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致密恒星系统

✍ dations ◷ 2025-04-26 22:51:22 #黑洞,天体物理学,星系,星团,超大质量黑洞

超致密恒星系统(英语:Hypercompact stellar system,HCSS)是一个被从星系中心弹出后,围绕特大质量黑洞(SMBHs)的恒星团。较靠近黑洞的恒星在被从星系中弹出后,会被黑洞吸引而形成超致密恒星系统。超致密这个词是由于此系统与其他具有相同光度的系统相比尺寸较小,因为超质量黑洞的重力让星团中的恒星在很窄的轨道上绕着星团中心运动。

马克仁177(英语:Markarian 177)星系旁的明亮X射线光源 SDSS 1113 极有可能是HCSS,它的存在可以证实引力波的反作用力理论(gravitational wave recoil),并证明特大质量黑洞的确可以存在于星系之外。


天文学家们相信特大质量黑洞能借由引力波的反作用力,从星系中心被向外弹射。这种情形会发生在双黑洞系统的合并过程,当系统以引力波的形式丧失能量时,引力波并不是均匀向外发射的,有些动量会传递到合并的黑洞们上,相当于它们在合并的瞬间感受到了一股“反作用力”,好像这些黑洞被“踢”了一下。电脑模拟显示这一“踢”大约造成黑洞以 10 5 k m / s {\displaystyle 10^{5}km/s} 比恒星原本的轨道速度还快,原本围绕着特大质量黑洞的恒星们在黑洞感受到反作用力的瞬间会被黑洞拖着走。这也是决定超致密恒星系统大小的原理:系统的半径大约等于在黑洞合并瞬间,双黑洞系统中轨道速度约等于踢动速度的轨道大小

在上式中,是特大质量黑洞的质量且为重力常数。当踢动速度是 10 4 k m / s {\displaystyle 10^{4}km/s} 大概是0.5个秒差距(pc,相当于两光年)。最大的HCSS半径大约为20个秒差距,大概跟一个大型球状星团一样大;最小的HCSS大概只有千分之一秒差距大,比任何已知的星团都还要小。

在黑洞被“踢”出星系外后仍然围绕着黑洞的恒星数目取决于踢动速度以及在原本的双黑洞系统中恒星分布的紧密程度。有些理论认为系统中恒星的质量大约等于或少于黑洞质量的0.1%。最大的HCSS大约会乘载数百亿个恒星,使得他们的亮度与球状星团或矮星系约略相同。

除了组成非常紧密以外,HCSS的特殊之处在于其质量由于中心黑洞的影响,与一般的星团相比极为巨大。超质量黑洞本身很暗且难以观测,但其重力导致周围的恒星会用比一般的星团更高的速度绕行。一般星团中恒星运动的速度大约在每秒几公里之间,但在HCSS中每个恒星都移动得比当初的踢动速度快,大概是每秒几百或几千公里。

如果踢动速度比恒星的脱离速度小,特大质量黑洞会掉回星系中间,并在星系之间来回震荡并达到平衡。即便HCSS脱离原本的星系,它还是在同一个星系团或星系群的范围里,因为星系团或星系群的脱离速度比单一星系来的大许多。当HCSS被观测到时,由于它将通过星系或星团的重力势能井,HCSS实际上应该动得比踢动速度来的慢许多。HCSS中的恒星与星系中心会观察到的恒星相近,也就是说这些恒星会有较高的金属丰度且比典型的球状星团还要年轻。

由于HCSS中心的黑洞无法观测到,因此HCSS看起来就像非常微弱的一团恒星。区分一般聚集起来的恒星与HCSS的方法是透过都普勒红移测量恒星的轨道速度,因为HCSS中恒星的移动速率会比一般聚在一起的恒星移动速率更快。这样的观测并不容易实现,因为HCSS相对其他恒星来说是非常微弱的,即便是非常巨大的天文望远镜也要花上好几个小时搜集光源才能观测到。

星系团是最有可能找到HCSS的地方。首先,星系团中的星系大部分都是椭圆星系,这类的星系通常经由星系合并所形成。星系合并是形成双超质量黑洞系统的先决条件,才有可能发生黑洞合并并向外产生引力波而“踢”动其他黑洞并形成HCSS;其次,由于来自主星系的逃逸速度足够大,即便HCSS逃离它原本的主星系,也会被保留在附近。

科学家们估计,邻近的室女座星系团与天炉座星系团可能有成千上百个HCSS。对这些星系团中的星团与较紧密的星系进行深入的观测后,我们发现有些过去被认为是一般星团的天体很可能是HCSS。然而根据观测,其中虽然有些紧致的天体有很高的内部速度,却没有一个有够高的速度以至于可以直接被认定为HCSS。

另一个可能会出现HCSS的地方是最近星系合并旺盛的地方。HCSS中心的黑洞时不时会吞噬一颗离它太近的黑洞,进而产生非常明亮的斑点。有些类似的斑点可以在星系的中心被观测到,有可能是星星太靠近星系核中的超值亮黑洞所造成。. 而根据估计,形成HCSS的黑洞在逃离星系中心时会破坏大约十二颗恒星。 然而,斑点存在的时间只有几个月,因此除非大范围的进行调查,否则很难观测到类似的事件。除此之外,HCSS中的恒星也可能爆炸而成为第一型超新星(白矮星)。

HCSS的发现与研究有以下几项重要性:

相关

  • IgM免疫球蛋白M(或简称为IgM)是由B细胞分泌的一种基本抗体。IgM是迄今为止实际发现的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最大抗体。它也是接触抗原首先发生反应的第一抗体。脾脏是IgM的最大生产
  • 额窦额窦位于眉弓,极少对称,且在其之间的鼻中隔也时常会遍向中线的某一侧。额窦平均的尺寸如下:长 3 公分、宽 2.5 公分、厚 2.5 公分。各个额窦都会经由穿过筛骨迷路前端的额鼻管
  • 动物细胞细胞(英语:Cell)旧称䏭,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除了病毒之外所有具有完整生命力的生物的最小单位,也经常被称为生命的积木(病毒仅由DNA/RNA组成,并由蛋白质和脂肪包裹
  • ESTCube-1ESTCube-1为爱沙尼亚第一颗发射成功的人造卫星,是作为“爱沙尼亚学生卫星项目”(Estonian Student Satellite Program)的一部分内容,而后者项目为项目让高中与大学学生能够共同
  • 回乱同治回变可能指:
  • 暗房暗房(英语:darkroom),是一个可完全黑暗的房间,专用于处理对光敏感的感光材料,包括摄影用的底片和相纸。暗房被建立与使用于摄影,大约始于1800年代初期。暗房内以不会造成感光材料曝
  • 第九巡回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英语: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Ninth Circuit,案例引用为9th Cir.)是美国的13个联邦上诉法院之一,其管辖范围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
  • 洞庭湖流域洞庭湖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2579.2平方公里(1998年),但
  • 2013年Running Man节目列表本列表为《Running Man》2013年的每集节目列表。整集节目中有经常参与的出演者,无论其以何种身份出演或是否有游戏胜出权皆视为嘉宾,其他只参与某一环节的出演者则视为“特别
  • 约翰·波耶加约翰·爱迪律·阿德格博耶加(英语:John Adedayo Adegboyega,1992年3月17日-)或简称约翰·波耶加(英语:John Boyega),是一位英国男演员。出演过较著名的是他在2011年的电影处女作《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