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儒家)

✍ dations ◷ 2025-09-12 01:40:57 #信 (儒家)

信是儒家的一个核心价值理念和规范要求。“信”的核心内涵是诚实不欺,要人们诚实而又守信,言行一致。汉儒把“信”加入四端(仁、义、礼、智),称为五常。朱熹以信为承载其余四端之“土”。儒家经典中,信也常与忠并列为“忠信”。从“信”的字面意义来看,“信”由“人”和“言”组成,即“人言为信”,其含义乃是诚实不欺。孔子把“信”视作人与人交往应该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与朋友交往,应该守诺言,讲信用,以诚相待。做人要做到不欺诈,不虚伪,不掩饰。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推己及人,社会就稳定和谐。孔子还认为,“信”还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德。这种品德应该是说话算数,言行一致,不能出尔反尔,不能为了个人私欲而背弃诺言。

《论语》中的“信”常被视为与西方“信任”(英语:trust)的概念相似:517,而Cecilia Wee认为前者相较于后者,较侧重有实际言语表示的情况:529,有承诺并履行者,表现为有信:517。

《论语》作为儒家理念的“信”指诚实不欺。据杨伯俊统计,《论语》共计出现 38 个“信”字,以字义来分类:

"信"在对人的要求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对"一般人"的要求、对"君子"的要求、对居"上位者"的要求。

相关

  • 约翰·格里格斯·汤普森约翰·格里格斯·汤普森(英语:John Griggs Thompson,1932年10月13日-),美国数学家。1932年生于美国堪萨斯州渥太华(英语:Ottawa, Kansas)。他获得1970年菲尔兹奖、1992年的沃尔夫数学
  • 乙太以太(英语:Luminiferous aether、aether 或 ether)或译为光以太,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为五元素之一。19世纪的物理学家,认为它是一种曾被假想的电磁波的传播
  • 左心耳血栓心房(拉丁语:Atrium)旧称䆝,是构成心脏腔室的一种。心脏分心房与心室,分别负责接收 左心房则可根据胚胎来源被分为左心耳和左心房窦。和原始静脉窦右角发展而来的腔静脉窦。在右
  • 人工器官人工器官(英语:Artificial organs)是用人工材料制成,能部分或全部代替人体自然器官功能的部件。目前,除人工大脑外,几乎人体各个器官都在进行人工模拟研制中。不少人工制造的器官
  • 基督教无神论基督教无神论(英语:Christian atheism)是基督教文化的一种形式及伦理系统。它从新约圣经福音书及其他来源记载的耶稣的生平及教导中汲取信念和做法,但是抛弃基督教中有关超自然
  • 时祷书时祷书(Book of hours)是中世纪基督教徒的祈祷书(Prayer book)。每一本时祷书手稿都是独特的,但是大多数都包含类似的文本,祈祷和诗篇集合,而且通常有适当的装饰,奉献给基督教。有一
  • 一九五一年的欧洲《一九五一年的欧洲》(意大利语:Europa '51)是一部于1952年上映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该片由罗伯托·罗塞里尼执导,并由英格丽·褒曼和亚历山大·诺克斯(英语:Alexander Knox)主
  • 黄文枢黄文枢(1949年11月13日-)是一位台湾教育家。1949年11月13日出生,获得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化学博士,曾任国立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后任国立东华大学校长。
  • 善女子佛教女众国际协会Sakyadhita国际佛教善女人协会或释迦女佛教女众国际协会(英语:Sakyadhita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Women),简称释迦提达(巴利语:Sakyadhita,音译“释迦提达”,义为“
  • 赖祖涵赖祖涵(1921年9月-2006年3月),男,福建福州人,中国物理学家,东北大学教授,曾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赖祖涵长期从事材料物理和断裂力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了《金属的晶体缺陷与カ学性质》、《断裂力学原理》等著作。90年代多次列入美国名人录。