脉,是澳大利亚东部新南威尔士州以北山脉和高原的总称,位于澳洲东岸,自新南威尔士州以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北起约克角半岛,南至维多利亚州,长3,500公里,宽约200至300公里,海拔一般约800至1,000米。最高峰科修斯科山为澳大利亚本土最高点,海拔2,228米,山地东坡较陡,西部缓斜。大分水岭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山脉,而是一个由山脉,高原,丘陵共同组成的古老而复杂的地貌总称。这一地理形态实质上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大分水岭就因此而得名。大分水岭形成于距今约3亿年前的石炭纪,由当时澳大利亚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所发生的挤压、碰撞致使这一区域的地面隆起而形成。数百万年的侵蚀作用,将这一带许多高大的山脉变成了一个个岛屿,也使得原本生活在这里的许多物种彼此被隔离开来,这种“隔离”意味物种的进化变得独立,导致许多物种出现了奇特的变化。在白人到达澳洲大陆之前,大分水岭地区曾存在着许多澳大利亚原住民部落,证据就是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些人类活动过的痕迹,如绘有装饰图案的洞穴和贯通于沿海和内陆地区之间的古便道。从1788年开始,陆续有欧洲移民到达澳洲,大分水岭崎岖的地形就成为了他们深入澳大利亚的一大障碍。直到1813年,一条通往内陆的捷径终于被发现,人们首次到达了现在的新南威尔士州并开始在当地发展农业生产。随着更多更便捷的路线被发现,大分水岭逐渐失去了其“天然屏障”的作用,白人从此开始主宰澳大利亚。大分水岭山脉东坡为迎风坡,受到从太平洋吹来的暖湿空气影响,气候湿润,降水丰富;西坡则为背风坡,气候干旱。它是澳大利亚大陆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其北部处于热带气候区,中部处于副热带气候区,南部地处温带气候区。大分水岭独特的构造使其像一座天然屏障,挡住了太平洋吹来的暖湿空气,使山地东西两坡的降水量差别很大,生长的植物也迥然不同。大分水岭一带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当地政府在这里建造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诸如Upper Nepean Scheme、Warragamba Dam等。在大雪山水利工程的施工范围内共有16座大小水坝,7所水利发电厂,开创了人类变荒漠为绿洲的奇迹。大分水岭南段的蓝山是一处著名的观光胜地。

相关

  • 克尔凯郭尔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丹麦语:Søren Aabye Kierkegaard,又译齐克果、祈克果、克尔凯郭尔、吉尔凯高尔等;1813年5月5日-1855年11月11日)是丹麦神学家、哲学家及作家,一般被视为存
  • 非有神论非有神论(Nontheism),在现代西方的意思上,是指相对于有神论(特别是一神论)信仰的思维。无神论、不可知论都可以算做是其中一种非有神论的类别,一般是指无宗教信仰的人,但并非无神论
  • 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简称PLM)是覆盖了从产品诞生到消亡的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开放的、互操作的一整套应用方案。为了使产品及时上市,打败竞争者
  • 鸡眼鸡眼是手足皮肤摩擦后生成的厚茧,为局部长期受到挤压、摩擦,导致表皮增厚而形成的厚茧。通常见于足部,是足部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性损害。以患处表皮增生变厚角化,形状像鸡的眼
  • HyperCardHyperCard是一套为苹果Mac和Apple IIGS电脑开发的应用程序和编程工具。在万维网出现之前,它是最成功的超媒体系统之一。HyperCard融合了数据库功能和一套图形化、可扩展、可
  • 亚美达巴德बाप तहसील घंटियाली 大城市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又译阿麦达巴,在郑和下西洋时译称阿拨巴丹,是印度西北与古吉拉特邦的第一大城、全国第七大城,以素食闻名印
  • 双氢键双氢键是氢键的一种,是金属氢化物与OH或NH基团或其它含质子基团的相互作用。Brown 和 Heseltine 首先发现这一现象。 他们发现在(CH3)2NHBH3的红外光谱的3300和3210cm−1处有
  • 圣马丁门圣马丁门(Porte Saint-Martin)是一座法国凯旋门,位于巴黎第三区。圣马丁门原址是查理五世城墙城门之一,它曾是巴黎的防御工事。圣马丁门是由建筑师弗朗索瓦·布隆代尔(François
  • 威斯敏斯特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位于英国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市境内,由四个院舍组成,校总部设于摄政街上,其他三个在伦敦的费兹洛维亚、马里波恩和哈罗。这所大学以媒体
  • 力学平衡当一个质点、刚体或质点系的速度矢量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