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郡(日语:神郡/しんぐん/かみのこおり )是日本律令制下指定为神社所领(日语:所領)或神域的郡,作为其中一种社领(日语:寺社領),神郡的收入用来支付神社的修理和祭祀等各项开支。
文献上,神郡一词最早出现于持统天皇6年(692年)。然而按《神宫雑例集》和《常陆国风土记》记载,在大化5年(649年)多气郡、度会郡和香岛郡(鹿岛郡(日语:鹿島郡 (茨城県)))成立,因此推测神郡也是在大化至天武天皇时期(645年 - 686年)之间设置。
按《令集解(日语:令集解)》记载,在养老7年(723年)11月16日时,总共有8个郡为神郡,统称为“八神郡”,延长5年(927年)编成的《延喜式》也有相关的记载。
除了日本全国的公神郡外,原本仅有度会郡和多气郡两郡的伊势神宫,在宽平年间(889年 - 898年)增封饭野郡、文治年间(1185年 - 1190年)为止再增封员辨郡、三重郡、安浓郡、饭高郡和朝明郡,总计八郡(神八郡)。另外,虽然其中大多数神社均以自身所在的郡为神郡,但是出云大社的神郡则并非位于其所在的出云郡,而是熊野大社所在的意宇郡。
这批神郡由各神社的奉斋氏族与神宫司一同负责郡领事宜。文武天皇2年(697年)至养老7年11月(723年),神郡与其他郡不同,郡司(日语:郡司)以下的职务获准可以由相关氏族世袭。因此,郡司氏族逐渐成为当地的豪族。
伊势国总共有13个郡,其中8个为伊势神宫领的神郡,统称“神八郡”。
神郡成立时,仅有度会和多气两郡。弘仁8年(817年),度会和多气两郡寄进至伊势神宫,两郡不再受国衙(日语:国衙)影响,其后饭野郡在宽平年间(889年 - 898年)、员弁郡在天庆3年(940年)、三重郡在应和2年(962年)、安浓郡在天延元年(972年)、朝明郡在宽仁元年(1017年)、饭高郡在文治元年(1185年)先后寄进至伊势神宫。其中,神宫支配力度较强的度会郡、多气郡和饭野郡,并称为“神三郡”或“道后三郡”,位处于北伊势的员弁郡、三重郡和朝明郡则并称为“道前三郡”。
进入南北朝时代至室町时代后,神宫对神郡的支配力度逐渐降低,实际上管辖的只净下神三郡,其后北畠氏崛起,让仅余的神三郡也沦为神宫名义上的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