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库埃特流

✍ dations ◷ 2025-11-05 17:51:46 #流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的不稳定性

在流体力学中,泰勒-库埃特流由夹在两个旋转圆柱之间缝隙中的粘性流体组成。当角速度较低时,通过测量雷诺数,可知这种流动具有稳定性和方位性。这种基本状态被称作环状库埃特流,是因为莫里斯・库埃特曾用这套实验装置测量粘度。杰弗里·英格拉姆·泰勒爵士在一篇破天荒的论文中研究了库埃特流的稳定性,并成为了水力稳定理论发展的奠基石。

泰勒发现,当内筒角速度增大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 库埃特流失稳并进入第二稳态——其特点是出现轴对称的环形涡,叫做泰勒涡流。接着增加筒的角速度,系统会经历一个不稳定过程,进入更加混乱的状态,它的下一个状态过程叫做波状涡流。如果两个筒以相反方向旋转,那么螺旋涡流会出现。当雷诺数超过一定数值时就会出现紊流。

环状库埃特流应用广泛,包括从脱盐到磁流体动力学以及粘度分析。再进一步,如果两个旋转圆筒的环状空隙间流动的液体有压力梯度存在,那么就形成了泰勒-迪安流。 长期以来,人们对不同的流动环境分门别类,包括扭曲泰勒涡,波状出流边界,等等。这种流体在流体力学中受到了详尽的研究和记录。

泰勒涡(同样由杰弗里·英格拉姆·泰勒爵士命名),是当流体的泰勒数 ( T a {\displaystyle \mathrm {Ta} } 的新流动,在流动达到一个较大雷诺数之前,实际上是稳定的,一旦达到,流动就会转变成不稳定的“波状涡流”,很可能标志着非轴对称不稳定性的出现。 旋转库埃特流在几何上由这两个参数来描述

以及

这里下标“1”代表内筒,“2”代表外筒。理想化的数学问题的提出方法是,选择 μ {\displaystyle \mu } η {\displaystyle \eta } T a {\displaystyle \mathrm {Ta} } 的特殊值。对于下面给出的 η 1 {\displaystyle \eta \rightarrow 1} μ 1 {\displaystyle \mu \rightarrow 1} 值,临界泰勒数是 T a c 1708 {\displaystyle \mathrm {Ta_{c}} \simeq 1708}

泰勒-库埃特流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那些最终导致了紊流产生的流态变化。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系统的研究,以加深对向紊流转变过程的理解。

在重复实验中发现了许多流态,因此得到了一个标准命名惯例。 举个例子:

还有很多其他流态. 在这里,"波状"表示流动在角方向上的行进变化。 流态的整个图景还并不完整;实验有时会指引我们解释某一个感兴趣的流态,但是仍有理解上的差距。举例来说,一个叫做“软紊流”的有潜在意义的流态已经被发现了。

泰勒-库埃特实验可能包括另外的系统特性,比如说一个强制的轴流,脉动流等等,被设计用来更好地理解某些转变过程。

在1975年,J·P·戈勒布和H·L·斯维尼(英语:Harry Swinney)发表了一篇论文,关于在旋转流体中紊流的产生。在泰勒-库埃特流系统中,他们观察到,当转速增加时,流层分布变成了一堆“流体炸圈饼”。转速继续增加时,炸圈饼动摇、扭转,最终变成紊流。 他们的研究帮助建立了紊流中的吕埃勒-塔肯斯情况。

相关

  • 语言相对论语言相对论(英语:linguistic relativity),也称为萨丕尔-沃夫假说(英语:Sapir–Whorf hypothesis),由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及其学生本杰明·李·沃夫(Benjami
  • 伤寒玛莉玛丽·马伦(英语:Mary Mallon,1869年9月23日-1938年11月11日),爱尔兰人,1883年独自移民至美国,是美国第一位被发现的伤寒健康带原者,因此被称为伤寒玛丽(Typhoid Mary)。玛丽是一个厨师
  • 蔡斯玛莎·蔡斯(Martha Cowles Chase,1927年8月8日-2003年8月27日)是一位美国生物学家,与阿弗雷德·赫希所作的赫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为遗传物质,为20世纪生物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19
  • 洪熙洪熙为中国明朝第四个皇帝明仁宗的年号,相对于公元1425年。洪熙元年六月明宣宗即位沿用。“洪”,洪大;“熙”,兴盛。 寓意国家强大兴盛。洪武 → 建文 → 永乐 → 洪熙 → 宣德
  • 大报大报(英语:Broadsheet)是各类报刊尺寸中最大的一种形式,为规范长度的纵向版式(通常在559毫米以上)。这个词源于15到18世纪在欧洲以及新大陆大街上出售的一种便宜的图文结合的单面
  • 灰狼 (消歧义)灰狼可以指:
  • 市道186号市道186号 维新-大树,是目前唯一全线均位于高雄市境内的东西向市道。西起高雄市永安区维新里,东至高雄市大树区,全长共计33.998公里。有一条支线。市道186甲线 大社-大坑,全线均位
  • 李石樵李石樵(1908年7月13日-1995年7月7日),生于日治台湾台北厅新庄支厅贵仔坑区(今新北市泰山区),台湾重要画家,为台湾第一代西画家。获有“画家中的画家”、“九段画家”、“万米长跑者
  • 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发明者为桂萼,由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年)推广到全国。最早在余姚、平湖二县已实行“均徭一条鞭法”:“凡岁编徭役,俱于十甲内通
  • 组织发展理论组织发展(organization development,OD)兴起于公元1940年代,主要推动者是李文(Kurt Lewin)教授。组织发展融会相关学科知识,提出组织是应现代社会环境快速变迁的因应技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