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灭战理论

✍ dations ◷ 2025-02-24 17:24:22 #战术,德国军事史

歼灭战理论(德语:Vernichtungsgedanke)为普鲁士的一种军事理论。本理论的起源可追溯自腓特烈大帝时期,由于普鲁士位置处于欧洲大陆之中心,强敌环伺,且并无有着英国海岛环境可守、俄罗斯广阔幅员可退等进行持久战的条件,故为了防止众敌集结起来对付普鲁士,其军事思想转化为使国家全无后顾之忧、免除战事陷入僵局,且尽可能只一次仅面对单一战争的作法,即遂行将敌人军事力量彻底消灭的“歼灭战”。为执行歼灭战,普鲁士军对其部队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训练与指挥管理,在著名军事思想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战争论》中亦可看到相当的歼灭战理论。

歼灭战的应用可于普鲁士数次战争中见得,诸如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皆有所为。然而随着军事科技之进步,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防守火力远较进攻火力强大许多,尤其是机关枪或是长距离火炮等武器。继承普鲁士的德意志帝国在战争爆发前就已拟定了典型歼灭战的《施里芬计划》,在战争爆发后初期便以相当惊人的速度快速进击,兵临法国首都巴黎邻近的马恩河之下,之后德军被迅速集结而来的英法联军合防,这场“马恩河奇迹”即以德军的失败坐收。随后,德军一直尝试联军的防守,以进行包围歼灭战,但不断被围堵,最终形成西线的壕沟战僵局,令德军无从执行大规模的歼灭战,最终在1918年发动“皇帝会战”失败后,德军西线崩溃而战败。

到了1939年,战车与飞机等新武器使攻击方火力再度上升,德军在战间期时对其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检讨,将新武器结合其旧有的军事理论,包括歼灭战、机动战与侧翼打击等,形成一种新式的战争学说,西方盟国将其称之“闪击战”。1939年9月的波兰战役、1940年的法国战役、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和1943年的卫城作战皆是德军融入歼灭战思想而策划的军事行动。

相关

  • 根瘤蚜Viteus vitifoliae (Fitch) Phylloxera vastatrix Planchon Phylloxera vitifoliae (Fitch)根瘤蚜(学名: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是一种寄生于葡萄的害虫,会造成葡萄根的腐烂,令
  • 白种英国人白种英国人是《英国人口普查2001》中的最大种族族群,占了全英国5千4百多万人口中的92.1%。根据英国人口普查2001,白种英国人包括了所有拥有欧洲裔祖先的英国公民,他们的祖先可
  • 夏威夷英语夏威夷英语,又称夏威夷克里奥尔英语(英语:Hawaian Creole English)或夏威夷皮钦语(Hawaian Pidgin),是一种克里奥尔语(混合语),为英语在太平洋的一种皮钦语,通行于美国的夏威夷州。英语
  • 第二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第二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英语:New classical economics)也被译为新兴古典经济学派、第二代新古典派经济学,也被称为第二代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英语: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
  • 艾伦·格林斯潘艾伦·格林斯潘,KBE(英语:Alan Greenspan,1926年3月6日-),尊称格老,美国人,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许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和决定性人物,比如他决定美国政府
  • andLinuxandLinux可以让Linux运行在32位Windows操作系统上,比如Windows 2000, XP, 2003, Vista, 7。 它基于Ubuntu使用Linux内核。andLinux是一在GNU通用公共许可证下释出的开源免费
  • 读史方舆纪要《读史方舆纪要》,历史地理著作。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撰于顺治、康熙年间,历时二十年。全书共一百三十卷,附《舆地要览》4卷。顺治十六年(1659年),顾祖禹开始著述,
  • 李霓李霓(9世纪-879年),一作李电,沙陀人,李嗣源的父亲。926年,李嗣源登基后,他被尊为皇帝,庙号后唐德祖,谥号孝成皇帝,皇陵称庆陵。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郑棕郑棕(越南语:Trịnh Tông/.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ing-L
  • 景安景安(?-1822年),钮祜禄氏,满洲镶红旗人,和珅的族孙,清朝政治人物、清朝礼部尚书。乾隆二十七年,景安由官学生考取内阁中书。后为河南巡抚。乾隆末年征讨廓尔喀侵藏,督运粮饷。嘉庆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