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

✍ dations ◷ 2025-04-25 09:58:58 #战俘
战俘(英语:prisoner of war,缩写为POW),或称俘虏,与人质的性质不同,是指在战争各方中,敌对方被另外一方活捉,但并未处死的,用以作为战争交换条件的人。根据1949年8月12日签订的《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又称《日内瓦第三公约》)规定,各国不得虐待战俘,但有时军方希望从战俘口中得到最新的战况,或敌营的下落,因此对战俘施以拷打或重刑,甚至为减少粮食的消耗,而杀害战俘,也常有因为人力不足,待遇较好的军医战俘可能被派往医院长时间劳动,身强体壮的则被派往矿场、农场当作苦力的情况;通常只有战场前线上才会出现战俘一词,在非军事区或后方抓到的应被称为间谍或特务,要依法律进行处罚。一般认为只有直接参与战争的战败人员才算是战俘,不过在大多数战争中,只有少数投降的战俘,大部分被活捉的俘虏都是平民。然而对于目前尚未能判断所谓的战争是否已经结束,当地被囚禁的犯人仍属于战俘处理。根据《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第4条规定,以下人员视为战俘:根据《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战俘有以下权利:大多数战败士兵都受到非人道对待,而在战争尚未结束之前,战俘的生还率至今仍是相当之低。在战争过程中被捉的人,尤其是女性经常成为士兵的强奸对象,中国北宋末期发生靖康之难,金人掠走的北宋女性相当之多,后妃三千余人,民女三千余人,无论等级都沦为了金人的性奴,身心都受尽凌辱。然而战争中不论性别,均有被强暴的可能性。大多数战俘都被施重刑从而获得战争的信息,而也有部分是因为个人泄欲对战俘施暴。被捉的男方做苦力,女方为婢女,并如同牲畜、财宝一样分配到各将领之中。中国自古有所谓“杀降,不祥”的说法,但历代的杀俘行为仍然屡见不鲜。在历代战争中,入侵方经常大量屠杀所到之处的平民,由于战胜方的愤怒情绪,战俘受到屠杀的可能性非常的高。而部分将士为彰显战功,也会大规模屠杀战败方士兵,以提高他们在“战场”上的杀敌数量。而古代,多数人均认为此举可有效威慑敌方的士气,并提升自身军士的士气。而现代,伊斯兰国依然如此认为。中国人认为战俘是贪生怕死的人,战俘与汉奸一样是苟且偷生。许多战俘都被迫为敌方做补给工作,例如建造军事堡垒、监狱等。不少民族名人在被外族俘虏后以死殉国,后世追认他们为英雄豪杰。人们普遍对战死沙场及战败自杀的人有很高评价。现在有不少反思这种观念(主要是西方在反思,多数国家仍然不齿战俘),战俘不少是曾上战场的战士,迫不得已才成为战俘,应该尊重战俘也是英雄。根据《日内瓦公约》,战俘被关押的唯一目的是防止其继续参与武装斗争,战俘必须受到应有的尊重。探视战俘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使命之一,其工作包括进行探视并使被关押者有机会恢复并维持与家人的联系;督促相关当局遵守国际人道法,保证对战俘待遇符合人道主义标准;对战俘的去向进行登记,以防止其失踪。

相关

  • 二十世纪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0世纪。该世纪最初属于“不列颠治世”后期,是工业革命大爆发的年代,识字率大量提升,科学研究一日千里,人类学会了制造航天器与
  • CCL121DOK, 1DOL, 1DOM, 1DON, 1ML0, 2BDN, 2NZ1, 3IFD· chemokine activity· monocyte chemotaxis · chemotaxis · inflammatory responseCCL12(英语:Chemokine (C-C motif)
  • 桥梁桥或桥梁是跨越峡谷、山谷、道路、铁路、河流、其他水域、或其他障碍而建造的结构,是一种由水面或地面突出来的高架,用来连着桥头桥尾两边路。桥的目的是允许人、车辆、火车或
  • 拍频差频(英文:beat note或beat frequency)一词源于声学上两个频率相近但不同的声波的干涉,所得到的干涉信号的频率是原先两个声波的频率之差的绝对值,因此叫做差频。这个概念也用到
  • 可并用单位可并用单位(英文:Non-SI units mentioned in the SI)是国际单位制(SI)有提及的单位,但没有给定精确定义 。 因为国际度量衡大会认为他们是标准单位的倍数且被人们广泛使用 。
  • 未解决的化学问题未解决的化学问题往往指以下这些类型的问题:“我们能制备某种化合物吗?”、“我们能分析它吗?”、“我们能提纯它吗?”等等。这些问题通常都能很快解决,但可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
  • 拉斯考克山洞拉斯科洞窟(法语:Grotte de Lascaux)壁画,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蒙特涅克村的韦泽尔峡谷,是著名的石器时代洞穴壁画。1979年,拉斯科洞窟同韦泽尔峡谷内的许多洞穴壁画一起被选为世界
  • 白宫白宫(英语:White House,也称白屋)是美国总统官邸与主要办公的地方,位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西北区,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自1800年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入住以来,白宫就
  • 史蒂芬·杰·古尔德史蒂芬·杰伊·古尔德(英语:Stephen Jay Gould,1941年9月10日-2002年5月20日)是一名美国古生物学家、演化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与科普作家,职业生涯中大多在哈佛大学担任教职,并曾在
  • 危害性物质限制指令有害物质限用指令(英语: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Directive 2002/95/EC,缩写RoHS)是欧洲联盟在2003年2月所通过的一项环保指令(但并非法律),定于2006年7月1日起生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