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组结构规则

✍ dations ◷ 2025-11-05 08:48:01 #词组结构规则

词组结构规则(Phrase structure rules),又称为短语结构规则、词组结构律,是一种用于描述特定语言句法的重写规则,与诺姆·乔姆斯基在1957年提出的早期阶段的转换文法密切相关。词组结构规则被用于将自然语言的句子分解成其构成部分,构成部分也被称为句法范畴(英语:Syntactic category),包括词汇范畴(lexical categories,词类)和词组范畴(phrasal categories)。常用的词组结构规则是根据成分关系(constituency relation)关系来操作,因此采用词组结构规则的文法是一种成分文法(英语:Phrase structure grammar),与基于依存关系(dependency relation)的依存文法(英语:Dependency grammar)形成对比。

词组结构规则通常具有以下形式:

意思是成分 A {displaystyle A} 被分成两个子成分 B {displaystyle B} C {displaystyle C} ,下面是一些英语的例子:

第一条规则:S(句子)是由一个NP(名词词组(英语:Noun phrase))后面接一个VP(动词词组)组成。

第二条规则:名词词组是由一个不定的Det(限定词)接一个N(名词)。

第三条规则:N(名词)前面可以有一个不定的AP(形容词词组(英语:adjective phrase)),后面可以接一个不定的 PP(介词词组(英语:repositional phrase))。圆括号表示不定的成分。

以句子符号S开头,并依次应用词组结构规则,最后应用取代性规则(Replacement Rules),将抽象符号换成实际词汇,可以生成许多正确的英语句子(或是由规则指定的任何语言)。如果规则是正确的,那么以这种方式产生的任何句子在文法(句法)上都应该正确。还可以预期这些规则将生成文法正确但无语义的句子,如以下的著名例子:

这句话是乔姆斯基构思的,用来说明词组结构规则能够生成句法正确但语义不正确的句子。词组结构规则将句子分解成它们的局部成分。这些成分通常表示为树结构(树状图)。乔姆斯基的句子可呈现如下: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成分是由单个节点所支配的任一词汇或词汇组合。因此,每个单独词汇都是一个成分。此外,主词NP“Colorless green ideas”、次要的NP“green ideas”和 VP“sleep furiously”也都是成分。词组结构规则和与其相关的树结构是直接成分分析(英语: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的一种形式。

在转换文法中,词组结构规则的系统由转换规则补充,转换规则会根据现有的句法结构产生新的句法结构(执行诸如否定化(英语:Affirmation and negation)、被动化等操作。)。这些转换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成所需要的,因为它们产生的句子可以由一个适当扩展的词组结构规则系统单独生成,但是转换提供了更大的经济性,并使句子之间的重要关系能够反映在文法中。

词组结构规则的其中一个重要特色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检视句子结构。箭号左边的类别是大成分,在箭号右边的直接成分则是小成分。随着在给定句子的词组结构规则列表中向下移动,成分会被依次分解为其组成部分。这种自上而下的句子结构观点与许多现代理论句法学中的工作形成鲜明对比。举例来说,句子结构在最简方案中是自下而上生成的,其操作“合并”会将小成分合并为大成分,直到最大成分(即句子)形成为止。在这方面,理论句法学在很早之前就已放弃词组结构规则,但词组结构规则在计算语言学中似乎仍有其重要性。

常用的词组结构规则导致一个观点,认为句子结构是“基于成分的”。因此,采用词组结构规则的文法是“成分文法”(=词组结构文法(英语:Phrase structure grammar)),这与依存文法(英语:Dependency grammar)截然不同,依存文法将句子结构视为“基于依存的”。这意味着要使词组结构规则完全适用,就必须去理解基于成分的句子结构。成分关系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句子中的每个词汇,在句法结构中至少会有一个节点与该词相对应。相比之下,依存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句子中的每个词汇在句法结构中只会有一个节点与该词对应。下面的树说明了这种区别:

左边的成分树可以由词组结构规则生成。句子S被分解成越来越小的组成部分。相比之下,右边的依存树则无法由词组结构规则生成(至少不是按照一般解释方式)

一些文法的表征词组结构理论从未认可词组结构规则,而是以基模的角度来理解句子结构。这里的词组结构并非从词汇结合的规则中派生而来,而是源自句法基模或句法结构的规范或实例化,所表达的语义内容经常与在句中出现的特定词汇无关。这种方法本质上相当于一个词组结构规则与非组构语义理论相结合的系统,因为基于重写规则的文法形式的效力通常等同于基于基模替换的文法形式。

因此,句子“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在这种方法中,不是从多个词组结构规则的应用中产生,而是将词汇填入具有以下结构的基模插槽中来生成:

表达了以下概念内容:

尽管它们非由成分组合,但这种模型具有单调性。此方法在构造文法(英语:construction grammar) 中高度发展,并且对中心语驱动词组结构文法(英语:Head-driven phrase structure grammar)和词汇功能文法(英语:Lexical functional grammar) 造成一定的影响,后两者显然被定性为词组结构文法。

 

相关

  • 姆潘巴现象所谓姆潘巴现象(Mpemba effect)的多种表述:亚里士多德、弗兰西斯·培根和笛卡尔均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过该现象,但是均未能引起广泛的注意(注意亚里士多德的描述与上述大不相同)。1
  • 职业高尔夫球手职业高尔夫球手,是以高尔夫球为职业,以赚取收入的运动员。在高尔夫球界,职业运动员与业余运动员(英语:Amateur sports)的区分受到严格监管。违反了规则的业余运动员会被褫夺业余资
  • 李琈朝鲜元宗(朝鲜语:조선 원종/朝鮮 元宗 ;1580年-1619年)是朝鲜王朝的第16代君主朝鲜仁祖李倧之父,他是宣祖大王与储庆宫敬惠裕德仁嫔金氏生的庶五子,讳李琈(朝鲜语:이부/李琈 ),宣祖二十
  • 华兴镇中营镇可以指:
  • 台湾国旗台湾国旗可能指以下的旗帜:
  • 玉泉路站玉泉路站是一个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街道与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老山街道交界石景山路、复兴路、玉泉路交叉口,属于北京地铁1号线的地铁车站。这个站位于复兴路和玉泉
  • 陈晓楠陈晓楠(1973年11月13日-)北京人,出生于天津,腾讯网副总编辑,曾担任凤凰卫视主持人十余年。中学毕业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1991至1995年,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主修国际新闻。1994年,大学在读期间开始就职于北京电视台,主持过《大全景》、《江山如此多娇》、《世界你好》、《双语杂志》等栏目。期间兼职主持中央电视台《世界经济报道》,并荣获首届全国十佳经济节目主持人称号。1999上海财富论坛期间,她主持的《财富对话》,以其轻松活泼的主持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0年底,陈晓楠加盟凤凰卫视,任《凤凰
  • 狮尾猴狮尾猴(学名:;又名狮尾狝猴)是生活在西高止山脉及南印度的旧世界猴。狮尾猴的毛皮呈深褐色或黑色。其特征是围绕头部的银白色鬃毛。面部无毛,呈黑色。头至尾巴长45—60厘米,重3—10千克。尾巴中等长,约长25厘米,末端黑色,像狮子的尾巴。雄猴尾巴比雌猴发达。妊娠期约6个月,幼猴需要照顾1年。雌猴4岁就性成熟,雄猴则要6岁。它们的寿命约20岁,圈养的则可达30岁。狮尾猴是日间活动的,栖息在雨林之内。它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树冠层之中。它们会避开人类。在10—12只猴子的群族之内,它们是有阶级的。它们是有领地的,并
  • 沙湾飘色沙湾飘色为发源于番禺县沙湾镇一带的飘色巡游,是戏剧、杂技和装饰造型工艺的汇合。飘色游行,多在神诞、节庆举行。沙湾飘色巡游起源于1860年代太平天国败亡后,清政府一度禁止粤剧,于是广东省广州沙湾居民就以戏曲人物的造型巡游而不唱戏,当时此活动又称赛色。其后此活动流传到佛山,于每年秋收后举行作为庆祝。。另一种起源说法是,明代沙湾人李路远在云南任将官时当地解决纠纷,获当地人赠北帝像,被其带回沙湾,此后每年三月初三北帝诞辰之日,村人都会抬着北帝像出游,同时配合书会及舞龙、飘色等助庆,飘色从而成形。
  • 亚历山大·马利诺夫亚历山大·马利诺夫(保加利亚语:Александър Павлов Малинов,1867年5月3日-1938年3月20日),保加利亚王国时期法学家、民主党(英语:Democratic Party (Bulgaria))政治家,他曾三次组阁出任保加利亚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