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洪堡特学说

✍ dations ◷ 2025-02-24 02:19:54 #语言学,主义

新洪堡特学说或新洪堡特主义是关于语言学的一种学说,持这种观点的人称为新洪堡特学派。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在《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区别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中提出:

这一观点为新洪堡特主义主义者继承并发展为新洪堡特学说。

持这一学说的新洪堡特学派又可以分为两支:以欧洲的魏斯格贝尔(Leo Weisgerber)为代表的一派和以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 Sapir)和沃尔夫(B. L. Whorf)为代表的一派。

魏斯格贝尔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之间有一个“中间世界”(Zwischen Welt),也就是语言。语言不同,“语言世界图像”(Weltbild der Sprache)也不同。这一学派的另一个语言学家瓦尔特布尔格(W. Von Wartburg)认为:“我们说掌握语言,但是,实际上是人被语言所掌握。”魏斯格贝尔由此认为语言学是“通过语言分析和揭示每个语言的世界观。”他在1950年出版的《论德语的世界图像》中举例说,大熊星座等的名称完全是人为的,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些星座中的星星相距甚远,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人们从地球上看过去,觉得很近,人为的规定了名称。

萨丕尔和沃尔夫的观点也类似于魏斯格贝尔,他们的观点被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认为语言不同,世界观也不同。

新洪堡特学说过分夸大了语言差异对人的影响。美国语言学家格林伯格批评说,如果把两个说不同语言的人送到月球上,他们返回地面后所作的报告决不会因为语言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也有语言学家提出疑问,如果思维受制于语言,那么聋哑人又是如何思维的呢?

相关

  • 巴布亚诸语言巴布亚诸语言(英语:Papuan languages)是指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及邻近地区流通,但不属于南岛语系的多种语言的集合。由于这个语系内有多达6000多种不同的语言,而语言间的差异又很大,有
  • 震br /旦br /纪埃迪卡拉纪(英语:Ediacaran),又称艾迪卡拉纪、震旦纪、文德纪,是元古宙最后的一段时期。一般指6.35-5.41亿年前。学者曾用这个名字指称不同阶段,直到2004年5月13日,国际地质科学联
  • 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有人认为剪纸的前身可追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早期的剪纸多见于丧葬、祭祀等仪式中,大约跟道家的灵媒神务
  • 碘化卤化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是向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卤素原子的过程,最常用的是向烃分子中引入卤素原子,形成“卤烃”,由于卤烃相当活泼,很容易被其他原子或“基”置换,因此常用于有
  • 龙口市龙口市,旧称黄县,雅称芝阳,为中国山东省下辖县级市,由烟台地级市代管。龙口为山东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2010年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七位。该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
  • 朝鲜定宗朝鲜定宗(朝鲜语:조선 정종/朝鮮 定宗 ;1357年-1419年),朝鲜王朝的第二位国王,1398年至1400年在王位。被迫禅位,1400-1419年在上王位,讳李芳果(朝鲜语:이방과/李芳果 ),字光远,即位后更名李
  • 萨瓦语萨瓦语又称萨伏伊语(法语:Savoyard;意大利语:savoiardo)是法兰克-普罗旺斯语的一种方言,使用者位于法国的萨瓦省和上萨瓦省,瑞士的瓦莱州,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大区的奥斯塔。萨瓦语
  • 陆忆敏陆忆敏,1962-,出生于上海,中国现代诗人,第三代诗人代表之一。陆忆敏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代表作品有《美国妇女杂志》等,诗作收入《后朦胧诗全集》(1993)。
  • 伊芙琳·内斯比特伊芙琳·内斯比特(Evelyn Nesbit),(1884年12月25日-1967年1月17日),美国知名艺术模特儿。伊芙琳·内斯比特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Tarentum,父亲是一名律师。她后来成为吉布森女孩,与斯坦
  • 叶步司叶步司(Bishop Conrad Abels, C.I.C.M.1856年1月31日-1942年),在华荷兰天主教传教士,东蒙古代牧区第2任主教。1856年1月31日,叶步司出生于荷兰,洗名公辣德。1879年3月29日,23岁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