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钱肃乐石刻像
钱肃乐(1606年—1648年),字希声,号止亭,一号虞孙,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南明大臣,抗清人士。曾官太仓知州。明亡后,随鲁王朱以海在南方抗清。
瑞安训导钱益忠第三子。祖父钱若赓,曾拜临江太守,因直言忤万历帝,冤狱卅七年之久,若赓之子钱敬忠愿以身代,抢救父亲,终于取得了万历的同情,而释放若赓。其家门第忠孝,闻名天下。钱肃乐九岁时寄呈所作文于狱中,若赓喜曰:“飏虞翁有孙矣!”故字曰“虞孙”。
崇祯十年(1637年)登进士第,授太仓州知州,尝摄昆山、崇明二县,为官清正廉洁,受民拥戴。擢刑部员外郎,寻丁内外艰。
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大举南下,连续攻克扬州、嘉定、杭州等南方重要城池。当时钱肃乐身患重病,仍参加贡生董志宁、秀才王家勤、张梦锡、华夏、陆宇鼎、毛聚奎6人(时称“六狂生”)倡导的抗清集会,并被一致推举为抗清义军首领。
监国鲁元年(1646年),浙、闽相继失守,钱肃乐跟随鲁王朱以海转战东南沿海诸岛屿。曾力辞吏部尚书,理户部之职。拜为兵部尚书。
监国鲁三年(1648年),钱肃乐病逝于琅江一船上,遗体被安葬于福清县黄蘖山麓。鲁王闻讯,大为震悼,赐九坛,制文祭之,追赠太保、吏部尚书,谥忠介。
肃乐起兵时,同产弟从军者四人,从子一人,又族弟三人曰肃文、肃度、肃绣。
以上著作因战乱已佚。
钱肃乐的诗文被汇编成《钱忠介公文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