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性

✍ dations ◷ 2025-05-19 15:58:48 #环境,可持续性,环境主义,环境经济学

可持续性(英语:sustainability)也称永续性,是人们在满足人类需求与未来发展时,在资源开发、投资方向、技术发展和制度变革中保持环境平衡与和谐的过程。可持续性可以是一种想法、一种生活系统的性质、一种生产方法或一种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最常见的引述来自布伦特兰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由联合国在1983年正式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当该委员会成立时,联合国大会确认,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和坚定的,建立可持续发展政策是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从这事实看出,在涵盖所有人类活动的定义,可持续性在界定上部分地方是有困难的。有些人认为可持续性能够以环境、经济与社会三个领域来定义,并可考量到文化、技术与政治等子领域。

可持续性从广义上来讲,是能够保持一定的过程或状态,但这一词普遍用于研究生态和社会的关系。在生态方面,可持续发展可以被界定为具能力的生态系统,能自我维持一切生态的过程、功能(英语:Function_(biology))、生物多样性和未来的活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复杂术语,可以适用于几乎每一个方面,地球上的生命,特别是许多不同层次的生态环保,包括湿地、草原和森林,并成为了人权组织的概念,如生态城市,可持续城市,和人类活动,如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建筑和可再生能源。不过,可持续发展的字义在某些组织原则中很可能与可持续性是相互冲突的,因为其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可能试图透过非可持续性的方式进行。

天然资源的使用必须控制在一个能够还原的速度,人类生活才能具有可持续性。然而,现在有明确的科学证据表明,人类的生活无法维持,人类需要以集体地减少自然资源的利用,将其消耗速度减少至一个可持续的限度内。

可持续性与环境科学、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

相关

  • 福斯特法则福斯特法则(英语:Foster's rule),又称为岛屿法则(英语:island rule)、岛屿效应,是演化生物学中的一种规律,指物种会因为环境资源的变化而变得更大或更小,这是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中的核
  • 须尔德河斯海尔德河(荷兰语:Schelde)又译斯凯尔特河、须耳德河,也依法语译作埃斯科河(法语:Escaut),发源于法国埃纳省,流经比利时,最终在荷兰注入北海,全长350公里。斯海尔德河流经的主要城市有
  • 间隙缺陷间隙缺陷是点缺陷的一种,指代的是一个原子占据了晶体晶格中本不应该存在原子的位置,或是两个或者更多的原子共同分享一个或者多个晶格格位,但这些原子的数量总是大于其所占的晶
  • 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坐标:25°2′0″N 121°33′38″E / 25.03333°N 121.56056°E / 25.03333; 121.56056台北国际会议中心(英语:Taipei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以下简称TICC)是台北世界
  • 明天明日,又称明天,泛指今日之后的一整日,是未来的一部分。“明日”原本仅指“明日日出至日落的时段”,而“明日夜晚”则概称为“明晚”。“明”字分拆是“日”和“月”。意思就是看
  • 自杀预防自杀预防(Suicide prevention)是个雨伞术语,是指区域性公民组织、医疗专业(英语:health professional)人士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为了减少自杀发生率而做的各种努力。除了直
  • 盐铁论《盐铁论》,中国西汉“盐铁会议”的记录,以对话体撰写,10卷60篇,作者桓宽。其中记载的是贤良文学(由地方推举的官员)与丞相、御史大夫(多数为名门子弟)之间的辩论。《盐铁论》是了解
  • 歌谣曲日本音乐所称之“歌谣曲”,指的是日本流行音乐的一个种类。但根据情况的不同,有几个不同的意义被使用,大概有以下诸些定义。广义上,凡有日本歌词的流行音乐(演歌、J-POP都算)大部
  • 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属于经济学中的商品经济理论范围,它起源于英国的亚当·斯密,中经英国的李嘉图及威廉·汤普逊的发展,终于德国的马克思。亚当·斯密之前的学者威廉·配第、约翰·洛
  • 始新世始新世(英语:Eocene)是地质时代中古近纪(Paleogene)的第二个主要分期,大约开始于5600万年前-终于3400万年前,介于古新世(Paleocene)与渐新世(Oligocene)之间。始新世(Eocene)之名,字源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