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反射疗法
✍ dations ◷ 2025-08-08 00:40:08 #区域反射疗法
区域反射疗法(英语:Reflexology,或英语:zone therapy),是源起于美国的替代疗法。它的理论认为,人类的足部及手部的特定区域,都对应到特定的身体器官。因此只要对特定区域进行拍打或是按摩,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它被认为是一种伪科学,因为它并没有解释为什么某个特定区域可以对应到某个器官。它先用一个假想的中线,从中间把人体切开,再把人体直接投影到手部及足部,以找出反射区。治疗者再以手或器具按压特定反射区,来取得治疗效果。区域反射疗法,最早是在1913年,由美国耳鼻喉科医师威廉·费滋杰罗(William H. Fitzgerald) 与艾德华·包威尔(Edwin Bowers)医师提出。威廉·费滋杰罗声称,他发现在按压手脚上的特定区域时,能带来麻醉的效果。1917年,两人合著《区域疗法》(Zone Therapy)一书,开始推广这个学说。法国医师以区域反射疗法的原理,将婴儿身体投影到耳朵上,找出耳部反射区,建立耳针疗法。在台湾,吴若石神父以此为理论基础研发出吴神父足疗法。中国张颖清由此启发了他的全息生物学理论。
相关
-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能受体(英语:Adrenergic receptors,或称为肾上腺素受体)是一类接受儿茶酚胺类物质刺激的代谢型G蛋白偶联受体,所接受的儿茶酚胺类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尽管
- 血容量减少血容量减少,亦称血容量过低、休克,指的是体内血量减少的状况。 它表现在体内血液体积收缩和脱盐上。常见的血容量减少的原因有: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疾病过程其特点是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持续性地升高(多于1500嗜酸性粒细胞/立方毫米),没有明显的病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有两种形式:心内膜纤维
- 美耐皿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英语:Melamine resin),俗称美耐皿,是一种合成树脂,为热固性聚合物,为使用三聚氰胺(Melamine,又称蜜胺或密胺)与甲醛聚合所制成,与以尿素与甲醛制成的“尿素-甲醛树脂
- ICD-9-CM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英语:I
- 自然神论自然神论(英语:deism)是17到18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出现的一个哲学观点,主要是回应牛顿力学对传统神学世界观的冲击。这个思想认为虽然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是在
- ScienceDirectScienceDirect是世界上科学研究出版的最大在线收藏。出版商是荷兰的爱思唯尔公司,包含了大约一千一百万篇文章、2500种期刊、6000多册电子图书、参考书、手册,这些文章分为以
- 前庭韧带1 舌骨 2 会厌 3 前庭襞,假声带/声索,(Plica vestibularis) 4 声带,真声带(Plica vocalis) 5 喉室肌 6 喉室(Ventriculus laryngis) 7 声带肌 8 喉结(甲状软骨) 9 软骨环(环状
- 瑶语族瑶语支,又称勉语支,是苗瑶语系的一个语支。说瑶语支语言的人约有150万。自称“勉”、“金门”、“标敏”、“藻敏”等等。主要分布在华南(90万)和越南(50万),泰国、老挝、美国(主要
- A14ATC代码A(消化系统和代谢系统)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分类,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