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伦·拉尼尔

✍ dations ◷ 2025-09-08 18:44:20 #杰伦·拉尼尔

杰伦·拉尼尔(英语:Jaron Lanier,1960年5月3日-)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和视觉艺术家,虚拟现实的早期推广者。主要作品有《虚拟现实:万象的新开端》()、《谁掌控了未来?(英语:Who Owns the Future?)》()等。拉尼尔和托马斯·G·齐默尔曼(英语:Wired glove)于1985年离开了雅达利,成立了VPL研究公司(英语:VPL Research),这是第一家销售VR眼镜和有线手套的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末,拉尼尔从事Internet2的应用工作,在2000年代,他是硅谷图形公司和各个大学的访问学者。2006年,他开始在微软工作,从2009年开始在微软研究院工作,担任跨学科科学家。

拉尼尔亦是当代古典音乐的创作者之一,并且是一个稀有乐器的收藏家(拥有约一两千件乐器);他的原声专辑《变化的工具》(1994年)采用了亚洲的管弦乐器,如Khene(英语:Khene)口琴、苏林笛(英语:Suling)和类似西塔琴的Esraj(英语:Esraj)。拉尼尔曾与马里奥·格里戈洛夫(英语:Mario Grigorov)合作,为纪录片《第三次浪潮 (电影)(英语:The Third Wave (2007 film))》(2007)创作了原声带。

2010年,拉尼尔被列入《时代》周刊最具影响力的100人名单。2018年,《连线》杂志将拉尼尔评为过去25年科技史上最具影响力的25人之一。2005年,《外交政策》将拉尼尔评为前100名公共知识分子之一。2014年,《前景》将拉尼尔评为世界50大思想家之一。

拉尼尔出生于纽约市,在新墨西哥州的梅西拉(英语:Mesilla, New Mexico)长大。 拉尼尔的父母都是犹太人;他的母亲是维也纳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他的家庭为躲避反犹骚乱从乌克兰移民过来。他的母亲在他9岁时在一场车祸中丧生。随后他与父亲在帐篷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开始进行了一个为期七年的项目,即建造一个他参与设计的大地穹顶房屋(英语:Geodesic dome)。在13岁时,拉尼尔成功说服新墨西哥州立大学让其入学。在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他选修了研究生的课程,同时获得了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这使得他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从1979年到1980年,拉尼尔在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数字图形模拟学习”。拉尼尔在此期间还在纽约上了艺术学校,后回到新墨西哥州后做了一名助产士的助手。他帮助接生的一个婴儿的父亲送给了他一辆汽车作为礼物,拉尼尔后来把这辆车开到了圣克鲁斯 。

此时的拉尼尔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雅达利公司工作,在那里他遇到了有线手套(英语:Wired glove)的发明者托马斯-齐默尔曼。1984年,雅达利公司被拆分成两家公司后,拉尼尔随即失业。不过空闲时间可使他能够专注于做自己的项目(包括VPL,即一种"后符号"式视觉化程式设计语言)。与齐默尔曼一起,拉尼尔成立了VPL研究(英语:VPL Research),专注于实现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化。该公司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蒸蒸日上,然而却在1990年时申请了破产。1999年,Sun系统买下了VPL的虚拟现实和图形的相关专利。

从1997年到2001年,拉尼尔是高级网络与服务(英语:Advanced Network and Services)的首席科学家(其中包括Internet2的工程办公室),亦同时担任"国家远程浸入式倡议"的首席科学家,这是一个研究互联网2高级应用的研究大学联盟。该倡议在经过三年的发展期之后,于2000年展示了第一批网真技术(英语:Telepresence)的原型。从2001年到2004年,拉尼尔为硅谷图形公司的访问科学家,在那里他为远程呈现和远程浸入的核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他还是哥伦比亚大学傅氏基金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的访问学者(1997至2001年)、纽约大学提斯艺术学院(英语:New York University Tisch School of the Arts)访问艺术家,以及国际进化与大脑研究所的创始成员。

杰伦·拉尼尔和他的妻子莉娜有一女。

相关

  • 倭马亚王朝倭马亚王朝(阿拉伯语:أمويون‎),或译为伍麦叶王朝、奥米雅王朝、奥玛雅王朝,在古中国《旧唐书》中被称为白衣大食,是由倭马亚家族统治的哈里发国,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
  • 主日字母主日字母是一种用A到G的字母代表以7天为周期的日期的方法,其中字母A总是代表1月1日。一个主日字母既可以代表一天,也可以代表一年。它可以帮助计算给定的日期为周几,也可以用来
  • 漠北漠北可以指:
  • 资讯传播学系资讯传播学系,(简称资传系),为大学院校中的科系之一,英译为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为因应传播数字化之现况与趋势,资讯传播学系为一个跨领域学习的科系,涵
  • 加速规加速规(英语:accelerometer),又称加速计、加速针、加速度传感器、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等等,是测量加速度的设备。相对于远距感测的设备,它测量的是自身的运动。加速规种类多样,其常用
  • 亚历山大·格奥尔基耶维奇·别洛博罗多夫亚历山大·格奥尔基耶维奇·别洛博罗多夫(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Гео́ргиевич (вариант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Белоборо́дов,1891年10月
  • 义眼义眼是一种用以代替因为各种原因而要把眼球摘除的装饰用义肢。义眼并没有视觉功能,它的作用只是使佩戴者不会因为失去了一颗眼球而被外界人觉得“异相”。古代为木制品,现代采
  • 欧伊伦堡出版社恩斯特·欧伊伦堡出版社(Edition Ernst Eulenburg)是一间位于德国莱比锡的乐谱出版公司,创建于1874年。起先,欧伊伦堡出版社仅出版无版权的作品,这些出版品以钢琴教材为主,后来延
  • 林琅仙林瑯(?-?),亦作林琅,清代嘉庆年间北台湾知名的福佬客堪舆师,为江西赣州峦头派(杨公风水)的传承人,秀才出身,精通五术,尊称为林瑯仙或林琅仙,著有《观音山地钤记》。他与中台湾的虱母仙、南台湾的林镇仙齐名。相传他曾经为板桥林家、板桥江家、中和游家等名门望族择地建墓,并作为板桥林家的御用堪舆师。但其事迹多为传奇故事,不甚可考。传说林琅为汀州客家人,幼读四书五经而得补弟子员,却不重视科举,不喜制艺,不应孝廉大比。反而喜好相命、风水、卜卦等五术,曾到江西赣州学峦头派称杨公风水(杨救贫学派)的青乌之术,后来到闽南
  • 法朵法朵/法多(葡萄牙语:Fado,意为命运或宿命),或称葡萄牙怨曲,是一种音乐类型,可追溯至1820年代的葡萄牙,但起源可能更早。在大众观念中,法朵的特色是有着悲恸的曲调与歌词,其通常与海或贫困的人生有关。然而,事实上,法朵仅单单是一种歌曲形式,其可以与任何事物有关,但必须遵守一定的结构。法朵音乐普遍与葡萄牙文的“Saudade”一词(可以理解作怀念或渴望某物或某人)有关。有些爱好者主张,法朵的起源是非洲奴隶节奏融入葡萄牙水手的传统音乐,并受到阿拉伯音乐的影响,所产生的混合体。但是,法朵只于1840年后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