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dations ◷ 2025-07-23 00:50:3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英语: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简称:PEMFC),又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燃料电池(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是一种以含氢燃料与空气作用产生电力与热力的燃料电池,运作温度在 50℃ 至 100℃,无需加压或减压,以高分子质子交换膜为传导媒介,没有任何化学液体,发电后产生纯水和热。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相对低温与常压的特性,加上对人体无化学危险、对环境无害,适合应用在日常生活,所以被发展应用在运输动力型(Transport)、定置型(Stationary)与便携式(Portable)等机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每一个电池组,一般是由十一层结构所组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原理是:首先氢分子经由阳极端流场板的气体导流槽进入电池组,经扩散层到阳极触媒反应层,经阳极触媒作用氧化为氢离子(也就是质子),与释出电子,这化学反应过程称为阳极半反应:然后氢离子受电渗透力驱策,伴随数个水分子,经由交换膜输送至另一端的阴极触媒反应层。接着游离的电子经导电板收集,因电位差的原故,通过连接在导电板上的电路,流向阴极的导电板,变成电流产生电力,电子最后会由阴极导电板送到阴极触媒反应层。最后氢离子、电子、加上由阴极流场板输送来空气中的氧气,汇集在阴极触媒反应层,经阴极触媒催化而产生水,这化学反应过程称为阴极半反应:总体电化反应是将化学能自由能差
(
Δ
G
)
{displaystyle {rm {left(Delta Gright)}}}
转变为电动势
(
Δ
E
)
{displaystyle {rm {left(Delta Eright)}}}
:而:氢的反应热
Δ
H
{displaystyle {rm {Delta H;}}}
为
286
k
J
m
o
l
−
1
{displaystyle {rm {286;{it {k{rm {J,{mol}^{-1}}}}}}}}
,熵变
Δ
S
{displaystyle {rm {Delta S;}}}
为
163
J
m
o
l
−
1
K
−
1
{displaystyle {rm {163;J,{mol}^{-1},{K}^{-1}}}}
。假设温度
T
{displaystyle {rm {T;}}}
为
57
∘
C
{displaystyle {rm {57^{circ }C}}}
即
330
K
{displaystyle {rm {330;K}}}
时,能量损耗为:故转换率:也就是在温度为
57
∘
C
{displaystyle {rm {57^{circ }C}}}
时,有
81.2
%
{displaystyle {rm {81.2%;}}}
的反应热可以转换成电能,由此推算,
T
{displaystyle {rm {T;}}}
为
100
∘
C
{displaystyle {rm {100^{circ }C}}}
时,仍有
78.7
%
{displaystyle {rm {78.7%;}}}
的转换率,是相当有效能的电转化换。1960年代中期,美国通用电气的威勒汤玛士葛洛伯(英语:Willard Thomas Grubb)和李尼崔奇(英语:Lee Niedrach),参与了美国海军船务署与美国陆军通讯兵团的一项专案,要求发展一种小型燃料电池,便发明了以质子交换膜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第一个成品,是使用氢化锂放入水来产生氢,并制作成抛弃式的燃料匣,方便携带又容易置换,但由于电极板是贵重金属铂(白金),生产成本非常高昂。奇异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B2”,被选定参与美国太空总署的双子星座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的为在太空中测试各种设备与状况,以供后来以登月为目标的阿波罗计划参考设计,但刚开始时时PB2遇到了电池组污染与氧从交换膜渗漏等问题,双子星1号到4号都没有采用。通用电气重新设计电池,采用了杜邦公司的“纳飞安(英语:Nafion)”离子聚合膜为交换膜(英语:Proton-exchange membrane),代替之前的磺化聚苯乙烯膜,新电池名为“P3”,从双子星5号开始被采用至最后的双子星10号。惟于后来的阿波罗计划与航天飞机改为采用碱性燃料电池。通用电气持续不断研发新的质子交换膜电池,在1970年代中期,发展出一种水电解技术,可以支援水中生活,应用在美国海军的氧气生产工厂,英国皇家海军于1980年代初采用此项技术于其潜水艇舰队。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美国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与德州A&M大学,致力于实验如何减少质子交换膜电池对铂的使用量。近来因奈米科技发展,已能将只有数奈米的铂镀在炭黑或碳粉上,不仅大幅降低铂的使用量,并且使能量密度得以大幅提升。
相关
-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英语:immunocyte),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也特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
- 失语症失语症(aphasia)是一种言语和语言障碍所综合而成的症状受损而引发的,目前美国境内大约一百万人中,就有一位失语症的患者。最常见的病因是由中风(CVA)所引起的。若一个人的言语或语
- 泪器泪器是副眼器的一种,由泪腺和泪道组成。泪器的功能是产生并运输眼泪。泪道是泪器的一部分,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泪小管属于泪道,是泪器的一部分,是连接泪点与泪囊的
- 机器机器是一件利用能量达到一特定目的的工具、装置或者设备,一般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执行机械运动。机器的动力来源会是机械能、热能(热机)、电能(电机)、磁能或是化学能等
- 月月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七十四个(四划的则为第十四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月部归于四划部首。月部通常是从上、下、左、右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
- 科学论文学术出版(英语:academic publishing)是出版业的一个分支,范围涵盖学术研究领域。大多数学术成果都以期刊论文、书籍等形式被出版。大多数科学技术方面的期刊、书籍,都需要经过同
- 双壳类双壳纲(学名:Bivalvia),又名斧足纲或瓣鳃纲,是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生于海洋及淡水地区因有两片贝壳而得名。现存有9200种左右,体长达135厘米。本纲动物的头部已经退化,足部呈斧状,体
- FeI碘化铁(I)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FeI。碘化铁(I)不稳定,可以通过Fe(CO)2I的热分解得到。在高压(123~360 GPa)下,它的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4.257, b=4.256, c=4.262, α=100.9
- 六放海绵纲六放海绵纲(Hexactinellida)为多孔动物门的一个纲。该纲动物具有硅质骨针,有些骨针能聚合成网状的骨架。骨骼中无海绵质。本纲又称为玻璃海绵。六放海绵纲动物大多数生活在200~8
- 近自由电子近似近自由电子近似(英语:Nearly-free electron model)是一种研究电子的近似方法。依据能带理论,可以认为固体内部电子不再束缚在单个原子周围,而是在整个固体内部运动,仅仅受到离子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