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花俏绘画(Fancy pictures)是指一种十八世纪的绘画流派,其特点是描绘了日常生活的场景,且具有叙事、想象元素,该术语由艺术评论家和历史学家乔治·韦尔特(英语:George Vertue)在1737年创造。
大多数花俏绘画描绘的是儿童或年轻女性,画作通常与真人一般大小或稍小,也有些是带有人物的风景画。这类画中的人物通常比上层阶级的人物更加贴近民生,其特点是拥有一种“做作的纯真”,也有时被色情化。
“花俏绘画”起初只被用来描述菲利普·梅西耶(英语:Philippe Mercier)的绘画作品,如《窗口的威尼斯女孩》或《五感》系列。这些有着过多虚构背景和想象元素的画,因为复制品众多,在一时间广为流传。为了描述这类画,韦尔特使用了 "Fancies(幻想)"一词。 1788年,约书亚・雷诺兹在描述托马斯·庚斯博罗晚年所画的乞丐和乡村儿童时,创造了 "Fancy pictures"一词。同时,雷诺兹自己的画作也多以街头儿童为模特,有着对应的背景故事和复古的标题,如《希望护理着爱》和《维纳斯责骂丘比特》,所以后来该词被衍生为风俗画的一个流派。
该流派灵感来自伦勃朗和巴托洛梅·牟利罗,并受到18世纪法国作品的影响,特别是夏尔丹和格勒兹。此外,梅西耶也曾受到包括华托在内的欧洲艺术家的影响。
18世纪的花俏绘画还包括J.E.米莱的儿童画,如他以小女儿为模特的《第一次布道》和《第二次布道》,这些画作也可看作是维多利亚时期感伤主义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