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首

✍ dations ◷ 2025-09-10 23:54:59 #船首

船首(又写作艏、舰艏。英文对应Bow),是船身的最前部。相应的船身最尾端则称为船尾(或艉、舰尾)。

船首的形状需要考虑减少船身在水中的阻力,如球状船首(Bulbous Bow)可以消减海浪冲击。不过船体较低的舟船(如液货船)往往采用更圆实的设计以最大化载货容量。

船首需要有一定高度防止水溅到甲板上,否则不但甲板会变的湿滑,而且海水的腐蚀性可能会侵蚀船身的金属,当温度过低时,也会造成甲板结冰,增加船身重量。

Straight-stem bow

垂直柱艏

斜艏

舷缘外倾艏

飞剪式艏,或"Aberdeen bow"

球状船首

Inverted bow

撞角船首

高颏勺形艏

低颏勺形艏

船首的类型有很多种:

在帆船的船首上,一般装置有船首斜桅(Bowsprit),并固定艏三角帆(Jib)或日内瓦帆(Genoa)的一端(另一端在前桅)。现代的小型帆船船首斜桅常常是水平的,有时可以拆卸。大型帆船的船首斜桅可以很长,装有多个支索,悬挂的艏三角帆可多达4个,为便于操控船首斜桅是斜向上方伸展的。

风帆时代的帆船船首最前方水线以上甲板以下(这一部分称作prow)一般都会装置有船首像(英语:Figurehead (object))(Figurehead),雕刻着人物或传说生物,有时其主题即为船名(在识字率不高的时代这有助于人们辨识帆船)。 维京长船的船首像往往是长齿巨眼造型,水手们相信这能避邪。

大型帆船船首上部、前桅前方有艏楼(Forecastle),这里一般是水手的住所。中世纪的战船的艏楼往往是多层甲板结构,攻击时可作射箭平台,防御时则为作战堡垒。

相关

  • 大小金川之役大小金川之役,又称平定两金川,是清乾隆年间清军平定四川西北部大、小金川土司两次动乱的合称。第一次金川之役为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安抚司莎罗奔私自进攻明正土司,清廷调兵
  • 马神庙坐标:39°55′25″N 116°19′14″E / 39.923668°N 116.320587°E / 39.923668; 116.320587 马神庙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西段的一个地名,为纪念袁崇焕赠给祖大寿的战马“赛
  • 杰罗丁·费拉罗杰罗丁·安妮·费拉罗 (Geraldine Anne Ferraro,1935年8月25日-2011年3月26日),美国政治人物、法律界人士及前外交官,民主党籍,是该国第一位在主要政党名单上参选副总统的女性(1984
  • 䱵科䱵科(学名:Cirrhitidae)为辐鳍鱼纲日鲈目的一个科。本科鱼类分布于全球三大洋之热带及副热带海域。大部分分布于潮间带到数十米的海域。本科鱼类体呈椭圆形或延长,稍侧扁。体被
  • 穀梁姓穀梁姓是汉字复姓之一,在明朝《百家姓续编》中排第457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穀梁姓有两种来源:
  • Dreamer《Dreamer》是荷兰DJ马丁·盖瑞斯制作并主唱,美国灵魂乐歌手麦克·杨(英语:Mike Yung)参与伴唱的单曲。歌曲同音乐视频发行于2018年11月1日,这首歌献给了杨的妻子莉迪亚(Lydia),她于
  • 高崇熙 (化学家)高崇熙(1901年9月14日-1952年2月12日),男,祖籍河北省雄县,是中国近代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1919年高崇熙考进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并于1922年考进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在V.Lenher教授的指导下,在1926年获得博士学位。高崇熙在美国求学期间,最为人知的是对硒元素的研究。他在1925年至1926年间与导师发表了6篇与硒有关的论文,其中他对一氯化硒、一溴化硒与其他硒化合物的合成的研究最为著名。高崇熙毕业后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的化学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的教授,教授定量分析、
  • 帕特里克·埃迪帕特里克·埃迪(英语:Patrick Eddie,1967年12月27日-),美国NBA联盟前前职业篮球运动员。
  • 洪廷贵洪廷贵(台湾话:Âng Tîng-kuì,19世纪?-1867年),台湾府澎湖厅林投澳乌崁社(今澎湖县马公市乌崁里)人,清代商人、武官,曾参与咸丰年间林恭事件、同治年间戴潮春事件等平叛战役,最高拜官至绿营守备一职。洪廷贵为乌崁人,乌崁洪氏与红罗罩洪氏系出同源,约莫于南明永历朝自金门后丰徙澎;洪廷贵约莫于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出世,其少年以胆力著称,在台湾中路从商,亦与内山居民关系良好。咸丰三年(1853年),凤山县爆发林恭事件:106,洪廷贵率众协助官兵平乱,嗣后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道员裕铎
  • 语音省略语音省略(Elision)包含辅音省略、元音省略,乃至音节省略等现象。这种省略是指说话者的语流里的某些发音消失。不少连音、懒音现象亦归属之。原来为“waratte iru”“hikatte imasu”其中“i”因之前有“e”故省略之,变为“waratte ru”“hikatte masu”。经过长久的演化、部分台语音节会产生省略脱落的音变现象,导因于相互语音牵扯、且音节辨义上不致含糊亦可省略。省略脱落的音节结构,大部分会出现在常用之短词组语音连接时中间的音节上、极少部分出现在后面的音节。此种音节上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