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颂

✍ dations ◷ 2025-11-12 14:35:10 #1931年出生,2016年逝世,郭姓,沈阳人,中国男歌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郭颂(1931年-2016年5月19日),本名郭增发,辽宁沈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男高音歌唱家。曾任黑龙江歌舞剧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1931年,郭颂生于沈阳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喜爱吹箫,哥哥喜欢演唱戏曲段子。郭颂在京剧、大回落子、唐山驴皮影、二人转、单弦、大进等戏曲、曲艺熏陶下长大。在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街第一小学学习,一位姓常的老师发现了郭颂的音乐天赋。后来,郭颂随全家迁居黑龙江省。中学时代,郭颂被老师安排独唱、担任大合唱指挥。1950年毕业后,破例留在鹤岗高级职业学校任音乐教师。

郭颂本名郭增发,据说在一次演唱《黄河颂》时,经朋友建议改名为郭颂。当年一批到鹤岗演出的专业艺术家在听郭颂演唱后,很欣赏他,要把郭颂调到省里。1953年郭颂正式调入松江鲁艺文工团担任独唱演员,随俄籍女高音歌唱家阿恰依学习声乐。1953年,在东北三省音乐舞蹈汇演中,郭颂演唱的由他整理、改编的《丢戒指》等东北民歌受到马可、李劫夫等人肯定。1956年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郭颂以东北民歌《丢戒指》轰动整个音乐周,在后台他结识了歌唱家王昆,王昆告诉他:“你的歌很有特色,有这么强烈的民众反响,真是不简单,以后你一定要走这条路……”在全国音乐舞蹈汇演中,他演唱了经他改编的东北民歌《看秧歌》。

郭颂对中国歌唱艺术的最大贡献是将东北民歌介绍给全中国人民。东北民歌大部分是由曲艺、小戏和二人转构成,郭颂将之变成歌曲,并唱出了新社会的面貌。特别是《新货郎》这首歌,声音及味道不拘泥于二人转,给人很豁朗的感觉。他还深入民间搜集整理了很多民歌。1960年代,他的《乌苏里船歌》在中国广为传唱,奠定了郭颂作为东北民歌之王的地位。

2016年5月19日,郭颂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病逝,享年85岁。

郭颂以演唱东北民歌著称,创作、演唱了《新货郎》、《乌苏里船歌》、《我爱这些年轻人》、《看秧歌》、《丢戒指》、《越走越亮堂》、《串门》、《甜透了咱心窝》、《山水醉了咱赫哲人》、《笑开了满脸花皱纹》等50余首作品。《乌苏里船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洲声乐教材。

相关

  • 第一手文献一次文献,又称初级资料、首次资料、一级来源或称第一手资料,是文献学、图书馆学、地理学中指用来做为证据的引文资料, 写作者将其来源方式可以区分成:依据研究资料及方法的不同,
  • 杀婴在生物学和社会学上来说,杀婴是某一物种意图令自己同种婴儿死亡的行动。在许多过去的社会里特定形式的杀婴被认为是适宜的,但大多数的现代社会却认为不道德或犯罪。虽然如此,这
  • 虎嘉哲罗鱼虎嘉哲罗鱼(学名:Hucho bleekeri),又名川陕哲罗鲑、布氏哲罗鲑、虎鱼、猫鱼、虎嘉鱼、四川哲罗鱼,为辐鳍鱼纲鲑形目鲑科的其中一种。本鱼被中国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德顿语德顿语(Tetun,葡语、英语等作Tetum)是东帝汶的国家语言,主要基于南岛语系,亦有很多来自葡萄牙语的词汇。在葡萄牙统治东帝汶时,虽然葡萄牙语是官方语言,但德顿语作为交际语使用。在
  • 不自由的民主不自由的民主(英语:illiberal democracy),其他称呼有:(威权复辟、民主倒退、非自由民主制、非自由主义的民主制),与自由民主制相对,也称选举式民主制(英语:electoral democracy),半民主制
  • 法国同性婚姻在法国,同性婚姻是合法的。2012年11月17日,法国总理让-马克·埃罗向法国国民议会提出允许同性伴侣拥有正式结婚和共同领养儿童权利的《344法案》,而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则
  • 饭田舞饭田舞(日文:飯田 舞,英文:Mai Iida, 1984年6月19日-)是日本的创作歌手,主要在关东地区演出 。神奈川县 茅崎市出身。身高150cm、血型 O型。个性随兴。认为自己的缺点是“情绪化很
  • 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是日本的文字游戏。句子和“猫の子仔猫、獅子の子仔獅子”(猫的孩子是小猫,狮子的孩子是小狮子)读音相同。在日文当中,“子”这个汉字可以发“ね”
  • 联合谱半径联合谱半径(joint spectral radius)为一数学名词,是将传统上针对矩阵的谱半径表示法,扩展到矩阵集合的表示法。近年来此表示法已应用在许多工程领域中,也是目前研究的热门主题。
  • 丰玉毘卖命丰玉毘卖命(トヨタマビメノミコト)或丰玉毘卖乃《古事记》之写法,《日本书纪》里则写成丰玉姬、丰玉姬命,祂是日本神话里海神绵津见的女儿、玉依姬的胞姊。依照《日本书纪》卷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