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十一抽杀律
✍ dations ◷ 2025-11-12 15:41:00 #十一抽杀律
十一抽杀律(英语:Decimation;拉丁语:Decimatio,decem的意思是“十”)是罗马军队中,对叛乱或者大规模临阵脱逃的部队施以集体惩罚的一种手段。采用十一抽杀律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部队中的恐慌与怯战心理,坚定士兵们作战的决心。但事实上,十一抽杀律往往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由于士兵们直面其战友被自己人而非敌人屠戮,因而士气低落或对自己的指挥官失去信任。由于属于集体惩罚措施,十一抽杀律并不常见。执行十一抽杀律的情况可能包括(视情况而定,并不是每次都执行)且不限于:要被处以十一抽杀律的部队将被分为每十人一组进行抽签,被抽中者将被处死,方法通常是用石头砸死或者用棍棒和曲柄轮杀死。幸存者将只能在罗马军队驻地外过夜而不能受到罗马军队的保护。同时其口粮也不再是小麦,而变为了通常是用以喂食牲口的大麦执行十一抽杀律时,被处罚部队的全体成员都需要参与抽签,因此无论当事人的军衔或者之前获得过何种荣誉,也无论他们是否参与了叛乱或从战场上逃脱,都有可能被选中而处死。发生在前471年的罗马共和国的早期战争之一-罗马人与沃尔斯奇人(英语:Volsci)的战斗,是现存最早有关十一抽杀律的文献记载之一。在前71年,克拉苏又在于斯巴达克斯战争中恢复了此一制度。有学者将战争的胜利归因于十一抽杀律。据说他总共杀了约4000名兵士,以表示“他比敌人更可怕”。在对帕提亚作战中,马克·安东尼也曾下令执行过十一抽杀律。此外,恺撒也曾被传闻在对庞培的作战过程中,对第九军团处以十一抽杀律,但被普遍认为是讹传,恺撒只是将该军团全部解散。1917年法军镇压大哗变时,曾经用十一抽杀律处决了部分哗变部队。根据英国历史学家安东尼·毕沃尔的《斯大林格勒》之记述,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曾有苏联红军的师长对所有溃退回预备队界限的士兵进行“十一抽杀律”:他向每十个逃兵中的一人之面部进行射击,直至其手枪弹药用尽。
相关
- NAMN-乙酰胞壁酸(英语:N-Acetylmuramic acid,简称为MurNAc或NAM)是N-乙酰葡糖胺与乳酸形成的醚类,化学式C11H19NO8。它与N-乙酰葡糖胺共同为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单糖。细菌疾病 · 科
- 类花生酸类花生酸(英语:Eicosanoid,又称为类二十烷酸或是类花生油酸)是由含二十个碳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衍生而来的脂类中的一个家族,这类化合物都含有二十个碳原子,因此又被称为“类二十烷
- 电流表电流表(英文:Ammeter)又称安培计,是测量电流的仪表,主要类型有转动线圈式电流表、转动铁片式电流表、热偶式电流表、热线式电流表以及钳形电流表等。转动线圈式电流表(galvanomete
- 唱片音乐专辑(英语:Album),或简称为“专辑”,也有部分地区称呼为“大碟”,指的是多个音频录音作品以CD、唱片、录音带等介质为载体发布的单个项目的统称,一般指含有至少10个音轨的唱片
- 粉防己碱粉防己碱是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具有抗炎,免疫和抗过敏作用,抑制肥大细胞的脱粒。 它具有“类奎尼丁”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已可从粉防己和其他中草药中
- 电阻率电阻率(英语:Resistivity),又称电阻系数、导电率(非电导率),是描述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的某种物质的电阻,数值上等于长度为一米,横截面为一
- 98年
- 侮辱侮辱(insult)是一种表达方式、陈述或行为,为不尊重和轻蔑的行为。侮辱可以是有意或无意的。侮辱可以是对一些事实之人身攻击,诸如近亲交配等。
- 电锯链锯(chainsaw)也称为电锯,是一种可携的机械锯,其中包括一组在导杆上旋转的滚子链,上面有许多的锯齿,链锯多半会用电或是小型引擎(英语:Small engine)作为动力来源。链锯可以用在砍树
- 两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指两性的氧化物,即既可以作为酸也可作为碱的氧化物。在强酸性环境下,它们作为碱;在强碱性环境下,它们则是酸。一些例子有:Be、V、Fe、Co、Zn、Ge、Zr、Sn、Mn等元素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