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蒂索

✍ dations ◷ 2025-04-11 07:05:24 #1887年出生,1947年逝世,捷克斯洛伐克政治人物,被处决的总统,比特恰人,第二次世界大战领袖,斯洛伐克罪犯,天主教神父,被以绞刑处决者

约瑟夫·蒂索(斯洛伐克语:Jozef Tiso,1887年10月13日-1947年4月18日)是一位斯洛伐克罗马天主教神父,曾经是人民党的领袖。1939年至1945年为纳粹德国的斯洛伐克共和国傀儡政权政府首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重建的布拉迪斯拉发受审,最终以绞刑处死。

共产主义国家一直宣传蒂索是一个“法西斯神父”。在1989年天鹅绒革命后关于他的真实形象问题引发了激烈讨论。

约瑟夫·蒂索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斯洛伐克的比特恰。尼特拉主教伊姆雷·本代(Imre Bende)给其提供了成为罗马天主教神父的机会,1911年蒂索从维也纳的大学Pázmáneum毕业。早期在斯洛伐克的三个教区做过助理神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前线的战地神父。后来被本代的继任Vilmos Batthyány任命为尼特拉神学院灵性导师。在这一时期内,他进行教学和写作,常使用匈牙利化的名字蒂索·约瑟夫(Tiszó József)。

随着奥匈帝国的崩溃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成立,蒂索开始走入政坛,同时公开开始宣称为斯洛伐克人。他加入了斯洛伐克人民党,1918年至1919年在《尼特拉报》()作编辑,并公开自己的反犹太主义立场。1921年被梵蒂冈选为蒙席,但该命令因为本笃十五世突然去世而失效。1921年至1923年是尼特拉主教Karol Kmeťko的助理,但同期因为被判两项煽动罪,其中一项导致了短暂的牢狱之灾。1923年获释之后尼特拉主教就将他辞退了,但仍给予其神学教授之职。1924年前往贝布拉瓦河畔巴诺维采做教区神父,随后成为主持。在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中,约瑟夫·蒂索也一直保留着宗教身份。

1913年约瑟夫·蒂索成为斯洛伐克人民党领袖之一,当时奥匈帝国仍然控制着斯洛伐克。这个党派在随后的年月中逐渐倾向纳粹主义,还拥有了赫林卡卫队。

1920年蒂索开始争取进入议会,1925年入选。直到1938年都一直在布拉格的捷克斯洛伐克议会中占据席位。1927年至1928年虽然没能极大提高斯洛伐克人民党的地位,但约瑟夫·蒂索本人担任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卫生和体育部长。他倾向于与别的党派联合,但直到1928年都没有如愿。

1930年代蒂索开始与右派的卡罗尔·西多尔争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暂时抛弃了激烈的民族主义主张,改走温和派路线。此外,依旧坚持分裂捷克斯洛伐克。当斯洛伐克人民党的创始人安德烈·赫林卡1938年逝世后,蒂索迅速控制了整个党。

1938年10月,纳粹德国出兵占领了苏台德地区。通过联合斯洛伐克农民党,蒂索成为了斯洛伐克自治区的政府首脑。同年11月,匈牙利在维也纳仲裁裁决中要求德国和意大利将斯洛伐克地区三分之一的土地割让与它,与此同时斯洛伐克除去共产党外的所有政党都联合起来成立了斯洛伐克国家统一党。1939年1月,斯洛伐克政府封禁了所有参与斯洛伐克国家统一党的政党。

为了解散捷克斯洛伐克,德国代表在1939年2月试图说服蒂索宣布斯洛伐克完全独立。整个二月蒂索都一直在与德国代表阿图尔·赛斯-英夸特商议此事。而最终捷克方面占领了斯洛伐克,蒂索也不得不于1939年3月9日下台。

蒂索强烈的民族主义观念使得他不愿将斯洛伐克出卖与德国。蒂索下台不久之后,希特勒邀请他前往柏林并答应协助斯洛伐克建国,希特勒声称如果斯洛伐克不在“德国的保护下”立即独立,匈牙利将吞并整个斯洛伐克。因此蒂索最终和希特勒签订了协议,1939年3月14日斯洛伐克独立,成立斯洛伐克共和国。

斯洛伐克共和国处于纳粹德国的掌控之下,蒂索自共和国成立之初到1939年10月26日担任总理一职,随后成为斯洛伐克总统,并任命沃泰克·图卡为总理。模仿希特勒的元首,1942年蒂索也给自己造了一个新头衔“Vodca”(意即领导)。

在1940年7月28日于奥地利萨尔斯堡举行的会议上,决定了成立国家社会主义的斯洛伐克。蒂索、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与会。会议上还决定成立两个处理“犹太人事务”的国家机关。这个会议确定了斯洛伐克人民党和赫林卡卫队的双重管理,也加速了斯洛伐克反犹太争权的确立。但关于犹太事务,蒂索并不赞同希特勒的做法,因此迪特·威斯里舍尼被派往斯洛伐克以“协助”处理犹太问题。最终斯洛伐克人民党与纳粹德国达成一致,斯洛伐克开始了犹太人迫害。犹太人被禁止拥有地产和贵重物品,不得参与体育和其他文化事业,不得上高中和大学,公众场合必须佩带大卫之星。他究竟在斯洛伐克驱逐犹太人的过程中发挥了多大作用还有争议,但很明显对于这些反犹太政策蒂索是很欢迎的。1942年在霍利奇的演讲上,他还给驱逐犹太人做出了辩护。对于这场演讲,希特勒评价说:“很高兴看到小天主教神父蒂索送给我们犹太人”。

1942年2月,斯洛伐克成为第一个同意驱逐犹太人出境的纳粹德国盟国。纳粹德国要求送给他们两万健壮犹太人,而借由驱逐犹太人,蒂索希望德国能协助送还十二万斯洛伐克工人。但当年这些犹太人的遭遇便被梵蒂冈得知,梵蒂冈的抗议加上同年德国在苏联受阻,斯洛伐克又成为了第一个停止驱逐犹太人出境的纳粹傀儡国。“到1942年6月为止,约有五万二千犹太人被驱逐出境,他们大多数最终在奥斯维辛迎来了死亡”,而梵蒂冈的抗议则可能与犹太人的贿赂有关。1943年再次出现了要驱逐犹太的消息,教宗再次出面阻挠,并再次成功阻止驱逐。

1944年8月爆发反蒂索政权的斯洛伐克民族起义,德国出军平息起义并借机再次围捕斯洛伐克的犹太人。总主教Giuseppe Burzio直接向蒂索提出至少保住天主教犹太人,并传达了教宗的警告:“他的政府犯下的不义损害了他的国家的名声,敌人将利用它来使全世界的僧侣和教会蒙羞”。然而蒂索仍然命令将国内剩下的犹太人驱逐出去,他们中大多数都被送到了奥斯维辛。

1945年4月苏联占领了斯洛伐克,蒂索失势。他起先逃往奥地利,然后又到巴伐利亚阿尔特廷的一个方济嘉布遣会教会寻求庇护。6月被美军逮捕,并遣送到重建的捷克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10月在此受审。1947年4月15日,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法院(Národný súd)判处他“叛国、叛斯洛伐克民族起义和联合纳粹罪”。法官们认为蒂索应该为捷克斯洛伐克的分裂负责,他是“大多数对犹太人暴行的发起者,在不是发起者的时候,也至少是煽动者”。蒂索向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爱德华·贝奈斯请求缓刑,他的起诉官也被告知要给予一定的仁慈。但是实际上蒂索并没有得到任何缓刑。最终1947年4月18日蒂索穿上神父服被绞死于布拉迪斯拉发,行刑并不太成功,蒂索并没有一开始被勒断脖子,而是死于缓慢的窒息。他被秘密地埋葬,后来蒂索的追随者找到了一个据称是蒂索墓地的地方,并建起了一座纪念碑。

相关

  • 伊马替尼伊马替尼(INN:Imatinib;商品名Glivec,原称STI571,是诺华公司研发时的编号)是由瑞士诺华公司研制销售,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胃肠道基质肿瘤等癌症的第一代/旧一代靶向药物,格列卫(中文
  • 抗痉挛药物解痉药(antispasmodic、抗痉挛药物、同义词:镇痉剂(spasmolytic))是一种抑制肌肉痉挛的药物,或药草。解痉药的一种类型用于平滑肌收缩,尤其是在胃肠道的管状器官。其效果是防止
  • 宁才宁才(1963年11月-),中国内地导演、演员,内蒙古民族剧团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在话剧和电影上屡有建树,2002年凭借电影 《天上草原》获得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宁才出生在科尔沁
  • 蔡文祥蔡文祥(?-),台湾天文学家,曾任国立中央大学天文研究所所长,现居美国。是在台湾以CCD进行天文观测的第一人。蔡文祥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于1981年获得同校物理与天文研究所(该
  • 蒲甘蒲甘(缅甸语:ပုဂံ,缅甸语委转写:,IPA:)是缅甸曼德勒省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从9世纪到13世纪,蒲甘有一个蒲甘王国,该地形成统一的一个地区,后来构成现代缅甸。11世纪和13世纪
  • 埃米尔·斯特勒伊努埃米尔·斯特勒伊努(罗马尼亚语:Emil Străinu,1957年4月30日-)是罗马尼亚政治人物、退役将军、作家、幽浮学家,曾任大罗马尼亚党主席。他著有数十本书籍,曾代表罗马尼亚出席了60多
  • 约翰·弗雷德里克·肯塞特约翰·弗雷德里克·肯塞特(John Frederick Kensett,1816年3月22日-1872年12月14日)是一位美国风景画家和雕刻家,他是哈德逊河派的第二代成员,其所会的风景画主要取材自新英格兰和
  • 户栗郁子户栗郁子(Iva Ikuko Toguri D'Aquino,1916年7月4日-2006年9月26日)是被昵称为东京玫瑰(Tokyo Rose)的几位女播音员之一。户栗郁子出生于美国加州洛杉矶,为日裔美国人,毕业于加州大学
  • 大城堡大城堡(马来语:Sri Petaling或Bandar Baru Sri Petaling)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南部,邻近吉隆坡与雪兰莪的边界,被武吉加里尔、新街场、华联花园、旧古仔、快乐花园等社区所围绕,是一
  • 劳伦·日尔曼劳伦·克里斯汀·日尔曼(英语:Lauren Christine German,1978年11月29日-)美国女演员,因主演《崩裂:毁灭杀阵》及《恐怖旅舍第二站》而打开其知名度,曾在《天堂执法者》中饰演洛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