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荷澳司令部

✍ dations ◷ 2025-08-23 09:46:04 #太平洋战争,多国军事部队,英美军事关系,美荷关系,澳大利亚-美国关系,英荷关系,澳大利亚-英国关系,澳大利亚-荷兰关系

美英荷澳司令部(英语:American-British-Dutch-Australian Command,常缩写为“ABDACO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初期,同盟国于东南亚战区设置的联合司令部,负责指挥该区的所有部队,司令为英军将领阿奇博尔德·韦维尔,主要目标是维护“马来亚屏障”(Malay Barrier),以从新加坡沿着荷属东印度群岛最南端的一系列岛屿构筑的防线之安全。然而在实务上,“美英荷澳司令部”可说是相当失败,组织难以整合,司令部只得将指挥权下放至各区地方司令员,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最终为日军各个击破,本司令部仅维持数星期即解体,也成了日后同盟国再次组织多国指挥机构时用于参考的失败案例。

“美英荷澳司令部”于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阿卡迪亚会议(英语:Arcadia Conference)”上正式确立。12月29日,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宣布由阿奇博尔德·韦维尔担任这个新任司令部的总司令。1942年1月1日,“美英荷澳司令部”正式成立,其权责范围广大但军力分散,西起缅甸西部,东至的荷属新几内亚、菲律宾,甚至印度与夏威夷也包括在内,然而有许多战区实际上由当地指挥官全权处置,如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就实际上完全控制了菲律宾的所有盟军部队。另外在韦维尔个人的坚持下,澳大利亚北部的西半部也被划进了“美英荷澳司令部”的负责区域,而该国其他地区则由其本国所控制,巴布亚新几内亚亦为如此。

“美英荷澳司令部”的主要战略目标是维护“马来亚屏障”(Malay Barrier),守住新加坡沿着荷属东印度群岛由岛屿构成的防线,令盟军于印度洋以及西南方通往澳洲的航线得以安全畅通,然而这个任务极度困难,日军在西太平洋的海军实力非常强大,远非盟军所及。由多国组成的盟军联合司令部协调也困难重重,四国部队并未一起训练过,装备差异、语言不通,且各国政府战略顺位有别,英国极尽所能地控制住新加坡、荷属东印度因母国于1940年被德军占领,其军事能力严重下降,只得专注保住殖民地中最重要的爪哇岛、澳大利亚政府将重心放在北非和欧洲的战事,并无多少可用的军事资源、美国则仅注重于菲律宾。

“美英荷澳司令部”初期曾在1942年1月24日的巴厘巴板战役(英语:Battle of Balikpapan (1942))取得部分的成功,破坏了日军6艘登陆艇,但仍未能完全制止其登陆攻占婆罗洲的油田。随着日军在东南亚各地的胜利,“美英荷澳司令部”已陷入瘫痪。2月15日,在司令部所在的新加坡被日军攻陷后,“美英荷澳司令部”已丧失作用,一周后宣布解散。1942年2月25日,韦维尔辞去司令官职务,重返之前的英属印度陆军总司令(英语:Commander-in-Chief, India)职位,辞行前还建议盟军将本司令部拆分为涵盖缅甸的“印度司令部”和“西南太平洋指挥部”。

1942年2月27日,日军与盟军舰队于爪哇海进行海战,盟军舰队被全歼,“美英荷澳司令部”的海军力量已基本丧失。在日本收缩菲律宾残余盟军集团的包围圈时,美国命令麦克阿瑟撤至澳洲,3月17日,美国政府任命麦克阿瑟为西南太平洋地区司令,该单位除了目前已被日本所控制的东南亚地区外,还包括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其余区域部分则划为“太平洋战区”,由海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切斯特·尼米兹指挥。

“美英荷澳司令部”在军事方面最成功的成就可能是自2月19日日军登陆帝汶岛后,于当地组织荷兰和澳洲步兵发动为期一年的游击战(英语:Battle of Timor)。

陆军(ABDARM)

空军(ABDAIR)

海军 (英美荷澳舰队,ABDAFLOAT)

相关

  • 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日期变更线(英语:International Date Line),又名国际日界线、国际换日线或国际日期线,这条子午线由于穿越陆地,而在陆地变更日期既不方便也不可行,故实际使用的国际日界线是一
  • 马步马步,中国武术名词。是坐马与步法之统称。坐马是中国武术门派所采用的基本站桩功力训练。通过练习“坐马”,又称“站桩”主要是为了调节“精、气、神”,完成对气血的调节、精神
  • 黍鲱黍鲱为辐鳍鱼纲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东大西洋区,包括北海、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及亚速海海域,栖息深度10-150米,体长可达16公分,栖息在沿海、河口区,为回游性鱼类,以浮游
  • 捆绑式假阴茎捆绑式假阴茎(又称作阳具带、皮捆绑式假阳具)是性用品的一种,与假阴茎相似,是一种设计有捆绑带以在性行为时佩戴的假阳具,有些还带有与跳蛋相似的震动和转动功能。捆绑带和假阳具
  • 戴维·格娄斯戴维·格娄斯(英语:David Jonathan Gross,1941年2月19日-),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凯维里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他受业于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杰弗里·丘教授。在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期间,他和
  • 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第 八第 十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或称塞易斯王朝,是最后一个埃及本土王朝。亚述人入侵埃及之后,把埃及交给了普萨美提克一世统治,在亚述发生战乱时,他于是就把他对亚述的关系消除,雇佣
  • 食碎屑动物食碎屑动物或食碎屑者(英语:detritivore)是指通过进食碎屑(英语:Detritus)(腐烂的动植物、动物粪便等)来获取养分的异养生物。食碎屑动物以无脊椎动物为主。食腐动物通常不会被归入
  • 克莱门斯·布伦塔诺克莱门斯·布伦塔诺(Clemens Brentano,1778年9月9日-1842年7月28日),德国作家、诗人,海德堡浪漫派的作表人物之一。布伦塔诺出生于科布伦茨附近的一个商人家庭,早年曾就读于哈雷大
  • 永恒日永恒日英文:Amartithi1969年1月31日中午12点钟,阿瓦塔美赫巴巴离开肉身。自从1970年1月起,这个日子被称作永恒日,每年在印度和世界各地被纪念。“Amartithi永恒日”这个词看来源
  • R·C·布福德罗伯特·坎特伯里·布福德(英语:Robert Canterbury Buford,1960年10月-),通称R·C·布福德(R. C. Buford),现任美国NBA联盟圣安东尼奥马刺执行长一职。他在2002年被任命为马刺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