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式三明治

✍ dations ◷ 2025-11-05 10:33:28 #葡萄牙饮食,国菜,三明治

葡式三明治(葡萄牙语:francesinha)是起源于葡萄牙北部波尔图地区的一种特色三明治。以两片烘烤吐司夹入火腿、牛排、熏肠等各种肉类,表面盖上荷包蛋和奶酪,最后淋上酒和番茄底的辣味浇汁,佐以炸薯条食用。

葡式三明治的发明人是丹尼尔·达席尔瓦,曾旅居法国从事餐饮领域多年,深谙法式烹饪,后于1953年回到葡萄牙,在波尔图一家叫“雷加莱拉(A Regaleira)”的餐厅工作。他从法式火腿奶酪三明治(英语:Croque monsieur)和火腿蛋三明治中获取灵感,在面包片间塞满肉和熏肠,并创造性地配以番茄辣酱,使其更符合葡萄牙人的口味。他为其取名“francesinha”,意为“法国女郎”,不仅因为此菜与本名“香脆先生”的火腿奶酪三明治和本名“香脆太太”的火腿蛋三明治等法式菜肴一脉相承,火辣的酱汁也象征着时髦热辣的法国女郎,与当时萨拉查独裁统治下保守冷淡的葡萄牙女性形成了鲜明对比。

面市之初,葡式三明治主要当作电影院和酒吧的下午茶点心或夜宵,因味美量足迅速受到单身男士的喜爱。历经数十年,逐步演变成今天男女老少、一日三餐均可享用的波尔图特色菜,并随旅游业的发展普及到葡萄牙全国。

葡式三明治以方片吐司为底,在烤架上煎至金黄酥脆。各式熏肉依次铺叠,常见的有葡萄牙辣肠(英语:Linguiça)、腌火腿、意式熏香肠,有时还会加上烤牛排等肉类烧烤。最后盖上奶酪送馅饼烤盘(英语:Pie iron),待奶酪融化后淋上辣味浇汁。橘红色的浇汁是全菜的奥妙所在,讲究的浇汁要用牛骨吊汤,加入番茄、洋葱、大蒜、海鲜高汤、酒和霹雳椒(英语:Peri-peri)等原料炖煮数小时而成。每位波尔图厨师都有密不外传的秘方,有些在炖煮中加入啤酒,有些则选择白兰地或波特酒,故酱汁的口感、质地和辣度等均各有不同。早期的葡式三明治浇汁偏辣,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现经过改良后则变得较为温和。

本菜重油重肉,一份可含热量1,800千卡(7,531千焦耳),并不符合当今“健康饮食”的理念。波尔图当地居民建议每月以两顿为度。

相关

  • 都灵王宫都灵王宫(Palazzo Reale)位于意大利北部城市都灵,是萨伏依王朝的王宫,却是在17世纪为法国的克丽丝丁玛丽夫人而建。1997年作为萨伏依王室居所的一部分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从12世
  • 和平东路和平东路,为台北市的重要干道之一,为东西向道路,共有四段。以罗斯福路为和平东西路分界,以东为和平东路,以西则为和平西路。东接木栅路四段,西接和平西路。(由西至东)和平东路辟建于
  • 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观点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观点是科学家们对关于“全球变暖与气候变迁是否正在发生,如果发生,其原因和可能的后果”等议题的总体看法。这种科学的意见是通过国家性或国际性科学机构的
  • 醉月湖坐标:25°1′13.58″N 121°32′15.42″E / 25.0204389°N 121.5376167°E / 25.0204389; 121.5376167醉月湖,旧称牛湳池(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
  • 格特鲁德·斯泰因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1874年2月3日-1946年7月27日),美国作家与诗人,但后来主要在法国生活,并且成为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艺术的发展中的触媒。她的一生主要被划分成两段
  • 阿米尔·哈姆扎东姑·阿米尔·哈姆扎(印尼语:Tengku Amir Hamzah,1911年2月28日-1946年3月20日)印度尼西亚诗人、翻译家、民族主义者。1911年出生于一个北苏门答腊省的马来贵族家庭。他在苏门答
  • 王丰 (台湾)王丰(1956年6月19日-),生于台湾省南投县,记者出身,是台湾著名传记作家,父亲湖北省人,母亲江苏省人。王丰毕业于台中一中、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曾任《时报周刊》采访主任、《商业
  • 弹道无痕《弹道无痕》是改编自徐贵祥同名小说的电影,故事讲述石平阳从铁匠的儿子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基层炮兵指挥员。
  • 唐名 (日本称号)唐名是日本律令制下的一些与中国相应的官职名、部门名。8世纪前期,《大宝律令》、《养老律令》颁布,整备二官八省以下职制,制定百官的职名,以唐式职名作为部署名的一种雅称。沉
  • 完美的和平(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Ashk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