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号钢琴奏鸣曲 (肖邦)

✍ dations ◷ 2025-05-18 16:20:03 #萧邦作品,1839年作品,降b小调作品

降b小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 35,是肖邦创作的一首钢琴奏鸣曲,全曲分四个乐章,演奏时长在21至25分钟之间。1839年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肖邦正住在诺昂维克的乔治·桑家。它在1840年正式发表,是肖邦最优秀的钢琴奏鸣曲作品之一。

这首奏鸣曲的第三个乐章是一首葬礼进行曲,也是肖邦的标志性作品之一。它在1837年左右就写好了,当时肖邦甚至还没构思出剩下的乐章。

它甫一发表便受到听众的欢迎,其中的葬礼进行曲也在肖邦自己的葬礼上演奏。但20世纪以前音乐家和评论家们中还是批评意见居多。罗伯特·舒曼说这首曲子结构上有缺陷,他认为肖邦根本就写不好奏鸣曲。

这首奏鸣曲写成的时候奏鸣曲本身已经不流行了。虽然贝多芬和莫扎特写过很多奏鸣曲,但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似乎不怎么中意这种曲式。弗朗兹·李斯特就写过两首奏鸣曲,舒曼写过8首,门德尔松写过13首。除去这首之外,肖邦也只写过两首奏鸣曲,即《第一号钢琴奏鸣曲》(Op. posth. 4)和《第三号钢琴奏鸣曲》(Op. 65)。

第二号钢琴奏鸣曲是肖邦第一首成熟的钢琴奏鸣曲,其中核心、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可能在1837年就写好了。但这一说法遭到部分学者的质疑。杰弗里·卡尔伯格(Jeffrey Kallberg)认为《葬礼进行曲》写于1837年的依据可能是肖邦1837年11月28日的一份手稿,但那份手稿其实和《葬礼进行曲》没有关系。而《葬礼进行曲》本身可能是1835年写成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奏鸣曲的其他部分确实是在《葬礼进行曲》之后完成的。1839年8月8日写给朱利安·冯塔纳的一封信中,肖邦说:

我在写一首降b小调的奏鸣曲,它会包含你已经知道的那首进行曲。曲子里会有一个快板,接着是一个降e小调诙谐曲、那首进行曲和一首终曲...我爸说我以前那首奏鸣曲(即第一号钢琴奏鸣曲)已经由托比亚斯·哈斯林格出版了

实际上第一号钢琴奏鸣曲并未正式出版,只是哈斯林格在没得到肖邦许可的情况下将它印刷出来流传出去了。这可能使得肖邦发觉他有必要自己出版一首奏鸣曲。1839年夏,奏鸣曲完成于诺昂维克。1840年5月在伦敦、莱比锡和巴黎出版,作品上没有写题献。

这首奏鸣曲分为四个乐章:

虽然它很快就得到了听众的认可,但当时的乐评家却很困惑,因为这首奏鸣曲的四个乐章之间缺乏联系。作品发表之后的一个世纪中,大多数乐评持批评态度。1900年以前,它不怎么在波兰和其他欧洲国家上演,只有其中的《葬礼进行曲》获得特别待遇,为演奏家们所钟爱。这种情况在20世纪才渐渐有了好转。

第一个站出来对这首奏鸣曲进行有力批评的是罗伯特·舒曼。1841年,舒曼说这首作品就像“一个屋檐下的四个疯孩子”,它根本就不像是奏鸣曲。他觉得《葬礼进行曲》也不好,“如果换成降D的柔板会好得多”。至于终章,舒曼说,“更像是一个玩笑而非音乐”。门德尔松也曾说自己很不喜欢这一部分。詹姆斯·亨内克也说这四个乐章没有共同的生命,只是一串叙事曲和诙谐曲,而非一首奏鸣曲。不过,他认为后面的两个乐章是“杰作”,终曲更是“在钢琴曲中无可匹敌”。拉赫曼尼诺夫曾创作过自己的第二号钢琴奏鸣曲,但他说自己的作品相当累赘,而肖邦的作品就精炼得多。

但《葬礼进行曲》所收到的评价几乎都是积极的,李斯特说“我们很难相信这世界上竟有如此甜美的东西”,其他许多音乐家、评论家也都视其为全曲的精髓。它成为了最著名的肖邦作品之一,不仅在肖邦自己的葬礼上演奏,很多国家元首的葬礼上也会使用这首曲子。后世的许多音乐作品,如埃里克·萨蒂的《Embryons desséchés》、艾灵顿公爵的《黑色与棕色幻想曲》、deadmau5的《Ghosts 'n' Stuff》中都有《葬礼进行曲》的痕迹。

这首曲子存在大量的版本,其中最常见的是G·亨乐出版社、伊格纳奇·扬·帕德雷夫斯基和扬·艾凯尔的版本。现存最早的录音在1928年和1930年由珀西·格兰杰和拉赫曼尼诺夫录制。

相关

  • SBS有多家媒体集团的简称是SBS,均同时经营电视台与广播电台,他们是:SBS还可以指:
  • 金钱的时间价值金融学中,金钱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或资金的时间价值(英语:time value of money,缩写为 TVM)是一种表示“金钱价值会随时间改变”的重要基本概念。在金融市场里,资金即是可
  • 飞轮海飞轮海(Fahrenheit),是台湾的4人男子演唱组合,为可米国际影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华研国际音乐旗下的团体,于2005年12月28日以4人组合正式出道。飞轮海的团名是华氏温度的德文原文
  • 毁灭天使毁灭天使(英语:destroying angel)是鹅膏菌属当中一系列亲缘相近的白色毒菇种类。在美国东部与西部,这个名称指的分别是北美东部毁灭天使(Amanita bisporigera)与赭鹅膏,在欧洲则是
  • 腐皮腐皮,又称腐竹,是煮沸豆浆表面凝固的薄膜,可鲜吃或晒干后吃,是东亚地区常见的食物原料。豆腐皮一词最早出现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说,将豆浆加热时,表面出现一层膜,将膜取出
  • 朱以海明义宗朱以海(1618年7月6日-1662年12月23日),字巨川,号恒山,别号常石子。朱以海是明太祖第十子鲁荒王朱檀的九世孙(明思宗的叔父辈),鲁肃王朱寿镛第五子,“鲁王”朱以派之弟,藩封在兖州
  • 皇室徽章菊花纹章,是日本各式以菊花作为样式的家纹之总称,通常用来指称日本皇室的家徽。在日本,由于法律并没有确立正式的国徽,因此习惯上,日本皇室(天皇家)的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纹”(日语
  • 含族含姆,或者翻译为含(英语:Ham,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 当爱来的时候《当爱来的时候》(英文:When Love Comes),为导演张作骥执导的第6部电影作品,有别于以往导演拍摄的男性题材,本片首度探讨女性为母体,以未成年女孩来春未婚怀孕为主轴,是一部关于爱情
  • 缶部缶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二十一个(六划的则为第四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缶部归于六划部首。缶部通常从左、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