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

✍ dations ◷ 2025-09-18 20:08:22 #匠人
匠人(学名:Homo ergaster,来自希腊文ἔργον,意为“工作”)是属于人科的已经灭绝的物种,生存于180-130万年前的东非及南部非洲,处于上新世末期到更新世初期。目前对于匠人的分类、祖先以及后裔尚存争论,但很多人认为,他很可能是晚期人科物种(诸如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直接祖先。他与直立人间的关系也有许多争议。直立人被认为是匠人在亚洲的后裔。也有观点认为他与直立人可以归为同一物种。匠人是人属的早期物种之一,可能是能人的后裔,或者和能人享有共同的祖先。南非古生物学家约翰·鲁宾逊(John T. Robinson)于1949年在南非斯瓦特克朗(Swartkrans)发现了一新的人科动物的下颌骨,并将其命名为开普远人(Telanthropus capensis),但目前已证实该化石属于匠人。1975年在肯尼亚鲁道夫湖(Lake Rudolf,现已改名为图尔卡纳湖Lake Turkana),柯林·葛洛福斯(Colin Groves)和弗罗茨瓦夫·马扎克(Vratislav Mazak)发现了一具下颌骨,并将其命名为匠人。此化石代号为KNM ER 992,也是匠人的模式标本。最完整的匠人骨骼是于1984年在肯雅的图尔卡纳湖发现的,这也是迄今为止发掘出的最完整的已灭绝人科物种化石。古人类学家理查·李基(Richard Leakey)、卡莫亚·基穆(Kamoya Kimeu)及阿兰·沃克(Alan Walker)发掘出这个160万年前的标本,编号为KNM-WT 15000,并为它起了个昵称“图尔卡纳少年”(Turkana Boy)。在古生物学界,对于直立人与匠人的关系仍旧存有许多争论。有些人相信匠人是直立人在非洲的直接祖先,认为匠人从非洲迁移到亚洲,形成了一个不同的物种。也有很多人想要舍弃匠人这一名称,因为北京人(直立人)化石和“图尔卡纳少年”化石几乎没有分别。但另外也有很多人认为匠人确实是一个有效的分类单元。当然有时,匠人也会被归为直立人的亚种。有人提出可以通过恩斯特·麦尔的生物学物种定义来测试上述假说,即检验匠人和直立人的头盖骨标本在形态学上的区别的程度,再将其与地理分布类似或有进化亲缘关系的其他现存灵长类物种的群体进行比较。这样,如果直立人与匠人的区别比起一个物种(譬如说猕猴)间的区别更大,则可以说明他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但很多人坚持这种方法在这里并不适用。这是因为如何选取现存物种来比较非常关键,但合适样本的选取却又相当困难。举例来说,由粒线体夏娃假说证实,所有现代人类的形态学差异相当地小,因而现代人类就不适合被选做对照物种。匠人与直立人的分别在于他较薄的头颅骨骨头,且没有明显的沟。而与海德堡人的分别在于更薄的骨头、更突出的面部以及更低的前额。衍生的特征包括有减少了的两性异形、较细小及正颌的面部、较细小的齿弓及较大的脑容量(早期标本约有700-900立方厘米,而晚期标本有900-1100立方厘米)。估计匠人站立时高1.9米。遗骸在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肯雅及南非都有发现。能人通常被认为是人属的祖先,也是匠人的直接祖先,但在这点上目前也有分歧。能人与匠人一同存在了20万到30万年,这或许意味着他们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匠人对于后期人族的遗传学影响也无法确定。现今的遗传学研究基本证实了单地起源说,这也许意味着匠人是所有后期人族物种的祖先。匠人在190万到180万年前从能人的后裔中分离出来,这一支迁移出非洲后,直立人几乎立即又从匠人的后裔中分开。匠人的早期后裔可能包括在格鲁吉亚被发现的格鲁及亚人。匠人在非洲保持了50万年的稳定,之后化石记录显示他于140万年前消失,关于他的消失现在还未找到明显的原因。相比直立人,匠人使用更为多样的和先进的石器。匠人很可能最先制造出奥杜威文化的工具,改进之后,又发展出了阿舍利文化的双面斧。由于直立人在阿舍利文化的技术创新之前20万年就从匠人中分离出来,因此他们没有机会使用阿舍利工具。匠人的两性异形比起人他的祖先南方古猿来说减少了大约20%,但与现代人类相比还大不少。据此推测,男性匠人间为争夺配偶而产生的竞争也随之减少,这使男性的身型减小,也使其社会更趋现代。不仅在身体上,在社会组织方面匠人也比前辈更接近现代人,他们的社会也已经和处于狩猎社会的现代人类很相似了。还有研究表示匠人是最先学会利用火的人科,但这点尚有争议。匠人很可能是最早发出人类声音的人科,尽管程度非常有限。根据对“图尔卡纳少年”的研究,他的颈椎远比之后的人类更窄,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推测,或许是身体的限制使他们无法发生更复杂的声音。但在对30万年之前的格鲁及亚人进行研究后发现,他的颈椎与正常人类几乎没有区别。一种可能是“图尔卡纳少年”的脊柱曾生过某种疾病从而导致了颈椎的变窄。另外,也没有考古学证据表明匠人会进行象征性思维(如写作、艺术等)。但以进化得很好的大脑来猜测,他们有可能进行某种形式的语言或符号式交流。

相关

  • 50S50核糖体亚基是原核细胞内70S核糖体中的较大亚基。该亚基由一条5S rRNA、一条23S rRNA及约34个核糖体蛋白质分子构成,在原核翻译中负责在tRNA转运来的氨基酸分子之间形成肽键
  • 未来未来可以视为描述一个事件经过一段时间后所变化的结果,和过去相对。从时间是线性的角度来说,是时间线上将要发生的那部分,也就是说,在时空上表示尚未发生的事的那部分。未来一直
  • 蒙特利尔议定书《蒙特利尔议定书》,全名为《蒙特利尔破坏臭氧层物质管制议定书》(英语: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是联合国为了避免工业产品中的氟氯碳化
  • 去炎松去炎松(英语:Triamcinolone又叫氟羟氢化泼尼松或曲安西龙)是长效合成的皮质类固醇,可口服、注射、吸入或制成软膏外用。可用来治疗湿疹、银屑病、关节炎、过敏、溃疡性大肠炎(Ulc
  • 行刑方式注射死刑,或注射毒药、致命性注射是指利用注射足以致命剂量的药剂(通常是巴比妥酸盐、肌肉松弛剂和钾溶液)使被注射对象立即死亡的一个方法与过程。主要用于死刑的执行,也可能在
  • 闽南借音字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韩国国字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有效性在逻辑中,如果一个论证不能从真前提中得出假结论,则论证的形式是完全有效的。一个论证若被称为是有效的,则如果在其中所有前提都为真的每个模型中,结论也是真的。例如:“所有A是B
  • 大医精诚《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千金方》,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共三十卷(《道藏》收入时析为93卷),二百三十二门,收集药方五千三百首。撰于公元652年。该书有述有作,验方经方
  • 后汉书《后汉书》是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记载了从光武帝称帝(25年)起至汉献帝禅让(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