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历山大·索库罗夫
✍ dations ◷ 2025-07-08 17:25:54 #亚历山大·索库罗夫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оку́ров,1951年6月14日-),是俄罗斯影坛当代最重要的导演之一,被认为是塔可夫斯基精神的继承人。索科洛夫1951年生于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的乡村,毕业于高尔基大学历史系,19岁时就开始担任助理电视导演。在1975年之前,他都一直为高尔基电视台执导电视节目。后来他前往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学习,在此期间他初露峥嵘,引起了塔可夫斯基的注意。在大师的推荐下,他进入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工作。但多数他的早期作品在制片厂内部得到消极评价。苏联时代,几乎每部影片都被禁映,这使他一度转向纪录片创作。直到80年代末,他才进入国际观众的视野。先是他于1978年完成的剧情片处女作《人类孤独之声》在卢卡诺电影节上获奖,此后他的作品得到了持续的关注。索科洛夫的影片在前苏联曾引起极大争论,有人认为他的新电影语言是现代作者电影的又一个高峰。有人则指责他矫揉做作,且生硬地重复西方先锋派的电影道路,但他在欧美国家是评论界的宠儿。1980年代末,电影制作环境相对宽松以来,他表现得十分活跃。1989年,他将《包法利夫人》改编成作品《拯救与保护》,其作品的典型主题和特征都出现在这部影片中:包含了宗教思想、灵与肉的剧烈斗争、对死亡的迷恋以及细致的心理物理学。同年推出的《日月无光》,则以对人类苦痛尖锐凄凉的刻画令人心惊。两部影片都具有极端诗意的影像,以及对人类境遇苦难一面的执着探索。精神上的压抑与苦闷,在他接下来的三部曲《第二环》、《石头》、《沉寂岁月》中呈现的更为明显。1996年的《母与子》则成为他迄今最受好评的影片。通过滤光镜和广角镜的使用,索科洛夫把他在影像上的唯美追求发挥到极致。这部几乎没有情节的电影,以一位行将就木的母亲和其子在她的弥留日子里生活的描绘,成为导演对生死及精神问题的象征性冥思。1999年,索科洛夫延续对人类大限来临之前状态的表现,开始创作“死亡四部曲”,每部均以一位二十世纪的独裁者为主角,描绘他们的对权力的迷恋以及心理状态。
《摩洛神》的主角是希特勒,他以个性化的观念将其塑造为“莎士比亚样式的现代历史人物”,视线直抵与政权机器相对立的人性深处,该片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2001年,入围戛纳的《金牛座》则以列宁为主角,将焦点从政治历史背景移向人物内心世界空虚的黑洞。2005年,电影《太阳》以日皇裕仁为主角,描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前后,裕仁在皇宫地下碉堡的生活。然而具有神圣地位的天皇面对不明确将来—-有可能以战犯罪被处决的情况下,尔后与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多次会面,最后放弃天皇神圣地位下保留君主制度,并免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2002年电影《创世记》,2001年12月23日一天之内在圣彼得堡冬宫实地取境,利用数码摄影机拍摄一部只有一个96分钟的长镜头的电影,在33个房间动用了三千名工作人员,细述了沙皇时代至二次大战三百年来俄罗斯历史。2011年作品《浮士德》改编自歌德的戏剧《浮士德》,以19世纪早期的欧洲为背景,描绘了才华盖世的学者浮士德在魔鬼梅菲斯特的陪伴和引诱下出卖灵魂踏上地狱之路的故事,被认为是导演权力系列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影片充满艺术质感的镜头、富有深意及寓言的剧情及角色刻画,在威尼斯电影节放映后得到了媒体们极高的评价,最终在一片赞扬声中毫无争议的获得金狮奖。索科洛夫被誉为塔可夫斯基的继承人,虽然这类比较多少抹煞了一些索科洛夫的个性,但两者之间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像是对长镜头的偏好,演员的自然表演,以及对于人类存在本质问题和精神领域的共同关注。死亡,是索科洛夫最感兴趣的题材。他迷恋于对人的弥留状态和对死亡仪式不厌其烦的描写,通过细腻表现死亡的肉体展示与之相联系的精神或道德的痛苦,在失去生命的躯体上,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孤独、宿命与伤痛,言语在其面前都显得多余。备受磨难的肉体在他的眼中是真理意义的载体。以死亡为背景,索科洛夫的探索始于肉体,终于精神。索科洛夫往往以物理的手法展现影像,一个很小的场面可以被无限的放大、拖长、细节化。典型的索科洛夫式的视觉魔术是从静止或移动速度极其缓慢的超长镜头,以及精细的光影设计下凝练出来的诗意和梦幻般氛围。
相关
- 弗朗兹·鲍尔弗朗兹·鲍尔(Franz Andreas Bauer,1758年3月14日-1840年12月11日)是一位奥地利植物画家,在他的家族中也有多位画家。他为许多植物构造与花朵绘制了精细的插图,且其中包括一些显微
- 凤梨凤梨科(学名:Bromeliaceae)为单子叶植物禾本目的一科,多于地面生长或附生,有者可高达10米以上,部分作为观赏花卉,也有用于生产水果(菠萝;Ananas comosus)或纤维的。在自然环境下,观赏凤
- UPSUPS可以指:
- 中继透镜中继透镜(relay lens)通常有两组镜片,安装在镜筒中组成,镜片可以是普通球面透镜,也可以是非球面透镜。虽然名称叫做中继透镜,但它并不是透镜。两组镜片,至少有两个配对透镜或两个配
- 罗伯特·加洛罗伯特·查尔斯·加洛(英语:Robert Charles Gallo,1937年3月23日-),美国病毒学家。早期研究白血病,后转向肿瘤病毒的研究。生于康涅狄格州沃特伯里。加洛最出名的贡献是发现第一个
- 组蛋白修饰组蛋白(英语:histone)是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与原核细胞中的碱性蛋白质,和DNA共同组成核小体结构。它们是染色质的主要蛋白质组分,作为DNA缠绕的线轴,并在基因调控(英语:Regulation
- 碳足迹碳足迹亦译碳足印,盖指每个人、家庭或每家公司日常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以二氧化碳即CO2的影响为单位),用以衡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以下步骤,可以有效减少碳足迹:最后
- 波包在任意时刻,波包(wave packet)是局限在空间的某有限范围区域内的波动,在其他区域的部分非常微小,可以被忽略。波包整体随着时间流易移动于空间。波包可以分解为一组不同频率、波
- 八音定诀《八音定诀》为清朝(1875年)叶开恩所编著的一部以厦门音主,混合著漳泉腔的闽南语音韵学书籍。
- 华盛顿大学 (消歧义)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是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的一所大学。华盛顿大学还可能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